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机场的贵宾室内,陈默穿着熨帖的深色西装,胸前别着特高课颁发的临时通行证,安静地站在南造云子身后稍侧的位置。他的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跑道方向,心里却在快速盘算。
远处,一架涂着铁十字标志的容克运输机缓缓降落。舱门打开,一行七八个穿着德式军装或深色西装的德国人在日本军官的陪同下,步下舷梯。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高大、头发灰白、表情严肃的将军模样人物,应该就是代表团的团长冯·卡尔将军。他的身旁,跟着几个同样神色倨傲的军官和穿着白大褂、像是技术专家的人。
陈默的目光快速扫过人群,最终停留在团长身后一个略显年轻、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拿着公文包和记录本的德国人身上。这个人看起来三十岁出头,不像军官那样挺直,也不像专家那样专注,他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迎接的日方人员和周围环境上,脸上带着一种职业性的、略带疏离的微笑。
汉斯·伯格曼。陈默在心中默念着南造云子提供的名单上的这个名字——代表团的随行翻译官兼行政秘书。就是他了!
陈默迅速做出了判断。直接接近团长或核心专家几乎不可能,他们被日方人员紧密包围,戒备森严。但这个翻译官汉斯,职位相对次要,接触的人多,知道的内部信息却未必少,而且,作为文职人员,他的警惕性可能相对较低,更容易找到突破口。
欢迎仪式简短而正式。随后,代表团被护送上车队,前往下榻的礼查饭店。陈默负责协调车队和饭店的对接,他表现得专业而高效,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顺畅无误,没有给南造云子任何挑剔的机会。
在礼查饭店大堂,趁着代表团成员在办理入住手续的短暂混乱,陈默“无意中”走到了汉斯·伯格曼的身边。汉斯正有些茫然地看着四周嘈杂的环境,似乎对这里的东方情调既好奇又有些不适应。
“伯格曼先生,旅途还顺利吗?”陈默用流利的德语,带着友善的微笑开口问道。
汉斯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一个德语如此地道的中国人,他推了推眼镜,礼貌地回应:“谢谢,还好。只是飞行时间有点长。”
“我是陈默,特高课指派负责你们在沪期间部分后勤联络的。”陈默递上自己的名片,语气自然,“如果有什么生活上的需要,或者想去哪里参观,都可以找我。我对上海还算熟悉。”
“哦,谢谢,陈先生。”汉斯接过名片,看了一眼,似乎对陈默流利的德语和得体的举止产生了一丝好感,“你的德语说得真好。”
“曾在柏林留学过几年。”陈默谦逊地笑了笑,“希望你们这次在上海的行程愉快。”
简单的寒暄后,陈默没有过多纠缠,适时地退开了。他知道,第一次接触,留下一个友好、能干、不令人反感的印象就足够了。
随后的两天,陈默严格履行着自己的“后勤联络官”职责,安排车辆,预订餐厅,协调行程,表现得无可挑剔。他并没有急于再次主动接近汉斯,只是在一些集体场合,比如欢迎晚宴、参观工厂时,会“偶然”遇到,然后点头致意,或者用德语简单交流几句天气、饮食等无关痛痒的话题。
他像一位耐心的猎人,仔细观察着汉斯。他发现汉斯对东方的古董和艺术品似乎颇有兴趣,在参观一个博物馆时,会在某些展品前驻足良久;他还注意到,汉斯在集体用餐时,似乎不太喜欢过于喧闹的场合,更倾向于安静地用餐,或者与一两个人低声交谈。
时机差不多了。
这天,陈默以南造云子的名义(这是他小心争取来的模糊授权),通知汉斯,第二天下午代表团没有官方安排,可以自由活动,如果需要,他可以提供向导服务。他特意提到,上海有几家不错的古董店和画廊,或许他会感兴趣。
果然,汉斯在电话里表现出了明显的兴趣。“古董店?太好了!我确实想买一些有东方特色的纪念品带回去。陈先生,如果可以的话,明天下午麻烦你了。”
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
第二天下午,陈默开车接上汉斯。他没有带汉斯去那些游客扎堆的地方,而是去了一家他熟悉的、隐藏在法租界一条安静小巷里的老字号古董店“博古斋”。店主是一位戴着老花镜、须发皆白的老先生,话不多,但眼光毒辣。
店内陈设古雅,散发着檀香和旧木料的味道。汉斯一进去就被吸引住了,他仔细地看着那些瓷器、玉器和字画,不时用生硬的中文向店主询问。
陈默没有打扰他,只是在一旁静静地陪着,偶尔用德语帮他翻译一些更专业的术语。当汉斯对一只清代的青花瓷瓶爱不释手,却又因为价格有些犹豫时,陈默适时地开口了。
“伯格曼先生如果喜欢,就当是我个人送给你的一份小礼物,欢迎你来上海。”陈默说得云淡风轻。
“这……这太贵重了,陈先生,我不能接受。”汉斯连忙摆手,但眼神里满是不舍。
“不必客气。”陈默笑道,“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好的古董,也需要懂得欣赏的人。我看伯格曼先生是真心喜欢,这就够了。”
在他的坚持下,汉斯最终半推半就地收下了这份厚礼。关系瞬间拉近了不少。
从古董店出来,两人之间的气氛明显融洽了许多。陈默又带汉斯去了一家安静的咖啡馆。在醇厚的咖啡香气中,两人的交谈变得更加深入。汉斯开始谈论起柏林的剧院,抱怨旅途的疲惫,甚至隐隐透露出对这次任务保密等级过高、让他感觉有些束缚的不满。
陈默耐心地听着,适时地表示理解和同情,绝口不提任何敏感话题。他就像一个完美的倾听者和朋友。
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让这颗种子发芽,从这位翻译官口中,获取那些关于代表团真实目的、以及可能与“樱花计划”关联的宝贵情报。他的接近计划,正在稳步推进。而这一切,都必须在南造云子那无所不在的监视目光下,小心进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谍报代号我是烛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