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府的马车已准时等候在门外。自始至终,无论是贾母、贾赦、邢夫人,还是贾政、王夫人,无一人前来过问一句,无一人想起今日是贾府一个孙子参加县试的日子。他们就仿佛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或者说,根本不在意。
贾琮最后看了一眼那巍峨却又冰冷的荣国府大门,心中无悲无喜,只有一片平静的坚定。他深吸一口气,转身登上了马车。
县试共分四场,每场考一日,场次之间间隔数日,让考生休息备考。只需通过第一场,便可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后续场次可自由选择是否参加,成绩优异者排名更高,若能夺得“县案首”,则无需再参加后面的府试和院试,可直接获得秀才功名。
贾琮抵达县试考点——宛平县衙旁的考棚外时,那里已是人头攒动。他一眼便看到了同样前来应试的赵良翰。
“良翰!”贾琮招呼道。
“小师叔!”赵良翰见到他,忙挤过来,脸上带着些许紧张,“您也到了?准备的如何?”
“尚可。”贾琮笑道,“不必紧张,正常发挥即可。”
两人寒暄几句,便听得衙役敲锣,高喊:“考生入场!”
经过严格的搜身检查,确认并无夹带后,贾琮按号牌找到了自己的考棚——一个仅容一人转身的狭窄小隔间。里面只有一桌一凳,条件简陋。
坐定后,试卷发下。第一场主要考经义默写和基础贴经。贾琮展开试卷,只见题目皆是出自四书五经,要求默写指定段落并释义。其中一题更是要求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题,作一篇三百字以内的短论。
这些对于拥有过目不忘之能、又经赵文渊系统教导的贾琮而言,简直是信手拈来。他略一思索,便胸有成竹,磨墨蘸笔,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笔下如有神助,不仅默写一字不差,释义精准,那篇短论更是引经据典,论述清晰,文辞流畅。
不过一个多时辰,他便已全部答完。又仔细检查一遍,确认无误,便开始往正式答卷上誊抄。字迹工整,卷面清洁。
誊抄完毕,距离考试结束尚有一个多时辰。贾琮也不多待,毕竟这考棚的环境属实是有些过于差劲了,反正答案已经写在试卷上了,也无法再更改,干脆直接举手示意交卷。
于是贾琮便在周围考生惊讶、羡慕甚至怀疑的目光中,从容地交了卷,提前离开了考场。
数日后,第一场发榜。贾琮毫无悬念地进入了榜单之中,顺利取得了参加府试的资格。但他并未停下脚步,而是选择继续参加第二场,他的目标直指县案首!因为今年恰逢“大比之年”,且大虞朝立国之后科考时间与前朝皆不相同,乡试和会试分别定于八月、九月,明面上是意在让前一年考中的考生最好能够沉淀一年再参加更高层级的科考,实际原因却是建国初期金陵大族的在制定国策之时的私心,也正是因为在金陵,大族的影响力太深,才有了后来的迁都神京。
所以下次乡试和会试都在今年八月、九月举行。若按部就班,他需先通过县试、府试、院试,取得秀才功名后,方能参加八月乡试。但院试通常也在八月,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拿到案首,今年贾琮很可能因为时间安排无法参加乡试,而乡试三年一次,贾府覆灭可不会等人,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逃离贾府这个火坑!但是若夺得县案首,便可跳过府试、院试,直接获得秀才身份,然后备战今年乡试,节省大量时间。
第二场、第三场考试接踵而至,内容逐渐加深,涉及经义理解、策问初步。贾琮依旧发挥稳定,每场皆提前交卷,并顺利通过。
终于到了决定命运的第四场。这场考试难度最大,涉及经义深解、时政策论。贾琮凝神静气,审题答题,依旧行云流水。当他再次提前交卷时,引起了高坐堂上的宛平知县的注意。
这位知县姓周,是个二甲进士出身,颇有文名。他早就注意到这个每场都提前交卷、却场场名列前茅的少年。此刻见他又提前交卷,心中好奇更甚,便招手道:“那少年,你且过来。”
贾琮依言上前行礼。
周知县拿起他刚交的卷子,仔细看了起来。初时只是随意浏览,但越看神色越是凝重,看到精彩处,竟忍不住一拍桌子,脱口赞道:“好!破题精准,论述深刻,文采斐然!妙哉!”
他放下卷子,目光灼灼地看向贾琮:“本官见你才思敏捷,基础扎实。今年县试未考试帖诗,乡试、会试却是必考。本官现命你,以‘赋得春雨如膏’为题,作一首乡试和会试所考的五言八韵试帖诗。你可能当场作出?”
贾琮心中一动,立刻明白这是周知县在做最后的考校,有意当场点自己为案首了!他深吸一口气,按捺住心中的喜悦,躬身道:“学生遵命。”
他略一沉吟,脑中飞快搜索符合题意的诗句,不过片刻,便朗声吟道:
“圣德醍醐渥,仙班玉佩调。 发生真有象,点滴不成潮。 润物细无声,涵春迥不凋。 帝力宏栽培,天心契寂寥。 ……”
他一气呵成,格律严谨,用典贴切,意境优美,完全符合试帖诗的要求。
周知县听得眉飞色舞,连连抚掌,大声赞道:“妙!妙!妙!好一个‘润物细无声’!意境全出!好诗!好才情!”
他心中再无犹豫,当即取过朱笔,在贾琮的试卷上写下“取中”二字,并在最上方赫然写下“案首”两个大字!
“本官现点贾琮,为本届宛平县试案首!”周知县高声宣布。
此言一出,下方尚在埋头苦思的众考生顿时一片哗然!许多本是冲着案首而来的学子,顿时如遭雷击,满脸的失望与不甘!他们寒窗苦读,县试连考四场,不就是想着一举夺得案首,拿下秀才身份嘛,岂料竟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抢先夺走!
贾琮却懒得理会下面这群人的哗然之声,欣喜的向周知县施了一礼:“学生多谢老大人垂爱!”
周知县也勉励了贾琮几句,就让他离开了考场。
然而,周县令这当场点选案首的举动,虽符合此时县试灵活性较大的惯例,却也立刻引发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那些失望乃至不服的考生,顿时躁动起来,目光纷纷聚焦于贾琮,很快贾琮出身荣国府,拜师赵文渊的信息就被传了出来,质疑之声渐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