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

正在格式化中

首页 >> 大秦帝国风云 >> 大秦帝国风云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带着系统来大唐奇门医圣在都市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大唐:神级熊孩子大国重工山河血桃运无双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红色莫斯科
大秦帝国风云 正在格式化中 - 大秦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大秦帝国风云txt下载 - 大秦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0章 谶纬的萌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新设盐铁官的诏令,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长安官场激荡起层层涟漪,却又迅速被更庞大的权力结构所吸纳、平息。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暗流下完成,表面上的未央宫,似乎一切如常。然而,另一种更为幽微、却可能更具颠覆性的力量,正在帝国的肌理深处悄然滋生、蔓延。

时值初夏,本应是万物勃发、阳气鼎盛的时节,长安城却接连遭遇了几桩异事。先是清明过后,一连十余日不见日光,天空总是灰蒙蒙一片,阴霾低沉,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偶尔还有细碎的、不合时宜的冰雹砸落。接着,上林苑中豢养的鹿群,竟在夜间无故惊惶奔逃,践踏宫苑,伤者数十。最后,也是最引人窃窃私语的,是太学门前那对据说是武帝时安置的青铜瑞兽——獬豸,其中一尊的左角,竟在一夜之间无故出现了几道细密的裂纹。

这些“异象”,经由宫人、胥吏、士子之口,在长安的街谈巷议、茶楼酒肆中迅速传播开来。寻常百姓多视为谈资,或暗自忧心年成,但在某些特定的人群中,这些现象却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沉重的含义。

这一日,在东市一家不甚起眼的酒肆二楼雅间,几名身着儒生服饰,但眉宇间却少了些经师的迂阔、多了几分神秘色彩的文士,正围坐低语。其中一人,面色姜黄,留着三绺长须,乃是太学的一位博士,姓李名寻,素好天文星象、灾异谶纬之学。

“天现阴霾,久而不散,此乃‘臣蔽主明’之象。”李寻声音低沉,手指蘸着酒水,在案几上画着旁人难懂的符号,“《洪范五行传》有云,‘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罚恒雨,厥极恶’。如今朝中,外戚专权于外,阉宦遗毒未清于内,岂非正是‘貌不恭’、‘政不肃’之应?”

另一人接口道:“李兄所言极是。鹿者,禄也。上林之鹿惊奔,岂非隐喻‘禄位不安’,贤人流散?昔日陈汤落魄而死,冯野王求援无门,岂非明证?”

“还有那太学獬豸,”第三人神色更加凝重,“獬豸,神羊也,能辨曲直,触不直者。乃法度与公正之象征。其角生裂,莫非预示着朝廷法度将颓,是非混淆,奸邪当道?”

他们的议论,并非空穴来风。自元帝以来,朝政日非,王章冤死,陈汤潦倒,冯野王困守边疆,而王氏一门却煊赫无比,五侯并立(王凤、王谭、王商、王立、王根时人并称“五侯”),奢靡无度。这一切,都让这些信奉“天人感应”、认为天象与人事密切相关的儒生们,感到深深的不安与忧虑。他们将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担忧,投射到了这些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之上,试图从中寻找答案与预警。

李寻捋着长须,眼中闪烁着一种混合着忧惧与某种兴奋的光芒,他压低了声音,几乎如同耳语:“诸君可曾听闻,近日京畿童谣?”

众人皆摇头,表示未曾留意。

李寻缓缓吟道:“‘井水沸,禾生耳,木门琅根当大殿’。此谣隐晦,然细思极恐。‘井水沸’,或主阴气躁动,民间不安;‘禾生耳’,乃灾异之兆,主饥馑;而这‘木门琅根’……”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琅根’为何?或指美石,或喻……王氏之‘王’?木门之琅根,竟欲充当大殿之梁柱,此非……臣僭君位之兆乎?”

雅间内顿时一片死寂。几人面面相觑,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与骇然。将童谣与当朝权势最盛的外戚王氏联系起来,这是足以招致杀身之祸的猜测!

“李兄慎言!”一人慌忙劝道,“此等无根之语,岂可妄加附会?”

李寻却摇了摇头,神色笃定:“非是附会。天垂象,见吉凶;民谣谶纬,亦天意之流露也。岂不闻昭帝时,泰山卧石自立,上林枯柳复生,便有‘公孙病已立’之谶,后果然应于宣帝(宣帝原名刘病已)?天意渺茫,却非无迹可寻。”

他将声音压得更低:“我近日夜观星象,见紫微垣(象征帝星)旁有晦暗之气缠绕,而东南方似有异星微芒,其色青白,虽不夺目,却隐隐有……勃发之势。只是天机混沌,尚难明晰对应何人何事。”

这番星象与谶纬相结合的议论,让在座诸人既感惶恐,又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他们开始引经据典,讨论起历史上各种着名的谶语、符命,如“亡秦者胡也”、“赤帝子斩白帝子”等等,越说越觉得当下时局,确有末世将临、天命或将转移的征兆。

这种谈论,并非只存在于这间小小的雅室。在太学的博士舍中,在某些退隐官员的清谈之所,甚至在一些方术之士的秘传之中,类似的私议都在悄然进行。一种普遍的不安感,一种对现有秩序失去信心的情绪,正在知识阶层中弥漫。他们无法在朝堂上直接对抗王氏的权势,便只能将希望与恐惧,寄托于玄奥难测的天命与谶纬之上。

与此同时,未央宫椒房殿内,许皇后也听闻了近日的种种异象和流言。她不像那些儒生般精通典籍,但女人的直觉和对自身处境的担忧,让她对这些“不祥之兆”格外敏感。

“云岫,”她忧心忡忡地对贴身侍女说,“你说这连日阴霾,瑞兽损角,是不是……上天有所警示?莫非是因那赵氏……”她不敢再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赵飞燕姐妹的专宠,早已让她感到地位岌岌可危。

而在昭阳舍,赵合德依偎在汉成帝怀中,也娇声提到了太学獬豸损角之事。“陛下,”她声音柔媚,“妾听闻那獬豸是辨忠奸的神物,如今无故损角,怕是朝中有了蒙蔽圣听的奸佞之徒呢。陛下可要明察才是。”

她巧妙地将“天象示警”的矛头,引向了那些可能反对她们姐妹、或与许皇后亲近的大臣。成帝溺爱她,闻言只是抚着她的秀发,笑道:“爱妃多虑了,不过是年深日久,铜铸之物难免有些损蚀罢了,何必与朝政牵连。”

然而,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在适当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这些零散的异象、私下的谶议、宫闱的猜疑,如同漂浮在空气中的孢子,尚未汇聚成一股明确的力量,但它们标志着一种思潮的转变。人们开始不再仅仅从现实政治、道德伦理的角度去理解朝局的混乱与社会的困境,而是试图从更宏大、更神秘的天命维度去寻找解释和出路。

也就在这谶纬萌芽、人心浮动之际,一封来自新野(王莽的封地,因其父王曼早逝,王莽袭爵为新都侯,但此前一直留京任职)的紧急家书,送到了刚刚因“忤逆”大将军王凤(具体罪名或是其在某些小事上坚持己见,触怒了王凤)而被贬为新都侯国国相、即将离京赴任的王莽手中。

信是其母渠氏写来的,言及新野近日亦出现异象,侯府后院的一株百年老槐,本是枝繁叶茂,竟在春夏之交无故枯死了大半,仅余东南一侧尚有几分绿意。乡野间亦有谣传,说什么“木朽而新芽生”,不知主何吉凶。

手握母亲的家书,站在即将离开的、象征着权力中心的长安官邸窗前,王莽望着窗外依旧阴沉的天空,久久不语。他被贬出京,固然是仕途挫折,但远离了长安这是非漩涡的中心,或许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那“木朽新芽”的乡野谣传,与李寻等人私议的“木门琅根”,以及那颗“东南方异星”的隐约描述,在他博闻强记的脑海中,似乎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微弱的共鸣。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一枚普通的、刻着龟钮的青铜官印——新都侯国相的官印。目光深沉似水。

谶纬的孢子,已然飘散。只待风云际会,便可蔚然成荫。而王莽这枚被暂时掷出棋盘的棋子,在新的位置上,将会如何理解并运用这股悄然兴起的神秘力量,此刻尚无人能知。帝国的黄昏,不仅笼罩在权力的争斗与财政的困窘之下,更被一层日益浓厚的、宿命论的迷雾所笼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秦帝国风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异界最强赘婿女神的上门贵婿全文免费阅读明末传奇穿越时空之殖民全球方羽修炼五千年武神纪元亲爱的少帅大人幸孕宠妻战爷晚安lol之电竞天王网游之最强传说【完】遭遇色大叔:霸道前夫来找茬捡个杀手做老婆真仙奇缘II封魔符尊传最强升级逆天丹帝回到过去当女神我的老婆是双胞胎(超级兵王在都市)武炼阴阳醉仙葫
经典收藏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小将很嚣张二战那些事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高贵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红楼欢歌起飞,从1973年开始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绵绵诗魂战狼狂兵大秦:开局错把始皇当亲爹大宋泼皮嫡女归一世浮城三国之纵马十三州神秘王爷欠调教盘点历史:朕的老赢家去哪了锦衣血诏
最近更新天幕:玄武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世子去哪了?蓝月闪烁之时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我靠灵泉空间,收服八十八位美女大明太监秘史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在造大明绣春雪刃
大秦帝国风云 正在格式化中 - 大秦帝国风云txt下载 - 大秦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大秦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