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手术视频点评会的成功,远超林杰的预期。
原本等着看笑话的人闭了嘴,不少原本持观望甚至反对态度的外科医生,开始私下讨论那天林杰指出的技术细节,甚至有人主动跑到质管办,询问下一期点评会什么时候开,希望能抽到自己的手术视频,“让林主任给看看”。
林杰用他无可挑剔的专业实力,初步赢得了外科系统一部分人的尊重和认可。那种因为匿名信和“靠女人上位”传言而带来的轻视目光,明显少了很多。
质管办的工作也因此顺利了不少。小王虽然还是那副德行,但交代下去的任务不敢再敷衍;何伟和孙萌干劲十足,开始主动梳理各科室上报的数据;就连医务科那边,协调工作也顺畅了许多。
但林杰很清楚,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阻力,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和根深蒂固的旧观念,绝不会因为一次成功的点评会就烟消云散。他们只是在蛰伏,在等待更好的反击时机。
果然,第二次点评会通知发出后,暗流开始涌动。
这一次,抽检范围扩大到了部分四级手术,包括一台骨科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这无疑是触碰到了最敏感的神经。
会议当天,阶梯教室依旧座无虚席,气氛却比上一次凝重得多。骨科的人几乎全员到齐,以钱卫国为首,坐在前排,个个面色不善。其他科室来看热闹的也更多了,都嗅到了不一样的火药味。
周海峰依旧坐镇,几位老专家也都在。林杰注意到,这次多了一位头发稀疏、面容清癯、戴着金丝边眼镜的老者,坐在老专家席位的正中,周海峰对他都显得格外客气。林杰认得他,是医院返聘的骨科学术泰斗,胡守峰教授,年近八十,脾气出了名的耿直倔强,在省内骨科界威望极高。
林杰心里微微一沉。胡老的出现,恐怕不是偶然。
会议开始,按照流程,先点评了两台其他科室的手术,过程还算顺利。轮到播放那台抽中的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视频时,整个会场的气氛明显绷紧了。
视频经过处理,隐去了主刀信息。但林杰只看了一眼那沉稳精准、富有节奏感的操作手法,就基本确定,主刀极有可能就是钱卫国本人!对方这是直接把王牌亮出来了,带着十足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挑衅!
视频播放完毕,灯光亮起。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杰身上,想看看他这次会如何点评这台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标杆”手术。
林杰走到台前,面色平静。他先是对手术的整体流畅度和技术娴熟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台下的骨科医生们脸上不禁露出几分得意。
然而,和上次一样,林杰话锋一转,激光笔指向了髋臼准备和股骨处理中的几个细节。
“大家请看,在髋臼锉磨过程中,为了追求完美的半球形,主刀医生在髋臼后壁的骨质锉磨可能略微过度。”他放大画面,指着髋臼后壁的影像,“虽然术中影像显示白杯匹配度很好,但过度锉磨后壁,可能会降低初始稳定性,长期来看,是否存在后壁应力集中、甚至晚期假体松动的潜在风险?这一点,值得我们探讨。”
他又指向股骨柄植入前的髓腔准备:“还有这里,股骨近端髓腔的清理非常彻底,但大家注意看,峡部的匹配,是否过于紧密?这种‘压配’固然能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但对于某些骨质疏松的患者,是否会增加术中股骨劈裂的风险?我们是否可以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对峡部的处理更富有一些‘弹性’?”
他的点评依旧专业、客观,引用了生物力学研究和长期随访数据作为支撑,并非凭空指责。
但这一次,台下没有出现上次那种恍然大悟和热烈讨论的场面。
一片死寂。
骨科区域,所有医生都脸色铁青。钱卫国双手抱胸,嘴角挂着冰冷的讥讽,仿佛在说:“就这?你也配点评我的手术?”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如同惊雷般在寂静的会场炸响:
“胡闹!”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胡守峰教授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他脸色涨红,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瞪得溜圆,手指颤抖地指向台上的林杰:
“黄口小儿!不知天高地厚!”
整个会场瞬间冻结了!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爆发惊呆了!
胡守峰胸膛剧烈起伏,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钱主任这台手术,我看过!完美!堪称完美!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数十年功力的沉淀!你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才做了几台手术?就敢在这里指手画脚,哗众取宠?!”
他越说越气,几乎是在咆哮:“什么后壁锉磨过度?什么峡部过于紧密?这都是鸡蛋里挑骨头!是吹毛求疵!我们老一辈医生,靠着这些技术,治好了多少病人?你现在拿着个放大镜,盯着一点微不足道的细节,就否定前辈的经验和成果?你这是对前辈极大的不尊重!”
他猛地转向周海峰:“周院长!这种所谓的点评会,根本就是在打击临床医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在破坏我们省医外科系统的团结和传承!我坚决反对!必须立刻停止!”
胡老的资历和威望太高了,他这一发火,如同定身咒,让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不少年轻医生吓得大气不敢出,连一些其他科室的主任,也都面露难色,不敢轻易开口。
周海峰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他没想到胡守峰的反应会如此激烈。他理解老专家对传统技术的维护,但更清楚林杰推行这个制度的必要性。此刻,他若强行压制胡老,势必会寒了很多老专家的心;但若妥协,刚刚有点起色的质量改革就可能夭折。
所有人的目光在胡守峰、周海峰和林杰之间来回移动,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质,压得人喘不过气。
何伟和孙萌在台下紧张得手心全是汗,担忧地看着台上的林杰。
林杰站在那里,面对着胡守峰如同实质般的怒火和全场复杂的目光,心脏也在剧烈跳动。他知道,这是最关键的时刻。如果他退缩了,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他个人也将威信扫地。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先对着胡守峰,恭敬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个举动,让所有人都是一愣。连胡守峰咆哮的声音都顿了一下。
“胡老,”林杰直起身,声音清晰,态度不卑不亢,“您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您为省医骨科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您刚才的批评,我虚心接受。”
他先放低了姿态,缓和了气氛,然后才缓缓说道:“但是,胡老,我绝没有任何否定前辈经验和成果的意思。医学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回顾手术视频,进行点评,不是为了否定谁,恰恰是为了在前辈们宝贵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工程学原理,让我们的技术更加完善,更加安全,让我们的患者受益更多。”
他看向台下所有的医生,语气诚恳:“胡老说的没错,经验无比宝贵。但有时候,经验也可能存在盲区。就像我们开车,老司机经验丰富,但依然需要遵守交通规则,需要定期检查车况,甚至需要行车记录仪来回溯一些瞬间。手术视频,就是我们的‘行车记录仪’。它帮助我们看清那些在高速运转的手术中,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他再次转向胡守峰,目光坦然:“胡老,您刚才提到,这台手术治好了很多病人。这毋庸置疑。但如果我们能通过改进细节,让手术更完美,让并发症发生率哪怕再降低一点点,让患者的远期效果更好一点点,我们为什么不尝试呢?这难道不是对前辈医术最好的继承和发展吗?”
“至于您说我年轻,资历浅,”林杰顿了顿,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在追求真理和患者安全面前,资历,不应该成为拒绝进步的理由。科学只认证据,不认资历。”
他这番话,有理有据,有礼有节,既表达了对前辈的尊重,又坚定地扞卫了自己的观点和这项制度的意义。
会场里依旧安静,但气氛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少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看向林杰的目光充满了敬佩。他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胡守峰死死地盯着林杰,胸口起伏,但一时间竟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反驳。林杰的态度无可挑剔,逻辑也无懈可击。他赖以发难的“不尊重前辈”和“资历论”,被对方巧妙地化解了。
周海峰见状,适时地开口打圆场:“胡老,您消消气。林杰年轻,说话可能直接了点,但他的初衷是好的,也是为了医院和患者着想。这个点评制度,本身也是一种探索嘛,有争议很正常。我们可以慢慢讨论,不断完善。”
胡守峰重重地哼了一声,铁青着脸坐了下来,不再看林杰,但也没再继续发难。他知道,有周海峰支持,光靠他发脾气,已经阻止不了这个年轻人了。
一场看似无法调和的激烈冲突,被林杰以沉稳的态度和清晰的逻辑暂时平息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矛盾并未解决,只是被压了下去。
林杰站在台上,能清晰地感觉到来自骨科区域那一道道冰冷的目光,以及胡守峰身上散发出的不满。
他知道,自己今天虽然顶住了压力,但也彻底得罪了这位骨科学术界的泰山北斗。
未来的路,注定会更加崎岖。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全场,朗声道:“下面,我们继续下一台手术的点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