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半山区一栋僻静的别墅内,宋庆龄正伏案疾书。
窗外是维多利亚港的繁华景象,但她的心却系于烽火连天的内地。
桌上散落着各地传来的战报和求援信,每一封都浸透着血泪。
“夫人,上海杜月笙先生又发来密电,药品和资金缺口很大。”秘书轻声汇报。
宋庆龄放下笔,揉了揉太阳穴。这位孙中山的遗孀,虽然身处相对安全的香港,却已成为海外援助内地抗日的重要枢纽。
她凭借崇高的威望和国际人脉,默默支撑着多条援华通道。
“回复杜先生,新一批盘尼西林已从马尼拉起运,由洪帮的船队负责护送。”她顿了顿,“另外,以‘保卫中国同盟’的名义,再向欧美华侨发起一次紧急募捐。”
她走到窗前,望着北方,眼中满是忧虑。
不久前,她冒着风险秘密访问上海,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那些在废墟中坚持抵抗的身影,让她既心痛又自豪。
“告诉西南联大的同学们,他们要求的医疗培训手册已经准备好了。”宋庆龄转身对秘书说,“让他们务必注意安全,中国需要未来的栋梁。”
与此同时,云南昆明,西南联大校园内,抗日热情如火如荼。
学生们在简陋的校舍间奔走相告山海关大捷的消息。
课堂上,教授们暂停原定课程,激昂地分析着战局。下课铃一响,学生们就聚集在操场,听取刚从前线回来的校友报告。
“同学们!我们不能只坐在课堂里!”学生自治会主席、历史系大三学生陈书尧站在木箱上演讲,“上海、华北的同胞在流血,我们要行动起来!”
在他的组织下,一支特殊的“学生志愿队”成立了。
他们中有学医的组成战地救护组,有学工程的负责设备维修,有外语好的负责外联宣传。更有一批热血青年,秘密接受军事训练,准备随时奔赴前线。
“书尧,我父亲从南洋捐来了一批卡车。”侨生林文雄找到陈书尧,“我们可以组织运输队,把物资送到前线。”
这个提议得到了热烈响应。很快,一支由学生驾驶的“飞虎运输队”开始穿梭在滇缅公路上,将国际援助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内地。险峻的山路、恶劣的天气、日机的轰炸,都无法阻挡这些年轻的身影。
在上海,另一股力量正在悄然行动。
洪帮大佬司徒美堂,这位与杜月笙齐名的江湖巨擘,正在自家祠堂召开香堂大会。
红烛高烧,关公像前烟雾缭绕。
“各位弟兄,”司徒美堂声音洪亮,
“国难当头,我洪帮子弟不能袖手旁观。杜月笙在上海打得不错,但我们洪帮也不能落后!”
台下众头目群情激昂。
洪帮势力遍及长江流域和华南,特别是在港口、码头有着深厚基础。
“我决定,”司徒美堂宣布,“一,开放所有洪帮码头,优先保障抗日物资运输;二,组建‘义勇队’,支援前线;三,动用海外关系,购买军火。”
特别是一位名叫罗五爷的老堂主站起来:“我在旧金山的侄子说,那边华侨捐了不少飞机大炮,就是运输困难。咱们洪帮在海上还有点门路,可以想办法运回来。”
很快,一条秘密的“海上走廊”开始运作。洪帮的船只悬挂外国旗,巧妙地避开日军封锁,将宝贵物资运抵中国沿海。
然而,黑暗势力也在行动。
日本特务机关加强了对抗日力量的渗透和破坏。一天深夜,司徒美堂的座驾遭遇炸弹袭击,侥幸逃过一劫。
“这是警告。”司徒美堂冷静地分析形势,“鬼子怕我们和海内外力量联合起来。”
更令人担忧的是,汪精卫集团正在加紧投降活动,暗中拉拢各方势力。一位洪帮元老被重金收买,险些造成重大损失。
在全国范围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在艰难中形成。
在延安,毛泽东特别指示:
“要特别注意团结宋庆龄夫人这样的爱国民主人士,联合洪帮等有爱国心的帮会组织,争取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支持。”
在重庆,周恩来频繁会见各界代表,阐述中共的抗日主张,赢得广泛认同。
甚至连一些地方军阀也开始转变态度。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公开表示支持全面抗战;云南的龙云虽然保持一定独立性,但也允许抗日力量过境。
上海抵抗组织迎来了新的转机。
一天,杜月笙兴奋地告诉张宗兴:“庆龄先生协调的第一批国际援助到了!有药品,还有最珍贵的无线电设备。”
与此同时,洪帮派来的联络员也到了:“我们有一船军火月底到港,需要你们派人接应。”
张宗兴看着地图上逐渐连点成线的支援网络,心中涌起希望:“告诉所有弟兄,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全中国、全世界都在支持我们。”
他特别嘱咐阿明:“你带几个机灵的弟兄,专门负责与学生运输队对接。那些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西南联大校园内,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正在举行。
一百多名学生提前毕业,即将奔赴各个抗日战场。
陈书尧代表毕业生发言:
“今日我们不是告别学堂,而是奔赴另一个课堂——战火的课堂!同学们,让我们用知识和热血,谱写救亡图存的新篇章!”
台下,老教授们热泪盈眶。
国学大师陈寅恪颤巍巍地站起来:“往日我教你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日我要加一句:危难之时,当舍生取义!”
这些学生后来分散到全国各地,有的成为战地记者,有的从事敌后工作,有的甚至直接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他们如同种子,将抗日的火种撒遍中华大地。
夜深了,宋庆龄仍在工作。
她审阅着一份份报告:洪帮的船队成功避开日军巡逻艇;西南联大的运输队平安到达重庆;上海抵抗组织利用新装备成功破译日军密码...
虽然前方还有无数艰难险阻,但她相信,只要四万万人同心协力,中国就不会亡。
“先生,”她对着孙中山的照片轻声说,“你未竟的事业,正在由千千万万的同胞继续。”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在这黑暗的时代,每一缕光明都显得弥足珍贵。
而这些来自四面八方、不同阶层的人们,正用自己的方式,汇聚成照亮民族前途的璀璨星河。
战争的硝烟还在弥漫,但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
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一个现代中国正在艰难孕育。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拥兵三十万,汉卿你的感情在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