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在马车里思考他的退路在哪里。
他自己为凉州姑臧人,如今凉州也是战乱一片,回归家乡也不安全。
这次为李傕等人出谋划策,攻取长安,除掉王允等人,皆为自保,谁叫王允主张欲除尽西凉将领,他也是其中之一。
贾诩想到凉州回不去,长安在李傕这帮胸无大志的人手中,迟早会自取灭亡。
那自己又能到哪里去,自相国董卓进入洛阳以来,各地开始自治,绝大部分不听从朝廷号令。给各地官员加官进爵,他们是敞开大门,净街迎朝廷使者入府。
向他们索要赋税钱粮,上交朝廷,大骂来人是董卓走狗,乱棍打出府门。
如今各地官员守着自己地盘,向外扩大势力,大吞小,蛇吞象时常发生,逐渐形成独霸一方又一方的诸侯。
自己身为相国董卓麾下,相国对皇室刘氏以及朝廷所做的事,形成的恶果,自己身上将永远有这个污点。
不可能投靠汉室宗亲的地盘,否则自己一到他们地盘,必将杀他祭旗,告慰列祖列宗。那益州,荆州还有幽州也去不得了。
董卓杀了洛阳袁家全府,与袁绍袁术可谓是深仇大恨,那袁绍的冀州也不可能去。袁术做为袁家剩下的嫡子,他的地盘更不能待。
青兖两州黄巾肆掠,去到两州生活也不安稳,徐州也总是被泰山贼劫掠,也不安全。
贾诩排除这些诸侯的地盘,不能去。最后想到扬州会稽最安稳,该郡从朝廷中那些文书得知,郡中山越大部已编户齐民,郡内无战乱,山贼水贼绝迹,又远离中原这个大漩涡,既安稳又富饶。欲前往该郡避难。
贾诩知道会稽位属扬州,扬州刺史是吴侯波彦,那个汜水关下大露风采的无敌战将,原豫章太守波才之子。
贾诩也知道扬州各郡情况,丹阳会稽两郡太守是相国董卓所派,丹阳太守钟繇与会稽太守王朗,庐江与九江在袁术手中。豫章太守为彭脱。
贾诩突然眼睛明亮起来,这豫章太守彭脱都是与波氏父子从豫州跑到扬州的黄巾。后归顺朝廷,彭脱一直为波才副将,波长父子参加会盟后,波长辞去豫章太守,彭脱才为豫章太守。
没多久豫章攻取了零陵郡,桂阳郡,并上表两郡太守,同时会稽又攻取了交州南海郡,后来丹阳太守周昕表波彦为丹阳太守。
相国董卓为使各地诸侯增加矛盾,直接封波彦为扬州刺史。
贾诩以前经常听到,李傕这个曾经驻守汜水关的主将说起波彦与吕布的一战。因为对吕布不满,说起两人斗将,满是对吕布轻蔑说,那吕布武艺高强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招败于波彦,直接逃回汜水关里。
贾诩也从李傕口中得知,最重要的是波彦非常年轻,只有二十来岁的样子。
这样有实力又年轻,贾诩想不通波彦当初怎会辞去平蛮将军之职,放弃大好前途,除非他所求甚大,再加上后来扬州发生的事,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贾诩突然在车内对车夫说道:“去尚书台。”
尚书台负责收发、起草和存档朝廷与各地的文书,各地官员的奏章、朝廷的诏令等文书在尚书台都留有副本。
董卓从洛阳迁往长安也没忘尚书台里的文书,那是他了解天下大势重要来源之一,全搬往了长安。
贾诩来到尚书台,顺利进去。贾诩助李傕他们取得长安后,成为李傕眼前的大红人,看守尚书台的将士不敢阻拦。
贾诩花了很长时间找到有关于波彦的文书。
贾诩慢慢了解波彦。
从黄巾之乱时,皇甫嵩上书豫州黄巾一路逃到扬州,不过那时还不知道这伙黄巾首领姓甚名谁。
直到会稽太守唐瑁上书,逃到扬州会稽郡的黄巾愿意归顺朝廷,众人才知道这伙黄巾首领是颍川郡的一对父子,父亲波才,儿子波彦。
灵帝封他二人官职,一人平山越,一人平蛮人。都因建功升官,后灵帝派人接管其麾下军队。
前段时间相国董卓还在世时,还当庭杖毙经常顶撞他的平越将军,贾诩也知道这人是一人回到长安,没有带领麾下军队。
结合眼前这一堆文书奏章,贾诩推测波才一直控制平越将军部的兵权,波彦肯定也是一直握有平蛮将军部的军权。
那彭脱可能也是一直以波彦父子马首是瞻,才能在里应外合快速取得荆南两郡,会稽郡是波彦父子起家的地方,肯定也是把会稽掌控在手中,那会稽郡夺得的南海郡,也是属于波彦父子的。
那样朝廷派往丹阳会稽两郡的太守如同虚设,可能他俩都被囚禁起来。
贾诩想到这里吓了一跳,仔细算了一下。到如今,波彦父子可能手中有了六郡。
贾诩再推测,以波彦的谨慎与聪明,肯定下一步,会回避中原发生的大战,先取夹在会稽与丹阳之间的吴郡,再夺下交州全境。
要是波彦在这里看到贾诩这般,绝对会赞叹一声:“此人乃吾肚中蛔虫,竟知道吾所想。”
贾诩也知天下大势,如波彦这般成功夺下这两地,将会成为南方最大诸侯。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征召大军,将可能占据长江以南。
贾诩想到于此,投靠波彦父子也是不错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自己与他们无仇无怨。投靠过去不会被无缘无故所杀。
只是没有人引荐,也很难见到波彦父子。
贾诩重新翻阅这堆文书奏章,看到一人,原会稽太守唐瑁。如今长安唐府里的安阳亭侯。
是他规劝波彦父子归顺朝廷,还获得朝廷官职,贾诩猜测其中肯定有隐情。
贾诩找到唐瑁在尚书台留存的详细阀阅、荐书与考课文书。
知晓唐瑁同波彦父子为颍川人,还是同乡。贾诩推测知道可能他们是旧识,唐瑁才会上书为波彦父子求情,希望得到朝廷宽恕,洗去贼人之名。当然这一切都是自己所想。、
看到后面得知,在波彦父子归顺朝廷后,会稽郡每年足额向朝廷缴纳赋税,灵帝夸赞唐瑁乃大汉忠臣,高兴之余,灵帝为唐瑁女儿赐婚,入皇室为皇子辩皇子妃。唐瑁成为皇亲国戚,因此封侯,得在洛阳荣养。
后灵帝驾崩,皇子辩登基为帝。相国董卓进京,废掉刘辩帝位降为弘农王,后关东联军造反,欲进犯相国。
相国为绝后患,怕联军重新拥立刘辩为帝,失去正统,派李儒毒杀了刘辩。刘辩妃子被检查无孕后,被放回归家。唐瑁女儿唐姬也因此回到唐家。
贾诩把这些文书放回原位后,走出尚书台。回到自己宅院,看到自己这一大家子人。继续留在长安,肯定会烟消云散。贾诩做下决定。
唐家也被董卓迁来长安,夜晚唐府大门被敲响打开,贾诩走进唐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