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二十八年的春天,是在一种混合着巨大兴奋与高度克制的奇异氛围中到来的。建康城的高层依旧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市井街巷谈论的依旧是铁路的新延伸、工坊的新产品,但在帝国权力的最核心圈层,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东方,投向了那片被命名为“曙光之地”的新大陆。
“定远号”及其护卫舰,在完成了对新大陆东海岸长达数月的初步勘探后,终于满载着无数的动植物标本、地质样本、水文记录以及那片土地上最初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素描画卷,胜利返航,抵达了夷洲基地。
随之而来的,是更加详尽、也更加令人震撼的报告。
报告确认,这片大陆面积广袤无垠,东海岸山脉连绵,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气候多样,其生态环境与帝国已知的任何大陆都截然不同。勘探队沿着海岸线航行数千里,并未发现大规模、有组织的文明迹象,但在多处地点发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废弃的营地、简单的石器、以及一些风格独特的岩画。种种迹象表明,这片土地上确实存在着土着居民,但其文明程度似乎尚处于部落阶段,且人口密度极低。
更让格物院学者们兴奋的是,初步的样本分析显示,这片大陆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几种树木的木材密度和韧性超乎想象;发现了一些帝国本土没有的高产作物野生种;河流中沙金含量丰富;更重要的是,地质学家在海岸山脉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露头的、品位极高的铁矿和铜矿苗!
这是一片未经开发的、流淌着奶与蜜的处女地,其资源潜力,足以支撑帝国未来数百年的发展需求。
消息在核心圈层内传开,即便是最持重的老臣,也难掩激动之色。帝国的未来,仿佛瞬间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太师府澄心堂内,林默仔细翻阅着那厚达尺许的勘探报告和琳琅满目的样本图册。他的心情同样激动,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传令。”他放下报告,对肃立一旁的侯三说道,“组建‘曙光之地探索与开发总署’,由科学院副院长墨衡兼任首任总督。首批派遣人员,按此前议定,以学者、匠师、农艺师、医官为主,辅以五百人规模的精锐护卫。携带必要之科研设备、农具、良种、医药及用于贸易之货物。首要任务,是在报告中提及的‘金山湾’(因发现沙金命名)处,建立永久性的‘曙光科考站’,进行长期、系统的科学考察与资源评估。严禁主动与土着冲突,若遇之,当以怀柔、贸易、传播有益知识为先。”
他要将“曙光之地”变成帝国最大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而不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殖民地。
“另,”林默补充道,“命格物院船舶司,以‘定远号’为蓝本,设计建造专用于跨洋运输的、更大吨位的蒸汽货轮。帝国与曙光之地的联系,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在帝国紧锣密鼓地筹备对新大陆进行首次科学开发之际,西线的塞尔柱,在经过长时间的蛰伏与暗中准备后,终于再次露出了獠牙。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策略。
图格鲁尔·贝格不再强攻铁门关,而是派出了大量小股部队,绕过帝国重兵布防的关隘,利用其骑兵的机动性,深入帝国安西都护府的腹地,袭击分散的移民村落、小型矿场和商队,试图以这种“牛皮癣”式的战术,破坏帝国的后勤,动摇帝国在西域的统治根基。
同时,暗影卫确认,塞尔柱已经从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获得了一批制造“希腊火”的工匠和原料,并开始在其军中组建专门的“火攻部队”。
西线的威胁,从正面的钢铁碰撞,转向了更加灵活、也更加阴险的袭扰与特种作战。
韩擒虎不得不再次调整部署,将部分兵力分散,用于保护漫长的交通线和分散的据点,并与塞尔柱的游骑展开了艰苦的追逐与反袭击战。战争的形态,变得更加复杂和消耗心力。
东西两线,一喜一忧。东方的新陆晨光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资源,西方的袭扰阴影则考验着帝国的耐心与防御智慧。
林默站在那幅巨大的舆图前,看着东方那片被标注为“曙光之地”、充满生机的绿色区域,又看了看西方那代表塞尔柱袭扰范围的、不断闪烁的黄色警示带。
他知道,帝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扩张与维稳并重。他必须像一个最高明的舞者,在东西方这巨大的舞台上,同时应对着开拓的激情与守卫的坚韧。
新陆的晨光已然照亮了帝国的未来,但这光芒之下,依旧存在着需要警惕的阴影。帝国的航船,在驶向广阔新天地的同时,也必须确保家园后院的安宁。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当死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