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亲临国舅府并赐下凤纹腰牌的消息,如同投入永京权力深潭的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凌尘的预料。一夜之间,“凌先生”这个名字,不再仅仅局限于国舅府内,而是在永京的权贵圈层中悄然传开。众人皆知,这位年轻的医者不仅得了国舅爷的青眼,更是简在帝心,获得了太后莫大的信任与恩宠。
国舅府上下对凌尘的态度,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是敬畏中带着几分审视,如今则彻彻底底变成了巴结与奉承。管家见了面必定堆满笑容,躬身问安;侍女仆役们伺候得无微不至,生怕有半点怠慢;就连李琮本人,对凌尘的依赖也与日俱增,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府中库房更是对他彻底敞开,但有所需,无不应允。
凌尘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尊崇冲昏头脑。他深知,这一切都建立在李琮病情持续好转这个脆弱的基础之上。一旦调理出现反复,或者太后发现自己别有用心,眼前的繁华便会如泡沫般瞬间破碎,甚至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他表现得愈发谨慎和尽心尽力。对李琮的调理方案,他斟酌再三,每一次调整用药或药膳,都反复推敲,确保温和有效,绝不会为了追求速效而冒进。他每日定时请脉,仔细观察李琮的气色、舌苔、睡眠、饮食乃至情志变化,记录下最细微的波动,俨然将其当作一项极其精密的工程来对待。
而太后所赐的那枚凤纹腰牌,则成了他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凌尘并未滥用这份特权,而是极其有规律地使用它。每隔十日,恰好是一个调理小周期结束,他会精心准备一份脉案摘要和阶段成效说明,然后郑重其事地请求入宫觐见,向太后亲自禀报李琮的近况。
第一次持腰牌入宫时,那森严的守卫、繁琐的查验流程,以及深宫内苑那无声的威压,都让凌尘心中凛然。他被内侍引着,穿过一道又一道朱红宫门,行走在寂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跳的漫长宫道上,最终在一处偏殿内,再次见到了那位雍容华贵的太后。
太后显然很满意他这种主动且详尽的汇报方式。她仔细地听着凌尘用清晰平实的语言,讲解李琮脉象的细微改善、饮食的增加、睡眠的安稳,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对于凌尘提出的一些关于调养细节的疑问,她也极为耐心地解答。
几次之后,凌尘开始尝试着将话题引向更深处。
“太后娘娘,”在一次汇报结束后,凌尘并未立刻告辞,而是略显迟疑地开口,“国舅爷近日虽有好转,然根基亏损非一日之寒。用药如用兵,若能更详知‘敌情’之根源,或可事半功倍。不知……国舅爷幼时,体质最弱表现在何处?譬如,是极易感染风寒,还是脾胃尤其虚弱,腹泻难止?”
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与怜惜,并未因这略显冒昧的问题而不悦,反而叹道:“琮儿小时候……唉,真是泡在药罐子里长大的。若说最弱,应是脾胃。那时家中艰难,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有些吃的,也多是粗劣之物。他那时便常常腹胀腹泻,瘦得可怜。后来日子好些了,却又虚不受补,稍微吃好些便上火便秘……真是左右为难。”
凌尘认真聆听,频频点头:“原来如此。脾胃乃后天之本,幼年受损,确会牵连全身。多谢娘娘告知,那下一阶段的药膳,草民会着重从此处入手,徐徐温养。”
又一次,凌尘询问道:“娘娘,国舅爷是否提及过,年少时最畏寒惧冷是在何时?或是某个季节尤为难熬?”
太后思索片刻,道:“应是冬季。那时屋里漏风,炭火不足,他每每冻得手脚冰凉,夜不能寐。后来即便入了宫,条件好了,每到冬日,他也比旁人更畏寒几分。”
“此乃阳气不足,难以温煦四肢百骸。”凌尘了然,“日后调理,除内服之外,或可辅以艾灸温通经络,应对此症。”
通过这一次次看似为了“对症下药”而进行的询问,凌尘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李琮的病因病根,使得他的调理方案更加精准有效,赢得了太后更深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他如同拼图一般,逐渐拼凑出李琮以及太后早年的生活轨迹和性格烙印。这些信息,或许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而在为国舅爷尽心调理、频繁入宫汇报的同时,凌尘的另一项计划,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太后和国舅为了治病,可谓不惜工本。各地进贡的珍稀药材,如百年老山参、雪域灵芝、极品虫草、罕有的琥珀龙涎等,如同寻常物事般被送入国舅府库房,任由凌尘取用。
凌尘每次开具药方或配制药膳时,都会刻意将某些珍贵且不易察觉用量的药材,多写上一部分。例如,一份药膳或许只需三钱灵芝粉,他便报称需要五钱;配制一副安神丸,所需麝香分量极微,他便申请领取足够配制五副的量。
由于他医术高明,效果显着,且深得信任,加上这些药材对于国舅府来说确实不算什么,管家从未起疑,每次都是爽快照拨。
这些“多余”的药材,被凌尘小心地收藏在他房间内一个特制的、带有夹层的药箱里。夜深人静时,他便锁好房门,借助捣药、称量的器具,开始秘密制作各种药丸。
他以其精湛的医术,将这些药效强劲的珍稀药材合理配比,炼制出功效各异的秘药:有能短时间内激发气血、提振精神的“燃血丹”;有能迅速麻痹神经、令人昏睡的“迷迭散”;有能强效止血生肌的“金疮膏”;甚至还有几颗用料极其考究、能在危急时刻吊住性命、等待救援的“保心丸”。
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的控制。他不能发出太大动静,也不能留下任何明显的气味。每一次捣药、合药、搓丸,他都全神贯注,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
日积月累,那特制药箱的夹层里,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瓷瓶逐渐被装满。每一种药丸都凝聚着价值千金的珍稀药材和他无数的心血。这些,才是他真正为自己和任辛准备的、用于应对最险恶情况的“不时之需”。
与此同时,太后和国舅的赏赐也源源不断。除了最初的黄金锦缎,之后每次病情有好转,太后一高兴便有赏赐下来,有时是金银,有时是古玩玉器。凌尘来者不拒,却表现得并不贪财,大部分赏赐都只是让任辛小心收好。
在永京权贵眼中,这位凌先生医术通神,圣眷正浓,且不慕虚荣,只是一心扑在治病救人上,形象愈发高大神秘。无人知晓,这个每日在国舅府和皇宫之间奔波、神情温和专注的年轻医者,正在悄无声息地积累着足以令许多人眼红的财富和足以在关键时刻逆转局面的底牌。
他的身影,在富丽堂皇的国舅府与森严肃穆的皇宫之间穿梭,看似风光无限,如履平地。唯有他自己知道,脚下每一步,都是看不见的钢丝,而他正在这钢丝之上,小心翼翼地积蓄着力量,等待着那最终时刻的来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医念关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