与三井住友信托的成功签约,如同一声发令枪,默薇资本进入了超高速发展期。订单纷至沓来,除了金融机构,一些对数据安全有极高要求的大型科技公司和政府机构也伸来了橄榄枝。公司规模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新的员工不断加入,楚格湖畔的办公楼又租下了两层。
快速扩张带来了幸福的烦恼。管理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部门间的协调、新老员工的融合、企业文化的塑造,都成了摆在陈默面前的新课题。他深知,一个组织如果不能在内核上保持健康和活力,外部的成功将是昙花一现。
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部建设上。亲自参与核心员工的面试,确保人才质量;推动建立了扁平化的项目管理制度,鼓励创新和跨部门协作;每周召开全员视频会议,透明地分享公司进展和挑战,强化“共同创业”的归属感。
同时,他也开始有计划地放权,将日常运营交给日益成熟的管理团队,自己则专注于三件事:战略方向、核心技术创新、以及最重要的客户与伙伴关系。
林薇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她不仅要领导“基石一号”的持续迭代和客户定制化开发,还要组建和培养更庞大的研发团队。她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潜质,技术上依旧保持顶尖水准,在管理上也越发得心应手,赢得了团队上下的一致尊敬。
两人都变得异常忙碌,经常在各自的会议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但无论多忙,他们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
陈默的助理会默契地将林薇不喜欢参加的某些商务应酬从他的日程中剔除。而林薇也会在陈默连续几天高强度工作后,强行“没收”他的笔记本电脑,拉着他去湖边散步,或者只是在家看一部无聊的电影。
他们的新家,那个由仓库改造的别墅,成了最温暖的避风港。这里没有职级的差别,只有柴米油盐的日常和彼此最放松的状态。
一个周五的晚上,陈默难得没有应酬,林薇也准时下班。两人心血来潮,决定摒弃外面餐厅的精致料理,一起去超市买菜,回家自己做。
陈默推着购物车,林薇在旁边挑选食材,偶尔会为选哪种奶酪或者哪瓶红酒而小声讨论。超市里暖黄的灯光,熙攘的人群,充满了生活气息。陈默看着林薇认真对比商品标签的侧脸,一种平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种烟火人间,比他签下任何一笔大单都更让他心动。
回到家,两人挤在不算太大的厨房里,笨拙却又合作无间地准备晚餐。陈默负责处理食材(刀工被林薇无情吐槽),林薇掌勺。过程中不免有些手忙脚乱,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晚餐虽然简单,甚至牛排有点煎过了头,但两人都吃得格外香甜。餐桌上,他们聊着公司里的趣事,分享着各自团队遇到的难题,也畅想着下一个技术突破的方向。
“下周要去一趟新加坡,GIc牵头的一个东南亚科技论坛,希望我们去做个分享。”陈默切着盘子里的食物,说道。
“嗯,我知道,戴维跟我提了。我让团队准备了一些新的演示案例。”林薇自然地接话,随即又补充道,“那边天气热,我给你行李里放几件薄衬衫。”
这种自然而然的关怀,已经融入生活的细节里。
饭后,两人窝在客厅的沙发里,没有开电视,只是听着舒缓的音乐,看着壁炉里跳跃的仿真火焰(为了氛围)。林薇靠在陈默怀里,翻看着一本技术期刊,陈默则用平板电脑浏览着财经新闻,一只手无意识地、有一下没一下地轻抚着她的长发。
室内静谧而温暖,只有书页翻动和电子设备轻微的运行声。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是这样待在一起,感受着彼此的呼吸和体温,便是最好的放松和充电。
陈默放下平板,低头看着怀中专注阅读的女子,灯光在她长长的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他伸出手,轻轻握住她放在膝盖上的手。
林薇从期刊中抬起头,看向他,眼中带着询问。
陈默没有说话,只是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些,拇指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着。所有关于未来的雄心壮志,所有商场上的运筹帷幄,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掌心这实实在在的温度和心安。
他倾身,在她额上印下一个轻柔而持久的吻。
林薇闭上眼,嘴角微微上扬。她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风雨,这个男人,这个家,便是她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温暖的归宿。
帝国的基石,不仅在于技术和资本,更在于这深夜归家时永远亮着的灯,在于这掌心传递的、无声却强大的力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之币战天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