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四的立春,雁归村的冬小麦地块已冒出新绿 —— 雪刚化完,地里还带着潮气,晚秋扛着装满腐熟羊粪的竹筐,站在田埂上对着技术小队喊:“按陆承泽信里的‘返青肥施用标准’,每亩撒 10 斤羊粪,要撒匀,别堆在苗根旁,免得烧苗!”
刘红梅跟着晚秋学撒肥,她把羊粪倒在竹筛里,边走边晃筛子,细碎的羊粪均匀落在麦行间:“晚秋姐,这样撒是不是就不会堆了?俺昨天练了一下午,就怕撒不均!” 老周则带着流民组给麦田 “松土保墒”,他用小锄头在苗根旁轻轻划土:“雪化后土壤板结,松松土能让根呼吸,还能保水,返青长得快!” 苏老实背着 “返青管护台账”,每块地都量着记:“东河地块 2 亩冬麦,撒肥 20 斤,松土完成 100%;西山地块试种的半亩,撒肥 5 斤,没漏撒!” 县农技站的同志来抽查,蹲在地里拔起一棵麦苗,看着发白的新根说:“肥撒得匀、土松得透,这麦苗返青比去年全县的都好,五村的技术真是扎实!”
二月中旬,公社组织的 “收割机场地验收” 正式开始 —— 五村的农机停放场在打谷场东侧,老周带着人提前半个月硬化地面:用黄土混合石灰铺了五寸厚,还画了 “收割机停放线”“操作培训区”“配件存放间” 的标识。验收组的同志踩着硬化地面走,用脚跺了跺:“这地面够结实,能承重收割机;培训区的桌子、黑板都齐,配件间还装了锁,符合标准!” 苏老实则展示 “场地管理制度”:“收割机到了后,每天专人打扫场地,操作培训要登记,配件领用要签字,保证机器不坏、不丢件!” 验收通过后,赵主任笑着说:“三月初十机器一到,就能直接用,五村的准备工作,从没让人失望过!”
陆承泽的 “返村前技术预培训”,通过书信提前落地 —— 二月二十,他从北京寄来 “收割机操作预培训手册”,里面画着 “启动步骤”“收割速度调节”“故障应急处理” 的示意图,还附了段录音(公社有台老式录音机),陆承泽的声音从喇叭里传出:“乡亲们,收割机启动前要检查油箱、轮胎,收割时速度别太快,每亩控制在 30 分钟,遇到石头要及时停机……” 晚秋组织全社 20 名技术骨干,每天晚上在流动站学手册、听录音:刘红梅把示意图贴在墙上,跟着录音念步骤;老周则用木板做了个 “收割机操作模拟台”,让大家练手。预培训一周后,骨干们都能背出启动步骤,刘红梅笑着说:“等承泽同志回来,俺们就能直接上手,不用他多费心!”
“全社廉政教育巩固会” 在二月底召开 —— 公社把张富贵的案子做成 “廉政教育展板”,放在五村流动站,组织全社干部、监督小组成员参观。苏老实站在展板前,给大家讲 以前藏账本的经历:“那时候张富贵克扣粮款,俺们只能偷偷藏账本,现在有了《监督细则》,有了意见箱,谁再敢伸手,大伙都能监督!” 赵主任还在会上宣布:“今年全社要搞‘廉政家庭评比’,家里有干部的,要是没违规,年底奖布票、粮票,让廉政变成全家的事!” 会后,东河村的干部说:“以前总觉得廉政是干部的事,现在知道,大伙都监督,才能守住规矩,守住好日子!”
三月初的 “新增自留地春耕规划”,让五村的农户更有盼头 —— 新分的 15 亩地,东河沿岸的 8 亩种 “莜麦 + 豌豆” 套种(近水源,产量高),西山脚下的 7 亩种荞麦 + 冬小麦轮作(耐贫瘠,防板结)。晚秋带着农户们翻地:马大叔家的 1 亩东河地,他提前施了农家肥;李婶家的半亩西山地,互助队帮着翻土。张婶看着新翻的地,笑着说:“俺家新分的地种豌豆,等收了豌豆,给娃做豌豆黄吃,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到!” 苏老实则在新地块埋 “青砖界标”,上面刻着户主名和地块面积:“按细则埋标,以后分地、种地都不吵,规矩得一直守!”
困难户的 “春耕帮扶” 也同步启动 —— 公社拨了 50 斤莜麦良种、30 进化肥,专门给新分地的困难户。老周带着互助队,给李婶送良种时,还帮她把地耙平:“婶子,这良种是承泽同志帮申请的,产量高,俺们帮你播完种再走!” 苏老实则给流民户老王家送了把新锄头:“这锄头是公社发的,春耕用着顺手,有啥困难,随时找互助队!” 李婶拉着老周的手说:“以前春耕总怕误了农时,现在有大伙帮,有好种子,俺这新地肯定能有好收成!”
三月初五的傍晚,冬小麦地块的麦苗已长到五寸高,绿油油的;农机场地的硬化地面泛着光,培训用的黑板上写满操作步骤;新增的自留地里,农户们还在翻土,笑声飘得很远。晚秋坐在流动站,翻着预培训手册,旁边放着 “收割机验收报告”;刘红梅在画 “春耕进度表”,老周则在核对互助队帮扶名单。晚风里,有农户在给麦苗浇水,有小孩在场地旁等着看收割机,还有人在讨论陆承泽返村的日子 —— 三月初十越来越近,机器要来了,故人要来了,春耕要开始了,五村的日子,正朝着更暖、更实、更现代的方向走,每一步都踏在政策的红利里,踏在协作的温情里,踏在对未来的期盼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饥荒年代种田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