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闹钟还没响,苏雨宁已经睁着眼躺在床边。顾砚辞背对着她,呼吸均匀,睡得还深。她轻轻掀开被子下床,动作放得很低,连拖鞋都没穿,赤脚踩在地板上走到书房。
门关上的瞬间,她打开平板,屏幕亮起的光映在脸上。文档标题还是昨夜停下的那个——《未来生活初步构想》。她没动那一栏,而是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团队升级路径初案”,点进去,新建文档。
指尖在屏幕上滑动,一行行字浮现出来。
第一类:技术研发岗。目前项目迭代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核心算法优化依赖外部支持,长期不可控。需要能独立带队的技术负责人,熟悉AI语义分析与本地化部署。
第二类:市场运营。现有团队执行有余、策划不足,品牌声量打不出去。缺一个懂用户心理、能做内容爆点的运营主管,最好有跨平台资源整合经验。
第三类:品牌策划。公司形象仍停留在“低调务实”阶段,缺乏公众认知度。需专业品牌操盘手,能设计长期传播节奏,配合战略节点输出影响力。
她一条条写下来,又逐个标注优先级。写着写着,窗外天色由暗转灰,楼下的绿化带边缘开始显出轮廓。她喝了口凉掉的茶,继续往下补充:所有岗位必须具备基础行业认知,拒绝空降型“花瓶”;强调协作意识,排斥单打独斗型人格;试用期三个月,前两个月以项目合作形式介入。
写完,她把文档拉到底,加了一句备注:“暂不对外,仅作内部参考。”
早上七点半,厨房传来煎蛋的声音。她走出书房时,顾砚辞正系着围裙往盘子里装吐司。
“又起这么早?”他抬眼看了她一下,目光在她眼下停留了半秒,“昨晚睡得怎么样?”
“还行。”她说着拉开椅子坐下,“就是习惯性醒了,顺手整理了些工作思路。”
他递过一杯热牛奶,“我看到你建了个新文件夹。”
她一愣,“你进我平板了?”
“没。”他摇头,“昨晚你退出账号时忘了关同步通知,手机弹了一下。我就看了一眼名字——‘团队升级’?是要扩人了?”
她点头,“现在项目线多了,靠现有几个人撑不住。再往后走,光靠拼时间不是办法。”
“那你打算怎么找?”
“先定方向。”她咬了口吐司,“我不想要那种简历漂亮但落地不行的人。得能扛事,还得跟团队气场合得来。”
顾砚辞擦了下手,“我认识几个做技术出身的,后来转管理也做得不错。要不要我帮你引荐?”
她没立刻接话,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杯沿。
他知道她在想什么,“你是怕别人说你靠关系?”
“不是怕。”她抬头看他,“是我不想让人觉得,我的团队是因为你才成立的。”
“我没说要替你决定人选。”他语气平下来,“我只是提供信息渠道。谁来谁不来,你说的算。”
她盯着桌面静了几秒,“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
“你说。”
“你可以推荐,但不能打包票。别让他们觉得进了门槛就等于录用了。”
“可以。”他点头,“推荐不强推,筛选你说了算。”
她松了口气,“还有,所有人走统一评估流程,简历、测试题、模拟任务一样不能少。关键岗位必须我亲自谈。”
“行。”他顿了顿,“再加一条——初期都以项目合作试用为主,不合适及时止损,不影响正式编制。”
她眼睛亮了点,“这个好。写进去。”
中午两人坐在客厅茶几旁,各自摊开笔记本。她把三类岗位的需求重新梳理了一遍,特别强调品牌岗的文化匹配度:“这个人不一定最资深,但他得理解我们想做什么。不能只为了履历加分来混经历。”
顾砚辞记下,“那我筛一圈,挑背景干净、有过从零搭建案例的。你定标准,我负责初筛信息,你看材料后再决定见不见。”
“可以。”她合上本子,“但有一点——别一口气推七八个过来。我精力有限,一个一个看才看得准。”
“明白。”他笑,“我又不是不知道你做事的习惯。”
下午她回房睡了会儿,醒来时窗外阳光斜照进来。顾砚辞不在客厅,留了张纸条压在茶几上:“去公司处理点事,晚上回来吃饭。”
她泡了杯浓茶,坐到书桌前重看那份文档。看着看着,眉头慢慢皱起来。
理想人选画像列得太满。既要技术过硬,又要懂管理,还得擅长表达、适应快节奏——这哪是招人,这是找神仙。
她删掉几条苛刻条件,把“五年以上经验”改成“三年以上实战经历”,把“知名大厂背景”划掉,换成“有成功主导项目案例”。最后加了一行新备注:“允许试错,但不容忍价值观偏差。”
凌晨三点四十二分,她再次睁开眼。
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见空调送风的微响。她起身开灯,打开平板,在文档末尾新增一条:
【招募原则补充】
1. 能力优先,潜力次之,文化契合为底线;
2. 拒绝完美主义执念,接受阶段性适配;
3. 所有人选由我最终拍板,顾砚辞可提建议,不干预决策。
做完这些,她退出文档,将整个文件夹设为加密状态。
第二天早晨,她在晨跑回来的路上买了豆浆和油条。顾砚辞刚冲完澡走出来,头发还在滴水。
“发你邮箱了。”她一边换鞋一边说,“更新版的招募框架。”
“这么早?”他接过早餐,“你几点弄的?”
“大概四点左右。”她没多解释,“你可以开始问了,但我来定最终名单。”
他拆开油条袋子,点点头,“收到。高优待办。”
她走进厨房倒水,听见他在后面低声说了句:“这次的感觉不一样了。”
她没回头,“哪里不一样?”
“以前是你一个人往前冲,我在后头跟着补位。”他靠着门框,“现在是你画了路线图,我才被允许靠近。”
她握着杯子站了一会儿,“你现在站的位置,是我自己选的。”
“我知道。”他说,“所以我更得守好边界。”
她笑了笑,没再说话。
上午十点,她坐在书桌前翻看行业通讯,邮箱提示音响起。顾砚辞转发来一份pdF,标题是《三位候选人背景简析》,正文只有两行字:
已按你的标准初筛。
资料附后,你看后再定是否约谈。
她点开附件,一页页往下翻。第一个做过智慧城市数据平台,第二个带过新媒体爆款团队,第三个……她目光停住。
这个人她听说过。三年前一场行业论坛上,对方做过一场关于“技术驱动品牌进化”的演讲,逻辑清晰,案例扎实。后来听说去了海外,没想到现在回来了。
她把这份简历单独标记,正准备写邮件回复,手机震动了一下。
顾砚辞的消息跳出来:“第三个,是我朋友介绍的。他最近刚回国,还没确定去向。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安排一次非正式见面——就当 coffee chat,不算面试。”
她盯着那句话看了几秒,手指悬在屏幕上方。
窗外阳光正好,照在她的手背上。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寒门学霸替嫁竟然入了豪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