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刚把中医科的春耕健康手册叠好,手机就响了。屏幕上 “赵村长” 三个字跳出来,接起时能听见电话那头的锄头声,还有赵村长带着点喘的声音 —— 显然刚从田里上来。
“林医生,春耕开干啦!” 赵村长的声音裹着泥土气,“老人们弯腰翻地、插秧,才两天腰就疼得直不起来;还有咱们种的枇杷苗,有两棵叶子蔫了,俺们怕活不成;小石头带娃在草药地玩,有个娃摔着划伤了手,流了点血,俺们用布包了,却不知道咋消炎。您看这周能来不?”
林辰心里盘算着,春耕腰腿疼用杜仲配桑枝最对症,山里的老杜仲树刚发新芽,剥点树皮就行;枇杷苗蔫是开春风大失水,用旧布缠树干保水就行;划伤用蒲公英捣汁止血消炎,草药地里就有。他应道:“我们周日就去,带了杜仲树皮和桑枝碎,还有蒲公英消炎的法子。您先让老人们别硬扛,隔会儿直腰歇会儿;枇杷苗先浇点温水,别浇多;划伤的娃别碰脏水,等我们来处理。”
挂了电话,林辰和苏晓冉赶紧打包。林辰装了袋晒干的杜仲树皮(之前采的,剪碎备用),还打印了 “杜仲护腰做法” 和 “枇杷苗养护图”;苏晓冉带了些旧布条(缠树干用)和干净纱布(包扎伤口);两人还带了小剪刀,帮着修剪枇杷苗的蔫叶。
周日一早,风里带着春耕的暖。两人背着杜仲、桑枝、布条往青山村赶。大巴车驶进山区,路边的田里满是弯腰插秧的村民,田埂上的草芽绿油油的,空气里飘着新翻泥土的腥香,处处是忙活的劲儿。
快到村口时,就看见小石头和赵村长站在老槐树下。小石头手里攥着把蒲公英,衣角沾着点草汁;赵村长怀里抱着棵蔫了的枇杷苗,叶子耷拉着,没了之前的精神。
“林医生!俺们等你好久了!” 小石头蹦着跑过来,把蒲公英递过去,“俺知道这能止血,那个划伤手的娃叫小豆子,现在还攥着布包,不敢动呢!枇杷苗俺们浇了水,还是蔫,俺怕它们死了……”
林辰接过蒲公英,叶子新鲜,根须完整。他摸了摸小石头的头,胸口的玉佩轻轻发热,一股暖意顺着指尖传到他手上 —— 像是在认可他的细心。“蒲公英能用!枇杷苗也没事,咱们缠上布保水就好,今天先帮老人们做护腰,再处理伤口、救树苗。”
跟着往神农庙走的路上,就看见小豆子被他妈抱着,右手裹着脏布,眼睛红红的。“林医生,你快看看,娃的手还疼,布上渗了点血,俺们不敢拆。”
林辰停下脚步,小心拆开布 —— 伤口不长,却有点红肿。他还没开口,胸口的玉佩先热了点,暖意蹭过他的指腹 —— 像是在确认 “蒲公英对症”。“别慌,蒲公英能消炎止血,捣成汁敷上,很快就好。”
到了神农庙,苏晓冉赶紧找了块干净纱布,小石头已经蹲在石桌旁捣蒲公英,小豆子凑在旁边看,眼里的慌意少了点。“俺捣得细点,敷上不剌手!” 小石头一边捣,一边跟小豆子说,“这是蒲公英,林医生教的,能治伤,敷上就不疼了。”
林辰接过捣好的蒲公英汁,小心敷在小豆子的伤口上,再用纱布包好:“别碰水,明天拆了纱布就行,要是还红,再捣点蒲公英敷一次。”
小豆子试着动了动手指,笑着说:“不疼了!谢谢林医生,谢谢小石头哥!”
处理完伤口,大家开始做杜仲护腰。林辰把杜仲碎和桑枝碎按二比一的比例混好,铺在粗布上:“杜仲能强筋骨,桑枝通经络,混着做护腰,比单纯桑枝护腰更耐用,春耕弯腰也不怕疼。缝的时候两边留松紧带,戴着不勒腰,干活也方便。”
村民们围在石桌旁缝护腰,王奶奶手巧,很快缝好一个,给弯腰捶腰的李大叔戴上:“你试试,俺缝得宽,能护住整个腰,比你之前用的旧护腰得劲。”
李大叔试着弯腰,笑着说:“真不沉!还暖乎乎的,腰不那么僵了,这下能多插会儿秧了。”
小石头也找了块小粗布,学着铺草药。他的小手铺得不太匀,却很认真,还在护腰上画了个小锄头:“这样戴着,就像带着小锄头一样,能帮着干活,腰就不疼了!”
缝护腰的间隙,林辰跟着赵村长去看枇杷苗。三棵树苗种在草药地旁,两棵叶子蔫了,只有一棵还精神。林辰蹲下来,摸了摸树干:“开春风大,水分跑太快,用旧布缠在树干上,再浇点温水,布能锁住水分,叶子很快就会挺起来。”
苏晓冉把带来的旧布剪成条,村民们一起动手缠树干。小石头拿着小水壶,给每棵树苗浇温水:“俺以后每天来浇水,再看看布松没松,保证树苗长得好好的,秋天结枇杷!”
赵村长往树苗根旁埋了点腐熟的菜叶:“俺们村里的肥,比买的营养液管用,埋点进去,树苗扎根快,以后长得壮。”
缠好布、浇完水,林辰又剪了剪树苗的蔫叶:“蔫叶耗养分,剪掉能让养分供新叶,过两天就能冒新芽。”
中午,村民们留林辰和苏晓冉吃饭。饭桌上摆着红薯粥、炒青菜、还有用杜仲煮的水,都是春耕时的家常吃食。李大叔喝着杜仲水,笑着说:“这水喝着有点苦,却暖腰,俺戴着护腰、喝着水,下午肯定能把自家的田插完,不用再分两天干了。”
林辰摇了摇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小石头帮着捣药、护树苗,大家一起缝护腰,这就是传承 —— 每个人都搭把手,把好法子用在春耕里,把日子过踏实。”
饭后,大家把做好的护腰分发给春耕的村民,每个护腰上都贴着小石头画的小图案:小锄头、小树苗、小蒲公英,一眼就知道用途。
准备回城时,小石头抱着个布包跑过来,里面是他做的小护腰、晒干的蒲公英,还有一页新画的枇杷苗图:“林医生,这个给你带回去,城里要是有人春耕腰疼,你就教他们做护腰;这个蒲公英能止血,你带着备用。这是俺画的枇杷苗,以后会长出好多叶子,结好多枇杷!”
林辰接过布包,展开图画 —— 歪歪扭扭的枇杷苗上,画着几片新叶,旁边写着 “会长大” 三个字。他摸了摸小石头的头:“会的!等夏天来,咱们看树苗长新叶,秋天一起摘枇杷。以后村里的春耕护腰、草药消炎,就靠你多帮衬了。”
小石头用力点头,眼里亮得像春耕的太阳:“俺会的!俺会教更多娃认蒲公英,帮着护树苗,不让老人们腰疼,不让你失望!”
车子开动时,村民们站在村口挥手。田里的秧苗在风里晃,枇杷苗缠着旧布立得直,小石头领着小豆子,举着蒲公英,大声喊:“林医生!夏天来看枇杷苗新叶啊!”
林辰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青山、绿油油的农田,还有那两道蹦跳着的小小身影,胸口的玉佩始终带着温意。他想起白胡子老头说的 “神农医道,重在仁心”,想起从冬日止咳到春耕护腰,从树苗养护到伤口消炎 —— 原来传承从不是复杂的道理,是小石头手里的蒲公英,是村民们缝护腰的手,是每一个人在春耕里互相帮衬的心意,是把好法子揉进泥土里,长出踏实的日子。
回到城里,林辰把小石头送的小护腰放在书桌旁,把新画的枇杷苗图贴在墙上。苏晓冉看着图上的新叶,笑着说:“你看,这就是最好的传承吧?不是你教多少,是他们能把学到的用在日子里,还能带着更小的娃一起学,这才是传下去了。”
林辰点了点头,摸了摸胸口的玉佩。玉佩的暖意还在,像春耕的阳光,暖着他的心里。他知道,青山村的 “温暖奇遇” 还在继续,而他带着这份神农传承,会一直走下去 —— 用山里的草木做药,用心里的仁心做暖,让每一份传承,都能在春耕的泥土里扎根,在四季的日子里生长,护着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晚上,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枇杷苗图上,也落在玉佩上。林辰看着图,突然明白,真正的传承从不是玉的光芒,是小石头手里的小水壶,是村民们田里的秧苗,是这世间最朴素的坚持 —— 把好法子传下去,把庄稼种好,把日子过好,让每一个春天,都能结出满田的希望。这,才是神农医道真正的根,才是他要守一辈子的传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太极医道传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