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门,云雾缭绕,仙鹤清唳,本是清静无为之地。可自打新弟子李想入门后,这份千年不变的清静就被打破了。
李想,年方十八,入门前据说是凡间某个大商铺的“金牌账房”,一手算盘打得噼啪响,一本账目做得滴水不漏。不知怎的,看破了红尘(据说是因错账被东家骂到怀疑人生),一心要投入仙门,求个长生不老。
负责招收弟子的外门长老看他灵根资质只是平平,本想拒绝,奈何李想态度极其恳切,眼神中透着一股凡间读书人特有的执拗,再看他奉上的那份用蝇头小楷写得密密麻麻、条理清晰的《入山志愿陈述及未来十年修仙规划书》,长老一时眼花,竟鬼使神差地点头收了。
这一收,可就收了个“宝贝”进来。
当同批入门的师兄师姐们,还在跟着传功长老咿咿呀呀地背诵拗口难懂的《基础炼气诀》,感受那虚无缥缈的“气感”时,李想已经从他的百宝箱(一个巨大的、塞满各种文具的包袱)里,掏出了一个厚厚的、包着硬壳封面的本子,封面上用工整的墨字写着——《修仙效率优化手册(卷一)》。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师兄王懒虫正抱着枕头流着哈喇子,梦见偷吃师尊的仙丹。隔壁房间的李想已经准时睁眼,就着微光,在本子上记下第一行:“卯时初刻醒,神识清明度:良。较昨日提前半刻,效率+1%。”
然后他开始打坐炼气。别人都是放空心神,引气入体,讲究个自然而然。李想不一样,他一边引导那丝微弱的灵气在经脉里蜗牛爬,一边心里默算:“循任脉上行,过膻中穴耗时三息,较标准流程慢0.8息,原因分析:昨夜子时未严格熄灯,神识活跃度超标,影响入定速度。改进措施:今晚亥时末必须入睡。”
早课时间,传功长老在上面讲解法术原理,下面的弟子大多昏昏欲睡,或者神游天外。李想坐得笔直,耳朵竖得像天线,手下奋笔疾书:“‘清风术’施展要点:灵力输出频率应保持每秒三颤。疑问:若提升至三点五颤,是否能增幅风力?待实验验证。潜在风险:灵力输出过载可能导致袖口破裂,需准备备用衣物。”
午间膳堂,众人狼吞虎咽着那些蕴含微弱灵气的灵米、灵蔬。张快嘴一边扒饭一边八卦着内门某师姐的绯闻。李想则细嚼慢咽,同时在本子上更新数据:“今日午餐:灵米饭二两,青玉萝卜三片,清炒云耳一碟。预估灵气摄入量:5.7标准单位。消化吸收时间预估:两刻钟。建议:增加紫纹薯摄入,可提升灵气吸收韧性。”
下午练习御剑——虽然是木剑。赵飞天师兄意气风发,操纵着木剑歪歪扭扭地离地三尺,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李想却盯着赵师兄的脚踝和手腕,眉头紧锁,然后在手册上分析:“赵师兄御剑姿势分析:左脚踝内旋过度,约五度,导致灵力从足少阴肾经泄溢,预估效率损失8%。右手腕僵直,影响微操,转向灵活性降低约15%。优化方案草图:(此处附上一张极其精细的脚踝和手腕受力分析图)”
晚上,别人或打坐,或闲聊,或早早歇息。李想则点起油灯(用贡献点换的最低级萤石灯,亮度稳定不伤眼),开始整理一天的数据,绘制趋势图,撰写每日总结和明日计划。
“今日总评价:乙上。亮点:清风术熟练度提升至【入门·进阶】,灵力控制精度提升3%。不足:午间用餐超时一刻钟,影响后续吐纳节奏。明日重点:优化御剑基础姿势,目标降低灵力损耗5%。”
同门的师兄弟们,起初觉得这小子是个怪胎。
王懒虫打着哈欠:“李想啊,修个仙而已,这么拼干嘛?随缘嘛,说不定哪天就顿悟了。”
张快嘴挤眉弄眼:“就是,你看掌门师尊,听说他老人家年轻时一觉睡了三十年,醒来就直接金丹了!你这天天记啊算的,多累得慌!”
赵飞天拍着他肩膀:“师弟,御剑嘛,讲究的是个感觉!人剑合一!你这算来算去,剑都让你算傻了!”
李想总是扶一扶他那用细绳绑着的、临时充当近视镜的水晶片(长时间看手册看的),认真回答:“师兄此言差矣。《易》云:‘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修仙基础概论》亦强调‘禔身饬己’,乃修行之本。吾辈修士,当严格整饬自身,于细微处见真章,方能积跬步以至千里。此非拼,乃律也。”
一番文绉绉的话,把众人砸得晕头转向,只好由他去了。私下里,他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卷王”。
卷王李想,就这么日复一日地“卷”着自己。他的《修仙效率优化手册》从卷一写到了卷五,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数以万计的数据、图表、分析、假设、验证和优化方案。他的修为,也就在这种近乎偏执的自我管理和优化中,稳步地、毫不起眼地提升着。从炼气一层到二层,他花了别人一半的时间;到三层,速度已然和几个资质不错的师兄持平。
但他这套“科学修仙”法,也闹出不少笑话。
有一次练习“避尘诀”,他为了测试不同手印组合对法术效果及灵力消耗的影响,连续变换了十八种手印,结果灵力紊乱,没避成尘,反而把自己炸了个灰头土脸,活像刚从灶膛里爬出来。
还有一次,他试图优化“引水诀”的施法流程,论证出在念咒同时辅以特定频率的深呼吸,能提升水流量。结果在河边实验时,深呼吸做得太投入,一不小心岔了气,一头栽进河里,成了落汤鸡,手册也差点泡了汤。
最绝的是,他为了研究不同材质对打坐时“灵气亲和度”的影响,竟然用贡献点换来了蒲团、玉垫、石台、木墩甚至一块据说有聚灵效果的古旧青砖,轮流打坐记录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青砖效果最佳,但硬度太高,影响血液循环,综合性价比不如改良后的蒲团。于是他又开始研究如何在蒲团内部编织微型聚灵阵……
这些事情传到掌门玄灵子耳中,他老人家只是捋着长须,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直到有一天,玄灵子闲来无事,神识扫过外门弟子居所,正好“看”到李想对着手册冥思苦想,嘴里念念有词:“……如此看来,子午二时行功,虽符合传统,但若根据个人灵根属性及当日星力潮汐微调,或可再提升效率0.3%至0.8%……”
玄灵子心中一动,隔空将李想那几本厚厚的手册“借”了过来。
一盏茶后,玄灵子洞府内。
这位修为高深、见多识广的掌门真人,捧着那本写得密密麻麻、画满各种奇怪符号和图表的手册,表情极其复杂。他时而皱眉,时而挑眉,时而嘴角抽搐,时而陷入沉思。
手册里,没有一句玄之又玄的感悟,没有半点对天道的敬畏揣测,只有冷冰冰的数据、严谨的分析、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从“灵气在经脉中运行阻力的量化研究”,到“不同情绪状态下法术威能波动统计”,再到“基于历年气象数据的洞府选址优化建议”……堪称一部另类的“修仙工程学”巨着。
“此子……”玄灵子放下手册,长长吐出一口气,眼神有些恍惚,喃喃自语,“道祖在上……这路子……野是野了点,但……或许……真能让他凭着这‘KpI’,硬生生卷出一条通天大道?”
恰在此时,三年一度的外门小比开始了。
小比擂台之上,各路弟子各显神通。火焰冰霜,飞剑符箓,打得热闹非凡。王懒虫靠着皮糙肉厚和一手时灵时不灵的“厚土盾”,勉强支撑。张快嘴则凭借一手快如疾风的“缠绕术”,专攻下三路,让人防不胜防。赵飞天御使木剑,虽然飞得不高,但角度刁钻,倒也赢得了不少喝彩。
轮到李想上场时,众人都有些好奇,这“卷王”到底能卷出什么名堂。
他的对手,是同期中以攻击凌厉着称的刘火爆。刘火爆大喝一声,双手掐诀,一颗炽热的火球呼啸着砸向李想,气势汹汹。
台下观众都以为李想要么狼狈躲闪,要么祭出防御法器。
然而李想却不慌不忙,脚下步法看似凌乱,却总在间不容发之际,以毫厘之差避开火球的正面冲击。他嘴里还在低声快速念叨:“左移一尺七寸,避开核心灼烧区,承受余波热度预估降低65%……侧身,灵力护罩局部强化,重点防御左肩及面部,灵力消耗节约40%……”
刘火爆见一击不中,怒吼连连,火球连发,如同连珠炮一般。
李想依旧在方寸之地辗转腾挪,动作效率高得吓人,每一次闪避都仿佛经过最精密的计算。同时,他偶尔会弹出几道微弱得几乎看不见的风刃,或者地面突然出现一小片滑溜的冰面,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干扰刘火爆的施法节奏或是重心。
“对手灵力波动峰值出现在第三和第七次施法间,间歇期防御薄弱……其左脚踝旧伤未愈,重心偏移习惯性向右……”
打了半晌,刘火爆累得气喘吁吁,灵力消耗大半,却连李想的衣角都没怎么碰到。自己反而因为几次莫名其妙的打滑和打断,憋得满脸通红,节奏全无。
最终,李想看准一个机会,一道计算好角度的“清风术”吹在刘火爆脚踝旧伤处,刘火爆一个趔趄,李想紧接着一道微弱的电火花(他优化过的,电量足以麻痹,绝不伤人)弹在对方因失去平衡而扬起的手腕上。
刘火爆“哎呀”一声,法术中断,木剑脱手,一屁股坐在地上。
全场寂静。
这就……赢了?没看到惊天动地的对轰,没看到玄妙精深的法术,就这么……好像被算计得明明白白地赢了?
李想站在台上,微微喘了口气,第一时间不是庆祝,而是掏出小本本,迅速记录:“实战检验:闪避算法修正值有效,局部防御策略可行。对手行为模式预测准确率约78%。改进点:灵力输出精度在高速移动下仍有0.5%偏差……”
台下,王懒虫、张快嘴、赵飞天等人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
王懒虫喃喃道:“我……我以后还是好好睡觉吧,这仙修得……太吓人了。”
张快嘴咽了口唾沫:“他是不是连刘师兄今天穿什么颜色的底裤都算到了?”
赵飞天看着自己心爱的木剑,突然觉得一点都不香了。
高台之上,玄灵子掌门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沉默良久,最终对身旁的长老轻叹一声,语气复杂无比:
“通知下去,以后外门弟子……每人每月需提交一份《修行进度量化分析报告》。”
他看着台下那个又开始埋头记录的身影,幽幽补充道:
“卷吧,都卷吧……说不定,这‘禔身饬己’,真能让我玄天门,卷出个万世太平呢?”
只是不知,这究竟是玄天门辉煌的开始,还是弟子们“噩梦”的开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成语大搞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