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劫平息,内乱肃清,大雍王朝如同一艘经历惊涛骇浪的巨舰,终于驶回了风平浪静的港湾,并且在龙皇归来的无上威仪与萧宸励精图治的治理下,焕发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蓬勃的生机。
数月之间,新政推行再无阻滞,吏治清明,百姓休养生息,因战乱损毁的城池田亩得以快速恢复,甚至犹胜往昔。朝堂之上,文武归心,再无杂音。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正在稳步向前。
然而,就在这四海升平、万象更新之际,一场平静却足以震动天下的变革,正在皇宫深处酝酿。
这一日,大朝会。
金銮殿上,百官肃立。萧玦端坐于龙椅之上,萧宸立于丹陛之侧。父子二人,一个威仪深重如渊渟岳峙,一个沉稳睿智似初升朝阳。
待日常政务禀奏完毕,殿内陷入一种异样的寂静。所有人都隐隐感觉到,今日将有大事发生。
萧玦目光平静地扫过殿内众臣,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本王,飘零二十载,幸得天道垂怜,祖宗庇佑,得以重归故土,再见诸卿与这大好河山。”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身旁的萧宸,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许与欣慰,“然,逝者如斯,光阴难追。朕离位多年,期间山河动荡,内忧外患,全赖太子萧宸,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外御魔劫,内抚黎庶,开创‘永熙之治’,稳固我大雍基业。其仁德,其智慧,其魄力,已堪为人主,足可独当一面。”
百官屏息,心中已然明了。
萧玦继续道,语气带着一种超然的洒脱与决断:“朕观当今之势,四海已定,天下归心。新时代,当由新皇引领,方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朕,已无意于此位久居。”
他站起身,从龙椅上走下,来到萧宸面前。在满朝文武震撼而又了然的注视下,萧玦亲手解下腰间代表皇权的九龙玉佩,郑重地放入萧宸手中。
“宸儿,”萧玦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父亲的嘱托与一代帝王的传承,“自今日起,这大雍的万里江山,亿兆黎民,朕,便托付于你了。望你不忘初心,勤政爱民,持守中正,带领大雍,走向更远的未来。”
萧宸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玉佩,眼眶微热。他撩起龙袍前襟,恭恭敬敬地跪下行以大礼,声音坚定而沉稳:“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必当竭心尽力,不负父皇,不负天下!”
没有推辞,没有谦让。父子二人都明白,这是最好的安排,是时代的选择,亦是责任的交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玄明真人的带领下,满朝文武齐齐跪倒,山呼万岁之声,震彻殿宇。这声音,既是向禅位的龙皇致以最高的敬意与送别,也是向新皇萧宸献上最忠诚的拥戴与期盼。
禅位大典在紧锣密鼓又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顺利完成。萧宸正式登基,沿用“永熙”年号,以示政策的延续与盛世的承继。萧玦被尊为“太上皇”,萧薇则为“皇太后”。
卸下重担的萧玦与萧薇,并未在深宫久留。
一个月后,一个天朗气清的清晨。
皇宫侧门悄然开启,一辆看似普通却内蕴乾坤的马车缓缓驶出。驾车的是一位气息内敛的老仆(实则为一位自愿追随的皇室供奉)。
马车旁,萧宸与玄明等人相送。
萧玦与萧薇已换上了寻常富贵人家的服饰,萧玦一身青衫,儒雅俊朗,萧薇则是一袭水蓝色长裙,清丽温婉,两人站在一起,宛如一对神仙眷侣,再无半分帝王帝后的威仪,只有历经风雨后的恬淡与安然。
“父皇,母后,一路珍重。”萧宸看着父母,心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为他们感到高兴。
萧薇上前,替儿子理了理并无需整理的衣襟,眼中满是温柔与骄傲:“宸儿,江山社稷虽重,但也要记得顾惜自身。若有难决之事,可传讯于我们,亦可多与玄明国师商议。”
“儿臣明白。”萧宸点头。
萧玦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没有再多说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看向玄明,微微颔首:“玄明,京城与宸儿,有劳了。”
玄明真人深深一揖:“臣,定不负所托。”
告别的话语终究有限。萧玦扶着萧薇登上马车,两人回头,最后看了一眼那巍峨的皇城,眼中没有留恋,只有释然与对未来的憧憬。
车帘落下,马车辘辘,向着城外的官道而去,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晨雾与绿意交织的尽头。
他们要去江南看烟雨,要去塞外赏孤烟,要去东海观沧浪,要去西域寻古道……他们要去弥补那错过的二十年时光,携手畅游这红尘万里,做一对真正的逍遥眷侣。
萧宸与玄明站在原地,目送马车远去,直到再也看不见。
新的时代,已然在他肩头。而上一代的传奇,则踏上了属于他们的归途与远行。江山与江湖,庙堂与红尘,在这一刻,完成了最完美的交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洞房夜,我给摄政王发合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