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四合院表面平静、暗流涌动之际,何雨柱却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找到了一份难得的专注和乐趣。那本从老周师傅那里“换”来的《周氏食单》,成了他除了上班、怼人、享受生活之外,最大的精神寄托。
这本泛黄的古籍,初看只是些寻常菜式,甚至有些记载的食材和调料名称都显得陌生拗口。但何雨柱不是一般人,他融合了现代灵魂的见识和原主傻柱那扎实的厨艺功底,细细研读之下,渐渐品出了其中的不凡。
这里面记载的,不仅仅是具体的菜谱,更多的是一种烹饪的理念、对火候极致入微的掌控、以及对食材特性深入骨髓的理解。有些处理手法看似繁琐甚至怪异,但何雨柱稍加尝试和推演,便发现其中蕴含的巧妙,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将普通食材的滋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他开始利用下班后的空闲时间,在自家的小厨房里进行“实验”。
比如一道看似简单的“清水白菜”,《食单》里记载的吊汤之法就与他所知的大相径庭,对火候、时间、食材下锅顺序的要求近乎苛刻。何雨柱不厌其烦地反复尝试,失败了就总结经验,成功了便仔细品味那汤中蕴含的、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的极致鲜味。
又比如一道记载的“古法红烧肉”,对糖色的炒制、香料投放的时机、以及收汁的火力控制,都有独到的见解。何雨柱按照此法炮制出来,发现成品色泽更加红亮诱人,口感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入口即化之余,唇齿间留香更为悠长,远胜他之前的做法。
他甚至尝试还原了一些记载中利用常见野菜、粗粮进行精细烹调的方子,虽然受限于材料和时代,无法完全复刻,但那种化寻常为非凡的思路,极大地拓宽了他的烹饪视野。
这种技艺上的突破和精进,带给何雨柱的满足感,远超吃一顿肉或者怼一次人。这是一种源于自身能力提升的内在愉悦,是任何外界风波都无法剥夺的底气。
在轧钢厂食堂,他的变化也开始悄然显现。大锅菜的味道似乎更稳了,火候拿捏得更加精准,连最普通的炒白菜,都似乎多了一分难以言喻的锅气和鲜甜。工人们吃得更加满意,背后议论起来,都说:“柱爷这手艺,好像又涨了!”
偶尔在小灶做招待餐时,他信手拈来《食单》中的一两个小技巧,融入自己的拿手菜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让那些吃惯了山珍海味的领导和客人都眼前一亮,赞不绝口。
“何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感觉跟上次来又不一样了!”一位常来的客商忍不住赞叹。
何雨柱表面只是矜持地点点头,心里却爽翻了天。这种凭借真本事赢得尊重和惊叹的感觉,比靠着“疯批”人设吓住人,更让他有成就感。
厨艺的精进,不仅提升了他的职业价值,更无形中强化了他的自信和那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从容。他深知,在这变幻莫测的年月,什么权力、关系都可能靠不住,唯有这身实实在在、能填饱人肚子、征服人味蕾的手艺,才是他安身立命、甚至活得滋润的最大本钱!
院里的禽兽们还在为各自的蝇头小利、恩怨情仇而勾心斗角,沉浸在表面的平静与暗涌的焦虑中时,何雨柱已经在自己专注的领域里,悄然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份精进,如同为他披上了一层更厚实的铠甲,也为他接下来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改善自己生活的“行动”,积累了更足的底气。
他仿佛已经看到,当自己凭借这身更加精纯的厨艺,撬动更多资源,活得更加潇洒时,院里那些禽兽们,脸上会是如何精彩的表情!
厨艺,就是他何雨柱在这个时代,最硬的拳头,和最锋利的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四合院:新傻柱的外耗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