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半晌才反应过来,盯着郭嘉看了又看。
他知道老一辈和小一辈之间会有分歧,这几乎是家家都有的事,但这矛盾大到同室操戈,还是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还是说,政治本来如此,只是他之前关注得太少而已?
郭嘉幽幽一声叹息。“大王想必也清楚,我和荀文若都曾到邺城, 后来又离开,渡河附曹公。”
袁熙点点头,这不是什么秘密,所有人都知道。
“我们为何离开?除了认定天子非雄主之外,对前辈们的失望也是原因之一。都说汝颍多奇士,但是汝颍又有多少奇士埋没无闻,欺世盗名之辈却大行其道?我就不必说了,文若年轻时因为其母出自唐氏的缘故,一直无法在士林中立足。公达人到中年,依然名声不显,直到何伯求提携,才得出以出仕。我们还算是幸运的,毕竟有家族支持,就算成不了名士,在郡县为吏,至少衣食不愁。那些出身寒素的士子就难了,他们虽然身怀奇才,却终生不得其遇。在我之前,曹公帐下有一个叫戏志才的,便是如此。”
“戏志才?”袁熙认真想了想,的确没听过这个名字。
“戏志才精于谋划,为曹公器重,却英年早逝。他死之后,曹公请荀文若推荐人才,我才得以和曹公相见,结君臣之义。”
郭嘉眼圈有点红,露出浓烈的思念之情。他停了片刻,恢复了平静,才接着说道:“天下大乱数年,大司徒、吴相等人依然秉承名士做派,以争权夺利为先,置家国大事于后。擅长内耗,对外却罕有胜绩,每战都是倚仗财力消耗对手。如果曹公也像他们一样,只怕等不到乌巢,早就死在兖州了。”
袁熙轻咳一声,打断了郭嘉习惯性的追思曹操。
他承认郭嘉说得有一定道理,但凡事无绝对。曹操已经死了,袁氏却成立了大陈。
“你的意思是他们不务实,难成大业,所以你们想另立门户?”
“正是。”
“可是现在大业不是已经成了么?”
郭嘉摇摇头。“益州、扬州、交州未定,凉州只是臣服,朝廷尚未委派官员治理,荆州也只控制了一半,如何能说大业已成?集中原之力,连区区一个濡须城都拿不下,如何能一统天下?”
袁熙咂了咂嘴,也觉得这事有点离谱。
袁谭手握三四万人,拿不上濡须口已经让人不解了。何以天子御驾亲征,兵力近十倍于江东,不仅没能拿下濡须城,反而青州兵哗变,导致天子坠马?
只能说,郭嘉说得对,那些人精于内斗,所有的本事都用来对付自己人了。
这么说,这件事是阴谋的可能性非常大。
“以奉孝之见,如何才能濡须城?”
“曹公有言,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欲战场立功,当然是重赏能者,而道德君子退后。青州兵在曹公麾下战胜有赏,是以人人争先。如今在吴王麾下,战胜无赏,却被逼着冒锋镝,蹈利刃,强攻濡须,哗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他们只会利用青州兵来内斗,却不让青州兵攻城,明珠暗投,刀锋向内,只能亲者痛,仇者快,让周公瑾见笑。”
袁熙很想反驳郭嘉,但他心里也清楚,郭嘉说的是事实。
“果如奉孝所言,孤又当如何应对?”
“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袁熙再一次表达了不解。朝廷发生那么大的事,天子都被人设计陷害了,我就在这里看着?
郭嘉再次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首先,虽然这件事几乎明摆着是阴谋,但你没有任何证据,起兵就是谋反,在道义上先败一阵。
其次,从幽州起兵,要先经过冀州。蒋奇就守在冀州,如果他不同意,你就过不去。如果得不到冀州人的支持,在到达中原,和吴王开战之前,你就要先和冀州人拼命。
放眼天下,除了凉州精骑外,能给幽州突骑造成威胁的,可能也就是冀州强弩兵。
这可能是大司徒、吴相最想看到的结果。
最后,如果你南下,不仅草原会乱,辽东的汉廷也会趁机生事。万一失败,你会成为大陈的罪人。九泉之下,又如何向袁氏列祖列宗交待?
袁氏近百年的气运,会被你一时冲动全毁掉。
因此,在形势未明的时候保持冷静,看中原形势如何变化,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天子御驾亲征,冀州人、凉州人都在场,吴王要安抚他们,就要拿出利益。但利益恰恰是中原大族最不肯放的,为了利益,他们甚至能干出谋害天子的事,又岂能让冀州人、凉州人占了便宜?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很快就会爆发冲突,冀州人、凉州人转而会寻找其他的支持者。
他们的选择并不多,大王你,秦王袁尚,还有年幼的袁买。
这三个人中,大王并不占优。
汝颍人不会选你,因为你一直没有表态支持吴王。
凉州人、冀州人也不会选你,他们更愿意选秦王,以求掌控。
甚至有人会选袁买,以求得到皇后的支持。
但是,大王的手握幽并,又有草原诸部,实力最强。不管是谁想取得胜利,都无法漠视大王。在不能与大王争锋的情况下,他们会想方设法的利诱,哪怕只能换取大王的中立。
等他们互相之间打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大王再出手收拾残局,会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轻松。
郭嘉进一步说明了他认为凉州人、冀州人无法取胜的原因。
他们的共同点是可以支持秦王,但秦王在凉州没根基,他的根基在冀州。可是他人又在凉州,不得不依靠凉州人。想获得凉州人的支持,他就要给凉州人利益。凉州人得到的利益多了,冀州人的利益就少了。
这是死结,根本解不开。凉州人、冀州人最后肯定会翻脸,甚至在一开始就无法达成联盟。
除此之外,冀州人忌惮大王,也不会放心和凉州人结盟,除非他们拥立的是大王。
这也就是荀衍去和审配接触的原因。
审配是魏郡豪强,拥有大量的土地。他如果和大王翻脸,损失会非常大。所以他哪怕想支持秦王,也会维持和大王的关系,为将来依附大王保留余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唯有大王务实,能用人,吴王、秦王都无法与大王抗衡。不管他们怎么打,最后的胜利必然是大王的。
既然如此,大王又何必心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