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泽科德的名字,如同一块投入帝国权力中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一个拥有成熟文明、强大海军且同样锐意海洋扩张的对手,其威胁程度远超之前预想的任何海盗或未知势力。南洋的局势,从一场遭遇战的胜负,陡然升级为两个区域性大国间关乎未来海权的战略博弈。
太师府澄心堂内,关于如何应对的争论持续了数日。主战派认为应趁胜追击,集结主力,远征科泽科德,一举摧毁其海军力量;主和派则担忧劳师远征,胜负难料,且帝国初定,不宜再启大规模战端,主张巩固现有防线,以外交和贸易手段进行牵制。
林默静听各方言论,并未急于表态。他的目光,始终落在那幅巨大的、已然标注出科泽科德大致位置的寰宇舆图上。舆图之上,代表帝国力量的红色,与那片代表印度洋势力的、新标注出的深棕色区域,在南洋群岛一带形成了尖锐的对峙。
“跨海远征,谈何容易。”林默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万里波涛,补给艰难,风向水文皆不利于我。科泽科德乃其本土作战,以逸待劳。我军虽初战告捷,然若孤军深入,胜负之数,犹未可知。”
他否定了激进远征的方案。
“然,坐守亦非良策。”他话锋一转,“夷洲、望海堡孤悬海外,若科泽科德挟怒而来,倾力来攻,我防线压力巨大。且南洋航路若长期被扰,帝国南下之战略将付诸东流。”
他同样否定了单纯防守的策略。
众臣屏息,等待太师的决断。
林默的手指,从建康缓缓划向龙城,在那条已然贯通的帝国一号驰道上重重一点。“诸位可知,此路贯通之后,自建康至龙城,大军调动需时几何?”
不待众人回答,他自问自答:“若以精骑轻装,十日可达!若以重械辎重,月余亦可!此乃驰道之力!”
他的手指继而移向南方,虚点在那片广阔的海洋上。“而自夷洲至科泽科德,以目前舰船之速,顺风之下,亦需近月!此乃波涛之阻!”
“欲与科泽科德争雄于万里海疆,帝国需有更强之根基,更快之手足!”林默的目光锐利如鹰,“陆上之根基,在于驰道网络,在于‘火龙’计划!海上之手足,在于更快更坚之舰船,在于不依风势之动力!”
他彻底定下了基调:暂不进行战略决战,而是利用胜利赢得的宝贵时间,倾尽全力,加速帝国的内部建设与技术革新,夯实与海洋强敌长期抗衡的国力基础!
“传令!”林默的声音回荡在澄心堂内,“工部、格物院,帝国二号、三号驰道规划,即刻启动!二号驰道连接蜀中与江南,三号驰道贯通河东与河北!五年之内,朕要看到帝国腹地,皆有钢铁脉络相连!”
“命芜湖军器监,‘火龙’计划优先级提至最高!所有资源,优先保障蒸汽机车与轮船之研发!朕要在三年内,看到能于铁轨上牵引万钧的机车,看到能于逆风中破浪前行的轮船!”
“命龙江、福州、夷洲船厂,在全力建造‘镇远’级战舰之间时,成立‘新舰设计坊’,集中最优工匠,基于‘先驱’号之经验,设计下一代主力战舰!要求:更大、更快、更坚、火力更强!”
一道道命令,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战局,而是着眼于帝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的长远发展。林默要以举国之力,打造一个陆上四通八达、海上劈波斩浪的超级帝国!
帝国的战争机器,并未因战略调整而减速,反而以一种更加深沉、更加磅礴的方式全速运转起来。
广袤的帝国疆域内,更多的民夫被征调,投入到新的驰道建设中。格物院的勘测人员跋山涉水,规划着最优路线。芜湖军器监深处,蒸汽机的轰鸣声日夜不息,匠人们围绕着巨大的原型机,攻克着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而在遥远的南洋,帝国舰队也并未消极防守。在林默的授意下,南洋都督府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前沿存在”策略。以夷洲和望海堡为基地,派出由数艘“镇远”舰组成的巡逻分舰队,定期在南洋群岛西部海域巡弋,展示力量,搜集情报,并伺机打击科泽科德方面的小股船只和贸易线,不断给对方放血,使其无法安心积聚力量发动大规模报复。
同时,暗影卫对科泽科德的渗透也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商人、探险家(实为间谍)被派往印度洋方向,试图摸清科泽科德的政治结构、军事部署、经济命脉,以及其与周边其他势力的关系。
这是一场比拼国力、比拼耐力、比拼创新能力的长期竞赛。
澄心堂内,林默看着各地送来的、关于驰道进度、蒸汽机突破、新舰设计图的奏报,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如释重负的神情。他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最艰难、但也最稳妥的道路。
铁轨在内陆延伸,象征着帝国根基的巩固;波涛在海外激荡,预示着帝国未来的方向。
他再次走到舆图前,目光掠过帝国纵横交错的(规划中)驰道网络,掠过正在船厂孕育的新一代巨舰,最终定格在科泽科德的位置上。
“时间,站在帝国这一边。”林默低声自语,眼中充满了自信与期待,“待我铁轨贯通南北,火龙咆哮于野,新舰纵横于海之时,便是与你科泽科德,乃至与这整个世界,清算总账之日!”
帝国的车轮,正沿着铁轨与波涛,坚定不移地驶向一个由它自己定义的未来。而林默,便是那个为这辆巨轮注入无尽动力,并牢牢掌控着方向的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当死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