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的地火煞伤在阴髓寒气持续滋养下日渐平复,蛰伏已久的墨绿色真气终于摆脱了枷锁,奔涌流转间透着沉凝圆融的力量感。炼气四层初期的境界彻底稳固下来,神完气足,五感敏锐度较之从前更是倍增。林凡站在出租屋窗前,望着晨曦中逐渐苏醒的城市,心中那份因伤势带来的沉重感已渐渐被新的目标取代。
阴髓木的出现,为他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挖掘这座古老城市本身埋藏的遗珍。
接下来的日子,林凡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着变化。他依旧每日去格林公司打卡上班,在传送带前扮演着合格的“捡破烂实习生”,收集着那些工业废料中蕴含的零碎宝贝,但这更像是一种习惯和掩护。他真正的精力,已悄然转向了对城市老旧区域的探寻,特别是那些被标注为“拆迁”或“待开发”的斑驳角落。
城市东郊,一片被废弃已久的厂房区。红砖墙在风雨侵蚀下斑驳陆离,墙体爬满了枯藤,破碎的玻璃窗如同无数空洞的眼睛,沉默地凝视着闯入者。空气中弥漫着尘埃、霉菌和陈年机油混合的浓重气味。这里是城市的伤疤,现代化进程中被遗弃的孤岛。
林凡戴着口罩和旧工帽,挎着一个不起眼的帆布包,混迹在其他几个真正的拾荒者之中。他动作不快,却格外仔细,行走在坍塌的墙体间隙、钻入半陷的废料堆深处。那些真正的拾荒者只盯着裸露的铜铝电线或笨重的金属部件,而他,炼气四层的感知却如同无形的触角,扫过砖石瓦砾的每道裂纹,探入潮湿土壤的深层,仔细分辨着其中可能蕴藏的任何一丝“异样”。
能量,是唯一的线索。他不再关注现代工业产物的结构波动,而是将感知的频率调整到一种极其微妙、更加敏锐的状态,专门捕捉那些带有岁月沉淀感的“气”——可能是某个深埋地下、被岁月蒙尘的古旧瓷片,可能是某块曾用作阵基、如今灵气尽失的顽石,又或者……是另一块类似于阴髓木的古老遗物。
然而,接连几天下来,收获寥寥。这片工业废墟太过“年轻”,沾染的不过是半个多世纪的烟火气息,连一块具备清晰能量结构的瓦当都难以寻觅。最大的“收获”,只是一小截嵌在砖缝里、被油污包裹、几乎看不出原本形制的青铜箭头,其材质上残存的一丝微弱金煞之气,对目前的他毫无用处。
失望在所难免,但林凡并未气馁。他调阅着城市旧地图、地方志乃至口耳相传的传说信息,目标更加明确地锁定在真正的老城区核心——那片青砖黛瓦、弄堂密布,如今已被层层画上鲜红“拆”字的拥挤之地。
这一天,下着小雨。天空铅灰,沉甸甸地压着湿漉漉的屋脊。老城区深处,某条狭窄弄堂的尽头,一排明代的封火墙沉默地矗立着,其上爬满了枯死的藤蔓,墙上巨大的“拆”字被雨水冲刷得更显刺目。墙下污水横流,散落着残瓦碎砖和生活垃圾。
林凡穿着雨衣,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封火墙下。几处老屋已被推倒半边,断壁残垣狰狞地指向天空。几个真正的拾荒者缩在对面的屋檐下躲雨抽烟,指指点点,没人愿意靠近这片更危险、更湿滑的废墟。
他将感知提升至极限。细雨敲打着雨衣的簌簌声、远处弄堂里的模糊人语、脚下污水流淌的咕噜声……都被强大的精神力瞬间解析、屏蔽,只留下对能量最细微的探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雨水顺着封火墙流淌,冲刷着古老的砖石。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这片区域时,脚下传来一丝极其隐晦、如同地脉深处最后一声叹息般的……回响?
不像是能量!更像是……某种结构破损瞬间的呻吟?
林凡猛地低头,目光锁定脚下混杂着淤泥和碎瓦的污水坑。他毫不犹豫,蹲下身,双手插入冰凉的污水中,任凭泥泞沾染袖口,手指仔细地触探着泥泞下的坚硬物。
很快,他触碰到了被深埋在泥水里的、硬物的一角。小心翼翼地将周围的淤泥和碎瓦扒开。
一件被污垢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物件逐渐显露出来。它的尺寸比阴髓木小得多,大约只有半个巴掌大小,形状扁平略带弧度,通体是一种沉黯的乌木色,材质非金非石,纹理深邃,边角因饱受泥水冲刷磨损而变得圆润。
林凡将其捞出,冰冷的触感透过污垢和雨水传入指尖。他拂去表面的污泥,在流水的冲刷下,这件古物的真容终于展现——
那是一个极其古旧、几乎看不出原本色彩的木雕残件。残损极其严重,主体结构仅剩下不到一半,从残存的造型来看,似乎是某种人像或者神话动物的尾部部分。
雕工极其粗犷简朴,刀法却透着一股古拙的力道。刀痕深峻,在温润如墨的黑褐色乌木上留下深刻的印记。最奇特的,是残留的几只兽爪(或人物手足)的指(趾)关节部位,并非光滑的雕刻,而是用某种墨绿色的细小玉石镶嵌而成,但其中大部分玉石已脱落殆尽,只留下几颗米粒大的残骸还镶嵌在凿出的凹坑里,散发着微弱、但无比纯粹的阴寒之气!
而这乌木本身,在林凡的感知探入时,立刻感受到一种奇异的结构——它在内部细微的纹理中,天然形成了一种极其复杂、仿佛蕴含着某种破碎规则的能量引导构型!只可惜,绝大部分构型已经断裂、错位,如同被打碎后强行拼凑起的星图,早已失能。只有少数几处玉石镶嵌点的微结构残留着极淡的能量反应,证明了它曾经非凡的功能。
这件残品蕴含的阴寒气息虽远不如那截完整的阴髓木浓厚磅礴,但其纯度和“本质”,竟隐隐有相似之感!
更重要的是,林凡发现,当他的真气沿着那些尚存玉石镶嵌点的内部微结构“运行”时,那些结构能极其微弱地引导、聚集周围空气中极其稀薄的阴寒能量因子!虽然效果微乎其微,远不足以用来修炼,但这种天然的“引导结构”的存在,才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
如果……如果能将那些残缺、断裂的引导结构找到方法“接续”起来……是否能重新激活,甚至……改造这件“器物”?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修复!
并非修复这件黑乌木本身的艺术价值或功能(那显然不可能),而是利用它对阴寒能量的天然亲和、对能量细微的引导能力,以及那些玉石镶嵌点作为核心节点,辅以自己的炼器知识,重新炼制成一件专注于“聚阴驱煞”的法器?一件适合他现在使用的、可持续引聚阴寒能量辅助修炼或疗伤的“法宝”?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便如同野火般在他脑中蔓延开来。
他顾不上雨水打湿头发,将这件黑乌木残件仔细用干净布擦干,珍而重之地用油纸包裹好,收进随身内袋。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余光瞥见封火墙墙根被雨水冲刷出的几处新痕迹下,有几块更小、颜色更浅的碎片半掩在泥里。他再次动手,很快将几块温润发黄、半透明的玉石碎片挖了出来。其颜色质地,与乌木残件上镶嵌的那些墨绿小玉完全不同。
林凡心中一动,莫非……这是那件器物的其他部位脱落的镶嵌玉石碎片?虽然性质不同,但或许是同源的辅料?
他将这些碎片也一并收起。直觉告诉他,这些东西,未来在炼制过程中,或许都会成为关键的材料。
离开这片雨中的废墟时,林凡的脚步轻快了许多。这次虽然没有得到成型的宝贝,却找到了一块可塑性极强的“胚料”,和一个全新的方向。
回到略显寒酸的出租屋,林凡迫不及待地取出那件残破的黑乌木和几块零散的玉石碎片,在昏暗的灯光下反复摩挲、感知。那断裂的、蕴含着天地规则的复杂纹理,那些仅存的、能对阴寒能量产生微妙牵引和放大的玉石镶嵌点,都让他着迷。
修复与重炼之路,注定漫长且充满挑战。
然而,那隐藏在古老废墟尘埃之下的、来自过去的微弱回响,正在为他的孤绝修行之途,点亮了一盏与众不同的、充满创造的微光。他不再只是一个荒野中寻觅资源的拾荒者,一个城市夹缝里淘换宝贝的独行者。
他开始像一个真正的手艺人、一位炼器师那样,审视着手中的“残片”,构思着未来的器物。
新的篇章,悄然翻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从地心到星际,修真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