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驶近通州赈灾点时,空气中的湿冷里混着一股淡淡的霉味。赵珩掀开车帘,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红了眼眶 —— 昔日热闹的通州城郊,如今满是倒塌的房屋,断梁残垣压着破碎的衣物,浑浊的泥水在低洼处积成小潭,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
不远处的空地上,数十名灾民蜷缩在破旧的草席上。几个面黄肌瘦的孩童围着一只空碗,眼神里满是渴望;一位老妇抱着死去的孙子,坐在断墙边低声啜泣,哭声在空旷的灾地里格外刺耳。玄字卫牵着马车刚停下,便有灾民拄着木棍围上来,眼中满是期盼:“是京城来的官吗?有吃的吗?”
赵珩强压下心头的酸涩,翻身下车,声音因激动有些发颤:“大家放心,朝廷派我来赈灾,粮食和帐篷都已在路上,我们现在就先搭临时帐篷,保证大家有地方住、有东西吃!” 他话音刚落,禁卫军和玄字卫便立刻行动起来,从马车上搬下帐篷支架和帆布。
赵珩没有丝毫皇子架子,卷起衣袖便加入搭建队伍。他接过士兵递来的木杆,用力插进泥泞的土地里,指尖很快沾满了湿泥。初春的风还带着寒意,吹得他脸颊发红,可他顾不上擦汗,只顾着和士兵们一起固定支架、拉扯帆布。有位年迈的灾民想帮忙递钉子,却因手抖摔在地上,赵珩连忙上前扶起老人,柔声说:“大爷您歇着,这些重活我们来就好。”
苏云站在一旁,看着赵珩忙碌的身影,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他转身走向帐篷旁的空地,那里因山洪冲刷,只剩下光秃秃的泥土。苏云蹲下身,指尖泛着淡绿色微光,轻轻按在泥土上 —— 木系异能悄然涌动,细小的嫩芽很快从泥土里钻出来,顺着他的指尖方向,迅速长成一片翠绿的野菜。不过半个时辰,原本荒芜的空地便布满了可食用的荠菜和马齿苋,足以让灾民们多添一顿辅食。
“主上,您这……” 负责分发物资的玄字卫看到这一幕,惊讶得说不出话。苏云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轻声道:“这些野菜能应急,让大家先摘着清洗干净,一会儿煮进粥里。” 玄字卫连忙点头,召集灾民有序采摘野菜,原本压抑的灾地,因这突如其来的绿意,多了几分生机。
太阳渐渐西沉,临时帐篷搭起了二十余顶,勉强能容纳大部分灾民。苏云让人架起大锅,将带来的粮食倒进锅里煮粥,香气很快在灾地弥漫开来。赵珩却没停下,他从马车上取来灾民名册,坐在帐篷前的矮凳上,借着夕阳的余晖核对名单。
“王大爷,您家几口人?都在吗?” “李嫂子,您说您儿子去城里寻粮还没回来?我们会派人帮忙打听。” 赵珩一边询问,一边在名册上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与灾民的应答声交织在一起。晚风渐凉,他却浑然不觉,只觉得每多登记一个名字,就多一份安心 —— 至少能确保这些人都能领到粮食,不会饿肚子。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完全暗了下来。苏云端着一碗热粥,走到赵珩身边,轻声说:“殿下,先歇会儿吧,喝碗粥暖暖身子。赈灾不是一日之功,您要是累垮了,后续的事可怎么办?”
赵珩抬起头,才发现自己的手腕已经有些发酸,指尖因握笔太久微微发僵。他接过粥碗,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传到心里,驱散了大半疲惫。粥里混着刚采摘的野菜,清香可口,他喝了一口,抬头望向苏云 —— 苏云刚帮着灾民把孩子抱进帐篷,袖口沾了些泥点,额角还挂着细汗,却依旧笑着看向他。
“有苏先生在,真好。” 赵珩轻声说道,声音里满是真诚。若不是苏云提前准备了粮食,又找到野菜,恐怕此刻灾民们还得挨饿;若不是苏云处处体贴,提醒他休息,他怕是要忙得连饭都忘了吃。
苏云闻言,指尖微顿,心中泛起细微的涟漪。他从未想过,自己的举手之劳,会让赵珩如此依赖。他笑了笑,坐在赵珩身边,拿起名册翻了两页:“殿下已经登记了大半,剩下的明天再弄也不迟。您看,那边有孩子在哭,许是想家了,我们过去看看?”
赵珩点头,跟着苏云走向帐篷。帐篷里,几个孩子围着苏云带来的安神香丸,好奇地看着。苏云拿起一颗香丸,递给最小的孩子,轻声说:“含着这个,晚上能睡得安稳些。” 孩子接过香丸,含在嘴里,很快便停止了哭泣。
赵珩站在一旁,看着苏云温柔的模样,心中愈发温暖。他知道,接下来的赈灾之路还很长,会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们,但只要苏云在身边,他就有勇气面对一切。夜色渐深,帐篷里的灯火渐渐熄灭,只有赵珩和苏云所在的帐篷还亮着 —— 赵珩还在梳理明日的赈灾计划,苏云则在一旁帮他整理物资清单,两人的身影在烛光下交叠,成了灾地里最温暖的风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天阙归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