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中心解剖室的通风系统全力运转,却仍挡不住那股蜡油混着腐败的怪异气味。
苏棠站在解剖台旁,面前的“沉思者”蜡像已被小心拆解——外层蜡壳被切割成数块,露出里面包裹的尸体,正是失踪五天的雕塑家林风。
尸体呈现出诡异的“蜡浸状态”:皮肤表面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蜡膜,脖颈、手臂等部位的皮肤与蜡层紧密粘连,用镊子剥离时会带出细小的皮肉组织;
腹部皮肤因注入的液态蜡凝固膨胀,裂开数道细小的口子,黄绿色的腐败液体混着蜡油缓慢渗出。
“皮肤处理用了福尔马林与甘油的混合液。”苏棠用棉签擦拭皮肤表面,将样本滴在载玻片上,
“比例是3:1,既能让皮肤保持一定弹性,又能增强与蜡的附着力——凶手对化学药剂和蜡像工艺的掌握很熟练,不是简单的‘爱好者’水平。”
她拿起手术刀,划开尸体腹部——腹腔内灌满了凝固的蜡块,蜡块中嵌着内脏组织,部分器官已出现腐败溶解,但程度远轻于正常死亡五天的尸体。
“液态蜡注入时温度约80c,既没完全破坏内脏结构,又通过高温和蜡封双重延缓腐败。”
苏棠盯着蜡块中的胃内容物,“胃里有未消化的牛排和红酒,还有微量的镇静剂成分——凶手先让林风失去反抗能力,再注入液态蜡,最后进行封蜡处理,整个过程至少持续6小时,凶手有充足的作案时间和固定的作案场地。”
最关键的发现藏在尸体的眼球里。
苏棠用眼科镊子小心取出嵌在蜡像眼眶里的眼球,放在解剖盘里:“眼球角膜有轻微划伤,虹膜边缘有针孔大小的孔洞——凶手是在林风死前,用特制的工具取出眼球,浸泡在防腐液里,等蜡像头部塑形时再嵌回去的。”
她顿了顿,看向助手小陈,“把眼球样本送去化验,重点查防腐液成分,还有虹膜孔洞里是否残留工具痕迹。”
与此同时,市局刑侦队的办公室里,陆珩正对着白板梳理线索。
林风的社会关系图被贴在中央,周围散落着“蜡像馆工作人员名单”“特殊蜡配方供应商”“艺术圈恩怨记录”等便签。
“陈默,蜡像馆那边的初步排查结果怎么样?”陆珩指着“蜡像馆工作人员”的便签,语气严肃。
陈默翻开笔记本,念道:“蜡像馆共有12名工作人员,其中3人懂蜡像制作:馆长张启山,负责整体运营,懂基础蜡像修复;主技师刘岩,从业15年,是‘沉思者’蜡像的名义制作者;
助理技师高明,刚入职半年,负责蜡像的基础塑形和材料准备。”
他顿了顿,抽出一张照片:“重点可疑人员是刘岩。他和林风是大学同学,两人当年因‘艺术理念’吵过架,林风曾公开说刘岩的蜡像‘没有灵魂,只是一堆蜡’;
而且‘沉思者’蜡像展出前,刘岩以‘调整细节’为由,单独在工作室待了三天,有充足的时间接触蜡像;
另外,他在林风失踪当天,曾给林风发过微信,内容是‘想聊聊艺术,也聊聊当年的事’,但林风没回复。”
“刘岩的不在场证明呢?”陆珩追问。
“林风失踪那天(5天前),刘岩说自己在工作室加班到凌晨,制作‘沉思者’的底座,但工作室没有监控,只有第二天早上清洁工看到他离开——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在工作室,也没有证据证明他去了别的地方。”
陈默补充道,“还有,他最近半年一直在定制特殊蜡配方,供应商说他要的配方和案发现场的蜡成分高度吻合,他解释说是‘为了尝试新的蜡像材料’。”
陆珩点头,拿起林风的艺术作品照片——照片里的雕塑多以“扭曲的人体”为主题,姿态与蜡像馆的“沉思者”有几分相似。
“刘岩有动机(艺术理念冲突+旧怨)、有技术(蜡像制作经验)、有时间(单独加班)、有材料来源(定制特殊蜡),是目前最可疑的嫌疑人。”
他看向老王,“查刘岩的银行流水和行踪,看看他在林风失踪前后有没有异常消费,或者去过偏僻的场地——凶手需要一个能处理尸体、注入液态蜡的地方,不可能在蜡像馆工作室完成,那里人多眼杂。”
“我这就查!”老王立刻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下午三点,陆珩和陈默来到蜡像馆的工作室。
工作室里堆满了蜡块、模具和颜料,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蜡油味。
刘岩正坐在工作台前,用小刀修整一尊蜡像的手指,看到警察进来,他放下工具,脸上没什么表情:“陆警官,是为林风的事来的?我已经配合你们的人做过笔录了。”
“想再和你聊聊‘沉思者’蜡像的制作过程。”陆珩走到工作台旁,目光扫过桌上的蜡块——蜡块的颜色和质地,与案发现场的蜡层高度相似,“这蜡是你定制的?”
“是。”刘岩点头,拿起一块蜡,“微晶蜡加蜂蜡,我想试试让蜡像的皮肤更有光泽,结果还没来得及用,就出了事。”
“林风失踪那天,你给他发过微信,想聊什么?”陆珩盯着他的眼睛,捕捉着他的微表情。
刘岩的指尖顿了顿,语气平淡:“就是想化解当年的矛盾。
我们大学时关系很好,后来因为艺术理念吵翻,他说我的蜡像‘没有生命’,我不服气,这些年一直在琢磨怎么做出‘有灵魂’的蜡像。
前段时间听说他失踪,我还挺担心的,没想到……”他叹了口气,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像是惋惜,又像是别的什么。
“你说那天在工作室加班到凌晨,有人能证明吗?”陈默追问。
“工作室只有我一个人有钥匙,清洁工早上七点来打扫,看到我在收拾工具。”刘岩指了指墙角的监控,“可惜那监控三个月前就坏了,馆长一直没修,不然就能证明我的清白了。”
陆珩走到工作室的角落,那里堆着几个废弃的蜡像底座,底座边缘沾着白色粉末——和案发现场蜡像底座的粉尘颜色相似。
“这些底座是你做的?”他蹲下身,用指尖捻起一点粉末。
“是‘沉思者’的备用底座,后来觉得尺寸不对,就废弃了。”
刘岩解释道,“粉末是石膏粉,做底座时用来固定模具的,馆里的底座都是这么做的。”
离开工作室前,陆珩注意到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是一尊“人体蜡像”,姿态与案发现场的林风尸体几乎一致,只是画里的蜡像眼睛是黑色的,不像现实中那样用了真实眼球。“这幅画是你画的?”
刘岩点头:“去年画的,当时突发奇想,觉得‘人体与蜡融合’是种很特别的艺术形式,没想到……会成真。”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刻意解释。
回到警车上,陈默皱着眉:“刘岩的话滴水不漏,虽然有很多疑点,但没有直接证据——监控坏了,备用底座的石膏粉和案发现场的粉尘成分还没比对,他和林风的旧怨也只是‘口头冲突’,算不上强烈动机。”
“他的反应太冷静了。”陆珩靠在椅背上,回想着刘岩的眼神,“提到林风的死,他没有震惊,只有平淡;
提到‘人体与蜡融合’的艺术理念,他的语气里有执念,却刻意避开‘真实尸体’的话题——像是早就知道会发生这种事,或者……在隐藏什么。”
这时,陆珩的手机响了,是苏棠打来的:“陆珩,有新发现。
林风的指甲缝里有微量的‘钛白粉’,和蜡里的成分一致,但更关键的是,还有一种‘环氧树脂’的残留——
这种树脂常用于雕塑的模具制作,不是蜡像馆常用的材料,凶手可能同时接触过蜡像制作和雕塑模具。”
陆珩眼前一亮——刘岩是蜡像技师,懂蜡像制作,但他是否接触过雕塑模具?“陈默,查刘岩最近有没有购买过环氧树脂,或者和雕塑模具厂有过联系!”
“明白!”陈默立刻拿出手机,联系老王展开调查。
警车驶离蜡像馆,陆珩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清楚——
刘岩的嫌疑还没洗清,但仅凭目前的线索,还不足以锁定他。
而苏棠提到的“环氧树脂”,像是一条新的引线,不仅指向刘岩可能隐藏的技能,也暗示着凶手的身份,或许比“蜡像技师”更复杂。
下一个需要排查的,不仅是蜡像馆的人,还有与林风有交集的雕塑圈人士——
毕竟,能同时掌握蜡像工艺和雕塑模具技术的人,在艺术圈里并不多。
而那根燃烧殆尽的生日蜡烛,和写着苏棠编号的卡片,依旧像两个谜团,藏在案件背后,等着他们一步步揭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陆队,收好你的生日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