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的秋天,似乎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塞外的寒风提前南下,吹过幽州的山川原野,却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宁静。
随着张举、张纯伏诛,丘力居遣使求和,幽州境内最大的几股叛乱势力已被彻底清除。刘虞开始着手进行战后的重建与安抚工作。他的核心策略是“止戈”与“教化”。
一方面,他大力推行“解散武装”的政策。除了保留必要的郡国兵维持地方秩序外,那些在战时被豪强、士族组织起来的私人武装、各地征募的乡勇民壮,大部分都被给予钱粮遣散归乡,鼓励他们回归田地,恢复生产。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地方上的紧张局势,减少了潜在的治安隐患,也让无数家庭得以团聚。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足够的威慑力,防止塞外胡族因汉军解散而心生妄念,刘虞又特意保留了两支精锐主力:一是公孙瓒麾下驻扎在渔阳的万余人幽州铁骑,这支军队久经战阵,战力强悍,驻守边塞,足以令乌桓、鲜卑等部不敢轻举妄动;二是刘备麾下驻扎在右北平的五千余精锐,这支军队虽数量不及公孙瓒部,但有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麴义等良将统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刘备仁德,深得民心,足以稳定右北平乃至周边郡县。
与此同时,与乌桓各部的互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恢复。盐、铁、布帛、粮食等物资开始有限度地流入草原,换取牛、羊、马匹、皮毛。边境线上,虽然依旧需要严加防范,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已然停止。刘虞的怀柔政策开始显现效果,许多原本摇摆的中小部落纷纷前来归附,表示愿意臣服。
到了九月,秋高气爽,稻黍飘香。幽州大地虽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但持续了数年之久的战乱烽火,终于暂时熄灭了。道路上开始重新出现商旅的身影,荒芜的田地里也有了农夫辛勤劳作的身影,孩子们的笑声偶尔也会在重建的村落中响起。
蓟城州牧府内,刘虞看着各地报来的关于秋收、流民安置、互市情况的文书,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提起笔,准备向朝廷上表,奏报幽州战乱已平。
此刻的渔阳城内,公孙瓒正在校场上操练他那支精锐骑兵。马蹄声如雷,刀光闪烁。他望着北方草原的方向,眼神冰冷。和谈?互市?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暂时的休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唯有强大的武力,才能换来真正的安宁。他在积蓄力量,等待着一个时机。
右北平城外的军营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晨曦微露,号角声已划破长空。校场上,数千将士整齐列队,甲胄鲜明,刀枪如林。
刘备站在点将台上,一身玄色铠甲,腰佩双剑,目光如炬。他身后,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麴义等将领一字排开,威风凛凛。
“启禀府君,全军集合完毕,请府君训示!”关羽跨前一步,声如洪钟。
刘备微微颔首,向前迈出一步,目光扫过台下数千将士。
“将士们!”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整个校场,“经过数日休整,我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边境虽宁,然贼寇犹存,我等不可有丝毫懈怠!”
台下鸦雀无声,只有旌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自今日起,全军加强操练!骑兵练骑射冲阵,步兵练结阵厮杀,弓弩手练百步穿杨!我要你们人人如虎,个个如狼,将来战场之上,令行禁止,所向披靡!”
“吼!吼!吼!”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震四野。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对众将道:“云长、翼德、子龙、子义、麴义,随我来。”
...
太守府议事厅内,刘备与麾下文武齐聚一堂。
文士席上,贾诩闭目养神,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简雍则忙着整理手中的竹简,不时提笔记录着什么。
武将席上,关羽正襟危坐,丹凤眼微眯;张飞则有些坐不住,不时挪动一下身子;赵云和太史慈低声交谈着;麴义则目光炯炯,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宪和,互市情况如何?”刘备率先开口。
简雍连忙起身,拱手道:“启禀府君,互市进展顺利。最近共购得良马两千三百余匹,现已部分编入各营。此外,还换得牛羊数千头,皮毛若干,均已入库。”
刘备眼中闪过满意之色:“很好!有了这些马匹,我军骑兵可谓如虎添翼。”
他转向太史慈:“子义,侦骑营补充至四百人后,训练可还顺利?”
太史起身抱拳:“回府君,新兵虽骑术尚可,但侦查、追踪、反追踪等技能还需加强训练。末将已制定详细计划,数月之内,必让他们脱胎换骨!”
“好!”刘备点头,“边境安危,侦骑责任重大,不可怠慢。”
接着,他看向张飞和赵云:“子龙,你统领白毦营,翼德统领剩余三营骑兵,共一千六百人,训练要抓紧。我要的不仅是能骑善射的骑兵,更是能冲锋陷阵的铁骑!”
张飞咧嘴一笑:“大哥放心!俺老张保证让他们个个都能在马上耍丈八蛇矛!”
赵云则沉稳许多:“末将定当竭尽全力,将白毦营训练成一支来去如风的精锐骑兵。”
刘备最后将目光投向麴义:“麴义将军,先登营补充至四百人,装备也已更新,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麴义起身,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府君放心!先登营乃攻坚破阵之锐,末将必严格训练,使之成为敌军闻风丧胆的利刃!”
刘备满意地点头,随后看向关羽:“云长,步军训练就交给你了。六营两千四百人,刀盾兵、长枪兵等都要练精。步军乃阵战根基,不可有失。”
关羽抚须道:“兄长放心,关某自有分寸。”
“子义,你还要监管弓弩营训练。”刘备对太史慈补充道,“八百弓弩手,我要他们箭无虚发!”
“末将领命!”太史慈郑重应诺。
安排完军事训练,刘备话锋一转:“文和,对于边境局势,你有何看法?”
贾诩缓缓睁开眼,慢条斯理地说:“乌桓各部虽暂时臣服,但其心难测。互市虽开,却需严防其借机窥探我军虚实。当下之策,当外示恩惠,内修甲兵,静观其变。”
刘备若有所思:“文和所言极是。边境安宁来之不易,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府君,好消息!”门外的府兵一路小跑而来,脸上带着喜色,“乌桓各部为表友好,特进献十匹优良战马,现已送至府前!”
刘备眼中一亮:“哦?走,去看看!”
太守府前,十匹骏马被拴在桩上,个个神骏非凡,毛色光亮,肌肉结实,一看便是难得一见的良驹。
围观的将士们纷纷赞叹不已。
“好马!真是好马啊!”
“你看那匹枣红马,四肢粗壮,绝对是冲锋陷阵的好脚力!”
“那匹黑马也不错,体型匀称,速度定然极快!”
刘备巡视一圈,目光最终落在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上。这匹马体型高大,眼神犀利,见到生人也不惊不躁,显得极为沉稳。
“好一匹白马!”刘备赞叹道,伸手抚摸马颈。白马似乎通人性,亲昵地蹭了蹭刘备的手。
“云长、翼德、子龙、子义、麴义,你们都来选一匹吧!”刘备转身对身后的众将说道。
众将大喜,纷纷上前挑选。
关羽看中了一匹枣红马,那马见关羽走近,竟然前蹄腾空,长嘶一声,显得极为兴奋。
“此马与我有缘!”关羽抚须笑道。
张飞选了一匹乌黑发亮的骏马,拍着马背道:“这黑家伙配俺老张正合适!”
赵云统领的白毦营均是白马,所以也挑选了一匹白马,太史慈选了一匹黄骠马,麴义则选了一匹花斑马。
各自选好坐骑后,众将纷纷向刘备行礼致谢:“多谢府君赐马!”
刘备笑着摆手:“诸位将军不必多礼。良驹配英雄,再合适不过。望诸位骑着这些良驹,将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刘备略作停顿,继续说到,声音却沉肃了几分:“眼下我军虽兵强马壮,但朝廷尚未正式颁下兵力任命,此时更应谨言慎行,戒骄戒躁,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众将神色一肃,齐声应道:“谨遵府君教诲!”
接下来的日子里,右北平各地军营热火朝天。
在城南骑兵训练场,张飞声如洪钟,亲自示范马背上的劈砍动作。
“都给俺看好了!骑马冲杀,讲究的是人马合一!”他骑着战马,手中丈八蛇矛舞得虎虎生风,“冲锋时要如烈火,撤退时要如狂风!让开!看俺演示!”
说罢,他策马冲向一排草人,蛇矛挥舞间,草人纷纷被挑飞、劈碎。将士们看得目瞪口呆,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在白毦营的训练场,赵云则在教导骑兵们骑射技巧。
“骑射之要,在于稳、准、快!”他张弓搭箭,纵马奔驰间连发三箭,箭箭命中百步外的靶心,“无论马匹如何奔跑,上身必须保持稳定!眼睛盯着目标,而不是箭矢!”
士兵们纷纷尝试,却大多脱靶,不禁面露愧色。
赵云笑道:“不必气馁!我初学骑射时,还不如你们。只要勤加练习,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在步兵训练场,关羽亲自督导刀盾兵和长枪兵训练。
“刀盾兵,结阵!”关羽一声令下,数百刀盾兵迅速组成防御阵型,“前进!后退!左转!右转!”
随着命令,阵型不断变换,虽然还不够熟练,但已初具雏形。
“长枪兵,突刺!”另一边,长枪兵们随着号令,整齐地向前突刺,枪尖寒光闪闪。
关羽巡视着训练,不时停下来纠正士兵的动作:“手臂再抬高些!脚步要稳!对敌之时,一丝差错便是生死之别!”
在先登营的训练场地,麴义正在训练士兵们使用新配备的强弩和重甲。
“先登营乃攻坚锐士,必须勇猛无畏!”麴义声音洪亮,“穿上这重甲,拿起这强弩,你们就是战场上最坚固的盾,最锋利的矛!”
士兵们穿着重甲进行冲锋训练,虽然气喘吁吁,却无人退缩。
“加快速度!战场上敌人不会等你们准备好!”麴义大声催促着。
在弓弩训练场,太史慈示范着射箭技巧。
“弓弩手乃战场之眼,远程杀敌之利器!”他张弓搭箭,一箭射出,精准地命中三百步外的箭靶红心,“不仅要射得准,还要懂得选择目标,优先射杀敌军指挥官和骑兵!”
士兵们纷纷练习,箭矢如雨点般射向靶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