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Rx-734星域那未知文明的真实意图充满了最深切的疑虑与警惕,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对突然出现的光源既渴望又恐惧,但那份关于“初级可控核聚变约束场原理”的知识,对于格物院内那些毕生追求真理、探索能量本质的学者们而言,其诱惑力是无可抗拒的。它就像沙漠中濒死的旅人眼前清晰无比的海市蜃楼,明知其可能只是光影的骗局,背后隐藏着流沙与陷阱,却也无法抑制住内心深处那股想要靠近、想要验证、想要触碰那可能存在的甘泉的强烈冲动。
在玄明与苍澜亲自下达的最高指令下,一份代号为“烛龙之眼”的绝密验证计划启动。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防止技术泄露或被潜在敌人渗透,验证实验被分散在三个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经过特殊加固与灵能屏蔽的地下绝密实验室同步进行。这三个实验室彼此物理隔离,信息传递需要通过多重加密与人工信使,研究人员更是签署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契约,并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直至项目阶段性结束。实验室内部,气氛凝重得如同大战前的指挥中枢,却又弥漫着一种近乎宗教狂热的科研激情。
验证过程所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巨大的难关,便是如何稳定地构建出原理中描述的那“多重交变、频率与相位精度要求达到近乎变态级别”的复合灵能场。这绝非传统的、依靠预先刻画固定灵纹回路、注入灵气激发场域的方式所能实现。传统的灵纹如同固定的乐谱,演奏出的旋律是确定的;而这项技术要求的,则是一个需要实时根据“等离子体火球”瞬息万变的状态,进行无数参数微调的、活着的、动态的交响乐。
最初的尝试几乎全军覆没。刻满精密灵纹的玉盘在能量注入的瞬间,便因无法承受那复杂的场干涉效应而崩裂成齑粉;采用高阶灵石作为场源,试图强行稳定场结构,结果却引发了剧烈的灵气湍流,将昂贵的实验装置扭曲成了毫无价值的金属疙瘩。失败接踵而至,消耗着海量的资源,也消磨着一些研究人员的信心。
转机,出现在一次跨领域的灵感碰撞。一位参与“意识节点协议”研究的年轻灵修者,在旁听一次失败分析会后,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设想:既然固定的灵纹无法满足动态需求,为何不利用“意识节点”中那种高度协同、意念直接干涉灵能的技术,由人来直接参与场的“编织”与“维持”?这个想法起初被视为天方夜谭,但在无数传统方法碰壁之后,它成了黑暗中唯一可见的缝隙。
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协同灵场构筑法”被紧急开发出来。这要求至少五名以上的高阶灵修者(至少是金丹期以上的修为,拥有强大的灵识与精准的灵能操控力),通过特制的“灵枢链接阵列”,将自身灵识高度同步,形成一个临时的“群体意识节点”。他们需要摒弃所有杂念,将全部心神沉浸到对那复杂灵能场的感知与构建中,如同用无形的意念之手,共同牵引、编织、稳定着那看不见的能量结构。这过程对参与者的精神负荷极大,且要求彼此间达到极高的默契与信任,任何一人的细微分神或灵能波动,都可能导致整个场结构的崩溃,甚至引发严重的灵能反噬。
实验过程,因此充满了难以预料的失败与令人心悸的危险。在一次试图提升场强的关键测试中,一位负责维持某个关键相位节点的研究者,因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导致灵识出现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涣散。就是这亿万分之一秒的疏忽,导致了其所维持的场分量出现了极其细微的相位偏移。
刹那间,原本在精密平衡中维持着脆弱稳定的复合灵能场,如同被推倒了第一块骨牌的多米诺阵列,发生了连锁性的剧烈失衡!实验装置核心,那被勉强约束着的、处于激发状态的氘氚混合气,瞬间失去了控制,狂暴的能量如同脱缰的洪荒巨兽,猛地向外膨胀、爆发!
“轰——!!”
一声沉闷如巨兽咆哮的巨响在隔离实验室内炸开。刺眼的白光瞬间吞噬了一切,紧接着是狂暴的冲击波混合着失控的高温等离子流,狠狠撞击在实验室四周由三层叠加强化灵纹与特种合金构成的防护壁上。足以抵挡元婴期修士全力一击的防护灵阵,光芒疯狂闪烁,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刺耳尖鸣,其上赫然出现了数道如同蛛网般蔓延的、触目惊心的裂纹!安装在防护壁上的多个高精度监测法器瞬间被汽化,数据记录中断。刺耳的警报声响彻整个地下设施。
当应急小组冒着残留的能量辐射冲入实验室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实验装置主体已化为满地扭曲、熔化、又迅速凝固的金属与灵玉残骸,空气中弥漫着臭氧与金属蒸发的刺鼻气味。五名参与“协同构筑”的研究者,虽然被紧急断开了“灵枢链接”并被防护阵削弱了大部分冲击,但仍因灵能反噬而脸色惨白,口鼻溢血,精神遭受重创,至少需要数月静养才能恢复。万幸的是,无人死亡,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给所有参与者都敲响了警钟——他们正在玩弄的,是足以瞬间吞噬生命的恒星之力。
然而,先驱者的脚步,从未因恐惧而彻底停止。在严格的善后处理与原因分析之后,带着更完善的防护方案、更精细的“协同构筑”训练、以及对失败教训的深刻汲取,研究团队再次站到了实验平台前。启明院长亲自坐镇总控室,这位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学者,此刻眼神中只有钢铁般的意志。
失败,调试,分析,改进;再失败,再调试……循环往复。实验室的日志上,记录着成百上千次失败的编号。每一次微小的参数调整,每一次“协同构筑”默契度的提升,都凝聚着研究人员的心血与汗水。他们如同在无边黑暗中挖掘隧道的矿工,不知道前方还有多远,只能凭借着那份原理图纸带来的微弱星光,以及内心对真理与文明的执着,一凿一斧地向前掘进。
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消耗了多少足以让一个小型宗门倾家荡产的珍稀材料,终于,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位于格物院总部地下最深处的“零号”核心实验室内,命运的天平,第一次倾向了努力的一方。
实验平台上,经过无数次优化迭代的最新版验证装置——一个由无数微雕灵纹覆盖的暗金色金属环与内部精密排列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灵玉构件共同组成的、仅有人头大小的环形结构——正静静地悬浮在多重减震与隔离灵阵的中心。五名经过严格筛选和长期训练的高阶研究者,盘坐在特定的方位,通过“灵枢链接阵列”紧密相连,他们的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眉头紧锁,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无形的能量编织之中。
总控室内,启院长、能源学部的首席,以及少数被允许在场的核心人员,全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住面前巨大的观测光幕。光幕上,无数代表能量强度、场稳定性、相位角、粒子密度等参数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飞速刷新,其核心区域,是一个模拟渲染的能量场拓扑图。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突然,负责监控核心区域能量特征谱的学者猛地瞪大了眼睛,声音因极度的激动而扭曲变形:
“场强稳定!相位锁定!粒子注入完成……约束场……约束场成型!!”
几乎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观测光幕中央,那模拟的能量场拓扑图内部,一个极其微小、却无比稳定的奇点,被标记了出来!而在平台的物理观测窗口,透过厚厚的、掺有隔灵材质的晶体,人们用肉眼清晰地看到——在那环形装置的中央,那被无数复杂力场精确包裹的虚空之中,一点比米粒还要微小、却散发着稳定而纯粹的淡蓝色光芒的等离子体火球,被成功点燃了!
它不再是转瞬即逝的电弧,不再是狂暴失控的爆炸,而是一颗被无形之手温柔托举着的、安静燃烧着的、微缩的“恒星”!那淡蓝色的光芒,如同最纯净的蓝宝石,又如同深邃海洋的心跳,蕴含着令人心悸的磅礴能量。
“维持住!记录所有数据!”启院长的声音带着剧烈的颤抖,几乎是吼了出来。
整个总控室落针可闻,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那一点蓝色光芒在无声地燃烧。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
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
就在第三秒结束的刹那,那点蓝色的火苗仿佛耗尽了所有支撑它的力量,或者说,研究者的灵识协同终于达到了极限,光芒轻微地闪烁了一下,随即如同被吹熄的烛火般,悄无声息地湮灭在了虚空之中,仿佛从未存在过。
实验平台上的五名研究者,几乎同时瘫软下来,脸色苍白如纸,浑身被汗水浸透,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但他们的眼中,却爆发出无法形容的狂喜与解脱。
死寂,持续了大约三秒。
随即,压抑了太久太久的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轰然爆发!
“成功了——!!!”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嘶吼出来,声音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总控室内,平日里严肃刻板的学者们,此刻如同孩童般跳了起来,相互拥抱,捶打着对方的肩膀,有些人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语无伦次。那短暂的三秒钟,那微弱如豆的蓝色光芒,其意义远超千百次成功的常规实验。
启院长没有加入欢呼的人群,他依然站在原地,双手紧紧抓着观察窗的边缘,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隔着那厚重的晶体,望着平台上那已然空无一物的核心区域,仿佛那点蓝色的光依然烙印在他的视网膜上,在他的灵魂深处燃烧。两行浑浊的泪水,不受控制地从他布满皱纹的眼角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上。
“成功了……我们……我们真的……触摸到了……恒星的力量……”他喃喃自语,声音哽咽,带着一种穿越了万古迷茫、终于得见真理一角的巨大感动与释然。
这短暂的三秒钟,如同在漫长极夜中,挣扎着刺破厚重云层的第一缕金色曙光。它虽然微弱,虽然短暂,虽然距离点亮一座城市、驱动一艘星舰还遥不可及,但它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一点:那条来自星空的聚变约束原理,是可行的!人造太阳的道路,尽管前方依旧充满了无数亟待攻克的技术难关,充满了未知的险阻与挑战,但至少,方向已经指明,道路已经打通!
联盟的能源纪元,在这一刻,伴随着那点亮又熄灭的蓝色光点,悄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希望之火,尽管此刻还微弱得如同风中之烛,但它所代表的能量与未来,却足以驱散长期以来因资源匮乏、能源瓶颈以及前景不明而笼罩在联盟上空的厚重阴霾。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动力,开始在所有知情者心中悄然滋生、蔓延。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天启之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