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纯错误,因为发错卷了,签约后还没法删,只能这样改了,如若对您造成不便,在此向您表示抱歉。
后面是介绍一下边境战役和阿登战役的
背景:施里芬计划 vs. 第十七号计划
德国(施里芬计划): 德国的战略是通过强大的右翼(北线)横扫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大范围包抄巴黎,旨在迅速击败法国,然后转头对付俄国。计划的左翼(南线) 任务则是主动后撤,诱敌深入,吸引并牵制尽可能多的法军部队,为右翼的包抄创造时间和空间。阿登地区正位于德军左翼。
法国(第十七号计划): 法国的计划则充满进攻精神(élan Vital)。他们预计德军主力会通过比利时,但也认为阿登森林地区德军兵力薄弱。法军计划在阿登和洛林地区发动攻势,拦腰切断德军向南的交通线,一举扭转战局。
核心冲突点: 双方都低估了对方,都计划在阿登地区发动进攻。于是,一场意想不到的遭遇战在此爆发。
时间线与过程
时间: 1914年8月21日至8月23日
交战双方:
德国: 第四军和第五军(由阿尔布雷希特公爵指挥)
法国: 第三军和第四军(由吕夫和德朗格尔·德卡里将军指挥)
过程:
相向而行: 法军按照计划,满怀信心地向东北方向的阿登森林进军,期望能轻松击退德军。与此同时,执行牵制任务的德军左翼也按照计划向前推进,准备迎击法军。
遭遇与混乱: 茂密的阿登森林限制了视野,双方的侦察都非常困难。军队在林中小道上行进,突然与敌军遭遇,战斗往往在极近的距离内爆发。
战术与技术的差距:
法军身着显眼的蓝色军服和红色裤子,采用传统的密集冲锋战术,高呼着口号向德军阵地发起一波波冲击。
德军则穿着灰绿色的野战服,更利于隐蔽。他们装备了更多重机枪和重型火炮,并善于构建防御阵地。
血腥屠杀: 法军的英勇冲锋在德军的机枪和火炮面前变成了自杀行为。整连整营的法军士兵在德军的交叉火力下成片倒下。战役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法军溃退: 经过三天惨烈的战斗,法军损失惨重,攻势被彻底粉碎,被迫全面撤退。德军的左翼不仅成功完成了牵制任务,还击退了法军的进攻。
惨烈的人员伤亡: 在短短几天内,法军付出了惊人的代价。据估计,法军伤亡人数高达3-4万人,有些部队的日伤亡率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德军也损失了约2-3万人。
粉碎了法国的进攻幻想: 阿登战役无情地证明了,在现代化武器(机枪、重炮)面前,19世纪那种强调进攻精神和刺刀冲锋的战术已经彻底过时,是徒劳且灾难性的。
西线僵局的开始: 阿登战役的失败,连同其他边境战役(如沙勒罗瓦战役、蒙斯战役)的失利,迫使英法联军全面后撤,最终导致了“向马恩河的赛跑”。虽然法军随后在马恩河奇迹中挡住了德军,但双方都开始挖掘战壕,西线从此进入了长达四年的堑壕战僵局。
心理冲击: 这场战役的残酷性给参战士兵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让后方民众首次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恐怖程度远超想象。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一战:凋零于冬下的鸢尾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