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阙:失色的蓝布
离开了算盘声嘈杂的清源县,宁瑜和阿翎沿着一条清澈的河流向下游走去。河两岸植被丰茂,水汽氤氲,行了约莫大半日,空气中开始飘荡起一股独特的、混合了植物清苦和矿物涩味的气息。
“是蓝靛的味道。”宁瑜对好奇吸着鼻子的阿翎解释道,“附近应该有染坊。”
果然,拐过一个河湾,前方出现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镇子,依水而建。镇口一块历经风雨的石碑上,刻着“靛蓝镇”三个大字。镇里的房屋,无论是富户的青砖瓦房,还是寻常人家的土坯小屋,其门窗、檐角,多多少少都沾染着一些或深或浅的蓝色痕迹,仿佛整个镇子都沉浸在一片淡淡的蓝色梦境里。
河道旁,林立着大大小小的染坊。工人们赤着膊,在巨大的染缸旁忙碌,用长长的木棍搅动着缸中深蓝色的染液。一匹匹白布在能工巧匠的手中,通过浸染、晾晒、氧化、反复浸染等工序,变幻出从月白到藏青等不同层次的蓝色。晾晒场上,长长的蓝布如同瀑布般从高架上垂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透过湿润的布匹,折射出柔和而沉静的光泽,蔚为壮观。
阿翎看得入了神,她从未见过如此多的蓝色汇聚在一起,那种沉静、深邃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色彩,让她感到新奇又安宁。
宁瑜的目光则更多地落在那些染布工匠的身上。他们大多沉默寡言,眼神专注,双手因为长年累月接触染液而呈现出一种洗不掉的深蓝色。他们对待每一匹布,都如同对待一件艺术品,动作沉稳而富有韵律。
“靛蓝染色,工序繁复,耗时良久,急不得,也乱不得。需得沉下心来,顺应材料的特性,遵循古老的法则,方能染出纯粹持久的颜色。”宁瑜轻声对阿翎说,“这其中,也蕴含着‘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两人在镇上寻了一家看起来干净的客栈住下,客栈的桌布、门帘,也都是自家染的蓝布,虽不华丽,却别有一番质朴的韵味。
安顿好后,宁瑜和阿翎信步在镇上闲逛。靛蓝镇以染布闻名,街上除了染坊,也有不少售卖成品蓝布、蓝印花布制品的小店,生意看起来都不错。
然而,当他们走到镇子西头时,却发现了一家与众不同的染坊。这家染坊位置有些偏僻,门庭冷落,门口悬挂的“沈家染坊”招牌也显得有些陈旧。与其它染坊热火朝天的景象不同,沈家染坊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个头发花白、背影佝偻的老者,独自坐在院中一个小马扎上,对着一口空荡荡的染缸发呆。院子里晾晒的几匹布,颜色灰扑扑的,既不是鲜亮的蓝色,也不是沉稳的深青,而是一种浑浊、黯哑、毫无生气的灰蓝色,像是蒙上了一层洗不掉的尘埃。
更让人注意的是,那老者身上散发出的浓重暮气和失落感,几乎与那灰败的布色融为一体。
阿翎拉了拉宁瑜的衣袖,指了指那灰蓝色的布,又指了指自己的心口,摇了摇头。她能感觉到,那布匹上不仅没有染上鲜亮的颜色,反而像是被抽走了某种精气神。
宁瑜微微颔首,他也感知到了异常。那灰蓝色的布匹上,萦绕着一股不属于染料本身的、阴郁停滞的气息。
这时,旁边一户人家的门开了,一个妇人端着木盆出来倒水,看到宁瑜二人站在沈家染坊外张望,便叹了口气,低声道:“外乡人吧?别看了,沈老倔头家的布,不能买啦。”
宁瑜拱手问道:“大嫂,请问这沈家染坊的布,颜色为何如此……黯淡?可是染料出了问题?”
妇人放下木盆,又叹了口气:“染料?沈家祖传的靛青配方,那可是咱们靛蓝镇一绝!染出的布,颜色正,耐洗晒,越洗越鲜亮。可惜啊……”她压低了声音,“自从沈老倔头的儿子,跟人跑去南洋跑船,好几年音讯全无,生死不知之后,这老头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以前多精神的一个老师傅,现在整天魂不守舍,守着那口祖传的染缸,可染出来的布,就全是这种死气沉沉的颜色了!你说怪不怪?”
妇人顿了顿,继续说道:“镇上都传,是他心气儿没了,连带着染缸也‘死’了。也有人说是他儿子在外面出了事,怨气飘回来了……反正啊,现在没人敢买他家的布了。好好一个老字号,眼看就要败喽!”
原来如此。宁瑜明白了。问题并非出在染料配方或技艺上,而是出在染布的人心上。
“心病还须心药医。”宁瑜轻声道。他谢过那妇人,带着阿翎,走进了沈家染坊那寂静的院子。
听到脚步声,那发呆的老者,也就是沈师傅,缓缓抬起头。他脸上沟壑纵横,眼神空洞,看到陌生人,也只是漠然地看了一眼,又低下头去,仿佛对外界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沈师傅。”宁瑜走到他面前,温和地开口。
沈师傅没有反应。
宁瑜并不在意,他走到那几匹晾晒着的灰蓝色布匹前,伸手轻轻抚摸。布料的质地是上好的,但触手却有一种莫名的湿冷黏腻之感,那灰败的颜色,仿佛能吸收掉周围所有的光线。
“可惜了这上好的胚布。”宁瑜叹道,“听闻沈家祖传的靛青染色,独步靛蓝镇,染出的蓝色,沉静如水,灵动如天,为何如今……”
听到“祖传靛青”几个字,沈师傅的身体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但依旧沉默。
阿翎也走到一匹布前,她伸出纤细的手指,并未接触布面,只是悬在寸许之地,闭目感应。片刻,她睁开眼,看向宁瑜,眼中带着一丝了然的悲伤。她以心念传音:“宁哥哥,这布……被很浓很浓的‘想念’和‘害怕’泡着了,透不过气来。”
宁瑜点了点头。他转向沈师傅,声音清晰而平和,仿佛带着一种穿透迷雾的力量:“沈师傅,染布如修行。染料是术,心性是道。心若蒙尘,染缸亦如死水,如何能染出鲜活的颜色?您牵挂远行的儿子,此乃人之常情。但若将这牵挂化为沉甸甸的恐惧和绝望,压在心头,染于布上,这布,便失了魂,如何能鲜亮?”
沈师傅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中第一次有了剧烈的波动,他死死地盯着宁瑜,干裂的嘴唇哆嗦着:“你……你懂什么!我儿他……他几年没音信了!南洋那地方,风急浪高……他是不是……是不是已经……”他说不下去了,老泪纵横,那压抑了多年的担忧和恐惧,在这一刻决堤。
“正因前路未知,才更需心存希望。”宁瑜的声音依旧平稳,如同定海神针,“您在这里用绝望染布,每一匹灰败的布,都承载着您认为他已遭遇不测的念头。这念头,是否会穿越千山万水,影响到他呢?为何不换一种方式?用期盼,用祝福,用您沈家祖辈传承下来的、对生活和美好的热爱,来染布?或许,当您染出的布重新变得湛蓝如洗时,远方的游子,也能感受到这份来自故乡的、坚定的守望之力,从而逢凶化吉呢?”
这番话,如同惊雷,炸响在沈师傅的心头。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心境,竟然会和染出的布颜色,乃至远方的儿子产生联系!他一直沉浸在悲伤和恐惧中,以为是自己技艺退步,或者是染缸出了问题,却从未想过,根源在于自己这颗被阴霾笼罩的心!
他看着眼前那几匹灰败的布,又想起祖辈教导的“染布先染心”的古训,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中阙:染心
沈师傅的哭声渐渐止住,他怔怔地看着宁瑜,又看了看自己那双布满深蓝色染痕、此刻却微微颤抖的手。
“染布……先染心……”他喃喃地重复着这句几乎被遗忘的祖训。
“不错。”宁瑜肯定地点点头,“靛蓝之染,非强取豪夺,乃顺势而为。需待染液发酵恰到好处,需耐心等待布匹吸收颜色,需反复氧化使其固着。这其中,有等待,有坚持,更有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顺应。您的心若焦躁不安,充满负面念头,又如何能引导染液呈现出它本应拥有的、沉静而鲜活的蓝色?”
宁瑜走到那口空荡荡的祖传大染缸旁,手指轻轻拂过缸沿。“这染缸,承载的不仅是染料,更是沈家世代匠人的心血与精神。它没有死,是您的心,暂时关闭了与它沟通的通道。”
沈师傅踉跄着站起身,走到染缸边,抚摸着那冰凉而光滑的缸壁,眼中泪水再次涌出,但这一次,不再是纯粹的绝望,而是混合了醒悟、愧疚和一丝重新燃起的微光。
“我……我错了……”他哽咽着,“我对不起祖传的手艺……我更对不起我儿……我在这里胡思乱想,咒他……我真是老糊涂了!”
他猛地用袖子擦干眼泪,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先生说得对!我不能这么下去了!我要重新开缸!我要用最好的心情,染出最亮的蓝色!我要让我儿知道,他爹在家好好的,等着他回来!我们沈家的染坊,绝不会倒!”
看着重新振作起来的沈师傅,宁瑜和阿翎相视一笑。
然而,要改变根深蒂固的心绪,并非一蹴而就。沈师傅虽然有了决心,但当他重新调配染料,点燃灶火,准备开缸时,那多年积累的抑郁之气,依旧无形地影响着他。他动作僵硬,眉头紧锁,看着那慢慢升温的染液,眼中不时还会闪过一丝不确定和担忧。
第一匹布浸入染液,取出氧化后,颜色虽然比之前的灰蓝色好了些,但依旧不够纯粹,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闷感。
沈师傅看着那布,脸上刚燃起的希望又黯淡了几分。
宁瑜在一旁静静观察,知道需要再加一把力。他对阿翎示意了一下。
阿翎会意,她走到院子里,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她并没有做什么夸张的动作,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但周身开始散发出一种纯净、安宁、充满生机的气息。那气息如同清晨山林间的雾气,柔和地弥漫开来,笼罩着整个沈家染坊的小院。
她天生能与万物沟通,其灵鹤本源之力,最是纯净祥和,对于涤荡负面情绪,滋养生机,有着天然的功效。
与此同时,宁瑜也走到染缸旁,对沈师傅道:“沈师傅,染布之时,请放下所有杂念。心中观想您儿子离家时健朗的笑容,观想他平安归来的场景,观想这匹布染成后,如同雨过天晴的天空,清澈,明亮,充满希望。将您的期盼和祝福,通过您的双手,融入这染液之中。”
沈师傅闻言,深吸一口气,努力摒弃脑中的胡思乱想。他按照宁瑜的指引,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儿子当年意气风发出门时的模样,想象着他突然某一天推门而入,叫一声“爹”的场景……渐渐地,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嘴角甚至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温暖的弧度。
他再次将一匹白布浸入染液。这一次,他的动作变得沉稳而流畅,充满了某种虔诚的仪式感。他不再去焦虑颜色如何,只是全身心地投入这个过程,仿佛不是在染布,而是在进行一场沟通天地、寄托思念的修行。
阿翎那纯净的生灵之气,宁瑜引导的正面观想,与沈师傅重新焕发的心念之力,三者无形中交汇、融合。
当这匹布从染液中提起,在空气中氧化时,奇迹发生了。
那布匹的颜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最初的黄绿色,迅速转化为一种极其纯粹、饱满、鲜活的蓝色!那蓝色,深邃如秋夜的晴空,沉静如无风的深海,却又在阳光下,隐隐流动着内敛的光华,仿佛拥有了生命!
这才是真正的沈家靛蓝!沉寂了数年之后,终于再次重现于世!
沈师傅看着那匹湛蓝得耀眼的布,整个人都呆住了。他颤抖着手,抚摸着那光滑而颜色均匀的布面,感受着那久违的、属于沈家染坊的独特质感与光彩,老泪再次涌出,但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
“成了!成了!这才是我们沈家的颜色!回来了!都回来了!”他像个孩子一样,又哭又笑。
接下来的几天,沈师傅仿佛年轻了十岁。他精神焕发,日夜不停地守在染缸旁,一匹又一匹湛蓝鲜亮的布匹从他手中诞生,挂满了原本空旷的晾晒场。那沉静而纯粹的蓝色,仿佛具有魔力,吸引了不少镇民和过往客商驻足观看。
“快看!沈家染坊的布又活过来了!”
“这颜色!比以前还要正!还要亮!”
“真是神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靛蓝镇。曾经的老主顾们纷纷上门,看到那焕然一新的布匹,都惊叹不已,订单也随之而来。冷清数年的沈家染坊,终于重新响起了织机声、搅缸声和人们赞叹的声音。
沈师傅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他虽然依旧思念儿子,但那思念不再是无尽的担忧和绝望,而是化为了坚定的等待和美好的祝福。他相信,只要家中的染缸不息,染出的蓝色不褪,远方的游子,终有归期。
下阙:归蓝
宁瑜和阿翎在靛蓝镇又停留了数日,见证了沈家染坊的复苏。离开的前一天,沈师傅将一匹他亲手染就的、最为满意的湛蓝布匹,郑重地送给宁瑜和阿翎。
“恩公,阿翎姑娘,大恩不言谢!这匹布,是小老儿一点心意,请务必收下!”沈师傅恳切地说,“没有你们,就没有沈家染坊的今天,也没有我沈老头的今天!”
宁瑜见推辞不过,便欣然收下。这匹布,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沈师傅心境转变、重拾希望的见证。
就在他们准备启程离开靛蓝镇的那天清晨,镇口忽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一个风尘仆仆、皮肤黝黑、穿着异域风格衣衫的年轻汉子,背着一个巨大的行囊,激动地跑进了镇子,直奔沈家染坊而来!
“爹!爹!我回来了!”人未到,声先至,那声音洪亮,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和近乡情怯的颤抖。
正是沈师傅离家数年、音讯全无的儿子,沈青!
他是在归国的海船上,听同行的商人说起,靛蓝镇的沈家染坊,近日染出的蓝布,颜色前所未有地鲜亮纯粹,仿佛染缸通了灵性。他心中一动,隐隐觉得这或许与家中有关,更是归心似箭。
当沈青冲进自家染坊院子,看到满院子迎风招展、如同蓝色海洋般的布匹,以及那个站在染缸旁、虽然苍老但精神矍铄、眼中带笑望着他的父亲时,这个在海上历经风浪都未曾退缩的汉子,瞬间泪流满面。
“爹!儿子不孝!让您担心了!”沈青扑通一声跪在沈师傅面前。
沈师傅老泪纵横,连忙扶起儿子,上下打量着,哽咽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瘦了,也黑了……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啊!”
父子俩抱头痛哭,诉说着这几年的离别之苦。沈青讲述着他在南洋的经历,遭遇的风暴,经历的艰辛,以及最终凭借努力和运气,攒下了一些钱财,得以归家。他也一直惦记着家里,惦记着父亲的染坊。
“爹,咱家的布……颜色怎么变得这么好了?我听说的时候,都不敢相信!”沈青看着满院湛蓝的布匹,惊叹道。
沈师傅拉着儿子的手,感慨万千地将宁瑜和阿翎如何点醒他,如何帮助他重拾信心、染出真正沈家蓝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
“若非恩公指点,爹可能早就……染坊也早就没了……更等不到你回来了!”沈师傅唏嘘道。
沈青闻言,又是感激,又是后怕。他连忙四处张望:“恩公呢?恩公在何处?我要当面拜谢!”
然而,当沈青和沈师傅寻到客栈时,宁瑜和阿翎已经悄然离开,只托客栈掌柜留下一句话:
“心蓝则布蓝,家和万事兴。望珍重。”
沈家父子站在客栈门口,望着镇外通往远方的道路,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激。
沈青的归来,和沈家染坊的重焕光彩,成为了靛蓝镇的一段佳话。人们都说,是沈师傅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派来了指点迷津的贵人,不仅救活了染坊,更召回了游子。
离开靛蓝镇的官道上,阿翎抚摸着毛驴驮着的那匹湛蓝的布,眼中满是欢喜。这蓝色,看着就让人心里安静、踏实。
她以心念问宁瑜:“宁哥哥,为什么沈师傅心情好了,布的颜色就变好了呢?”
宁瑜望着远处天际那与沈家蓝布几乎同色的晴空,微笑道:“万物有灵,相由心生。染布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沈师傅的心被担忧和绝望占据,那股阴郁之气便无形中影响了他的动作、他的判断,甚至影响了染液的活性,故而染出的布死气沉沉。当他放下包袱,心怀希望和祝福时,他的心境变得明朗、积极,这种正向的能量灌注到染布的过程中,自然能激发出染料最本真、最鲜活的色彩。”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道:“这正如古人所言:‘境由心造,相由心生。’我们所处的环境,所做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心若向阳,则无惧悲伤;心若蒙尘,则万物失色。沈家染坊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保持一颗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心,是多么重要。这不仅能让事情出现转机,有时,甚至能创造奇迹。”
阿翎认真地点着头,将这番话牢牢记在心里。她回头看了一眼渐行渐远的靛蓝镇,那一片片沉静而鲜活的蓝色,仿佛已经印刻在了她的记忆中。
阳光正好,清风拂面。宁瑜和阿翎的身影,在官道上渐行渐远。他们身后的靛蓝镇,那独特的蓝靛气息依旧在空气中飘荡,但如今,这气息中更多了一份名为“希望”的鲜活与温暖。
(第九十四话 《染坊的颜色》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民间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