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山的盘山公路飘着细碎山雾,陆珩的警车停在山脚下的“老周养蜂场”前时,竹制蜂箱排成的长队正浸在晨光里,养蜂人老周戴着面罩,正用刷子轻扫蜂箱上的工蜂。
“周师傅,打扰了。”陈默亮出证件,目光扫过院角堆着的空蜂蜜罐——罐身上印着“野桂花蜜”的标签,和案发现场的蜂蜜样本成分完全吻合。
老周摘下面罩,露出张黝黑的脸,手上的茧子磨得发亮:“警察同志,找我啥事?”
“最近一个月,有没有人跟你买过成熟的蜂巢,还要了野桂花蜜?”陆珩没绕弯,指尖搭在腰间的手铐上,观察着老周的反应。
老周愣了愣,蹲下身整理蜂箱:“有啊,大概二十天前,一个男的开车来的,穿个灰色夹克,戴个鸭舌帽,说话挺少的。他说要做‘自然标本’,买了两箱成熟蜂巢,还要了五斤野桂花蜜,给的现金,没留电话。”
“他是不是左撇子?”苏棠补充问——养蜂人提到的“二十天前”,正好是凶手移植成熟蜂巢的时间节点。
老周想了想,点头:“是!他递钱的时候用的左手,接蜂巢也是左手拎着,右手揣兜里。对了,他还问我‘曼陀罗花粉在哪能采到’,我说山上有是有,但那玩意儿有毒,他就没多问了。”
“你认识张强吗?”陆珩拿出张强的照片,老周接过去看了眼,摇头:“不认识。我这几年就守着蜂场,除了买蜜的,很少跟外人打交道。”
陈默查了老周的行踪:“周师傅,本月12号到14号,你在哪?”
“12号去市区送蜜了,跟批发市场的王老板签了合同,有监控;13号在蜂场修蜂箱,隔壁村的老李能作证;14号给山下的民宿送蜜,老板娘留了我吃饭,你问他们都能对上。”
老周说着,从抽屉里翻出送货单和监控截图,“我可没那闲工夫干坏事,这蜂场离不得人。”
离开养蜂场,警车往山下的雾灵村开——这里是当年化工厂污染最严重的村子,不少村民还住着老旧的砖房,墙上的“还我干净水”标语褪色却清晰。
村支书领着他们找到李梅家时,女人正坐在院坝里晒草药,旁边躺着个脸色蜡黄的男人,是她丈夫,十年前喝了污染的地下水,得了慢性肾衰竭,每周要透析三次。
“张强?”李梅捏着张强的照片,指节泛白,声音发颤,
“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他!当年要不是他瞒污染数据,我儿子能才六岁就得白血病?化疗治了三年,最后还是走了!”
她抓起桌上的药瓶,狠狠砸在地上,“我去环保局告,去法院递材料,都被他用钱压下来了!他死了?好!死得好!”
陆珩盯着她激动的神情,放缓语气:“李大姐,我们不是来问你对张强的看法,是想了解,最近一个月,你有没有见过陌生人在村里买蜂巢、或者打听曼陀罗花粉?”
李梅喘着气,摇头:“没见过。我天天要么在家照顾老陈,要么去山上采草药,哪有空管别人?”
她指了指院角的草药筐,“你看,都是些金银花、柴胡,曼陀罗有毒,我从来不碰。”
陈默问起12-14号的行踪,李梅的眼神暗了暗:“12号早上陪老陈去市区透析,下午在医院守着;13号在家晒草药,村头的张婶来帮过忙;14号去山上采草药,直到傍晚才回来,山路上没遇见人。”
村支书在旁边点头:“13号我路过她家,确实看见张婶在帮她晒东西。”
从李梅家出来,陆珩接到老王的电话:“陆队,查到当年化工厂的另一个人!赵刚,前设备维修部的维修工,当年负责维护染料生产线的反应釜——就是用304不锈钢做的那种!他老家就在雾灵村,十年前因为反对张强隐瞒污染数据,被厂里开除了,现在在村里开了个五金铺子。”
半小时后,五金铺的卷闸门被拉开,赵刚正蹲在地上修水管,手里拿着扳手,指缝里沾着金属碎屑。
看到警察,他站起身,脸上没什么表情:“找我?是为张强的事吧,村里都传疯了。”
“你认识张强?”苏棠问。
“何止认识。”赵刚冷笑,“当年我发现反应釜的密封垫坏了,染料废水漏进地下水管道,跟张强说,他让我别管,还说‘死人比罚款划算’。我气不过去举报,结果被他反咬一口,说我偷卖设备零件,把我开除了。”
他指了指铺子墙上的营业执照,“我现在就靠修修水管、卖卖五金过活,没闲心找他麻烦。”
“你最近有没有买过蜂巢?或者接触过皮革美工刀?”陆珩问——赵刚懂304不锈钢设备,符合“金属碎屑来源”的嫌疑。
赵刚摇头:“我一个修水管的,买蜂巢干啥?皮革刀更是碰都没碰过,我这儿只有扳手、螺丝刀这些工具。”
他掀开工具柜,里面整整齐齐摆着五金工具,没有任何和蜂巢、皮革相关的东西。
问到12-14号的行踪,赵刚想了想:“12号去邻村修水泵,户主能作证;13号在铺子里看店,没出门;14号去市区进零件,有车票和进货单。”
最后一个嫌疑人,是雾灵村外的皮革小作坊主孙磊。
他的作坊里堆着皮革废料,墙角放着好几把磨得发亮的皮革美工刀。
看到警察来,孙磊有些慌张,手里的剪刀都差点掉在地上。
“我们来问点事。”陈默亮出证件,目光落在那些皮革美工刀上,“你最近有没有见过张强?或者买过野桂花蜜和蜂巢?”
孙磊咽了口唾沫,摇头:“没见过张强,也没买过蜂巢。我做皮革加工的,买蜜干啥?”
他的左手不自觉地攥紧,袖口露出一道新鲜的划伤——像是被刀具划到的。
“你是左撇子?”苏棠注意到他拿剪刀用的是左手,刚才攥拳也是左手发力。
孙磊愣了一下,赶紧换右手拿剪刀:“不、不是,我左右手都能用,顺手而已。”
陆珩盯着他的划伤:“手上的伤怎么来的?”
“前两天裁皮革的时候不小心划的,小伤。”孙磊把左手往后藏了藏,“警察同志,你们问这些干啥?跟啥案子有关啊?”
“不该问的别问。”陆珩语气严肃,“12号到14号,你在哪?”
孙磊的眼神飘了飘:“12号在作坊里赶订单,通宵没出门;13号上午送货到市区,下午回来;14号就在家休息,没出去。”他没提供证人,只说订单记录能证明。
回到警车上,陈默把四个嫌疑人的信息整理在笔记本上:
- 老周:养蜂人,熟悉野桂花蜜和成熟蜂巢,见过左撇子买家,有部分不在场证明,但无法完全排除“借送货名义作案”的可能;
- 李梅:当年污染受害者家属,有强烈动机,熟悉雾灵山环境,但无接触蜂巢、化工设备和皮革工具的证据;
- 赵刚:前化工厂维修工,懂304不锈钢设备,与张强有旧怨,但无养蜂、皮革工具相关联系;
- 孙磊:皮革作坊主,有皮革美工刀,是左撇子,手上有新鲜刀伤,但无动机和养蜂相关痕迹。
“太巧了。”苏棠看着笔记,指尖敲了敲纸面,“每个嫌疑人都刚好占一个作案条件——蜂巢、动机、化工设备、工具和左撇子,但又都有矛盾点,像是有人故意把这些条件拆开来,安在不同人身上。”
陆珩点头,发动车子:“凶手很冷静,他知道我们会从线索顺藤摸瓜找嫌疑人,所以提前在这些‘符合部分条件’的人身上留下痕迹,让我们陷入排查误区。
老周的蜂巢、李梅的动机、赵刚的化工背景、孙磊的工具和左撇子……这些都是他故意抛出来的烟雾弹。”
“而且这个人一定很了解当年的污染事件,也熟悉雾灵山的情况。”苏棠补充道,
“他知道老周卖野桂花蜜,知道李梅的仇恨,知道赵刚懂设备,知道孙磊是左撇子——他就像个局外人,把这些碎片串起来,让我们围着这些嫌疑人转,自己藏在后面。”
车窗外的山雾越来越浓,陆珩看着前方蜿蜒的山路,眉头紧锁:“老王还在查当年化工厂的员工名单,能同时懂化工设备、又有能力培育蜂巢,还能策划出这种‘自然审判’仪式的,大概率是懂技术的内部人。这些嫌疑人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凶手,还在暗处看着我们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陆队,收好你的生日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