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已是暮冬

首页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山河血扶明录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明天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大唐:神级熊孩子在他心头放肆资本大唐穿越医女嫁贤夫天道天骄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已是暮冬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全文阅读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txt下载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2章 谁来主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还有件事得劳烦伯父,”陈睿斟酌着开口,“刻字的匠人得先练手,字的大小得统一,最好用现成的书做样本,比如《三字经》,每个字都按同一尺寸刻,这样排起来才齐整。使用得多的字要多备一些。我明日把字模的尺寸画出来,送过来让匠人照着做。”

张正堂立刻应下:“我那木工坊有位姓王的师傅,刻过几年书版,最会拿捏字的大小肥瘦,让他领头准没错。尺寸图你送来,我亲自盯着他试刻几个字。”

张正鹤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泛黄的《仓颉篇》:“这是最古的识字书,字都简单,让匠人先刻这些常用字,既能练手,将来印启蒙书也用得上。油墨我让人去寻好的松烟和桐油,调得不好伤纸,调得太稠又印不匀,得让制墨的老师傅跟着琢磨。”

陈睿补充道:“排版的木盘也得特制,四周装上可调节的木楔,字排好后把楔子敲紧,就不容易晃动。我画图纸时一并画上,让木工坊照着做。”

张正鹤看着桌案上那两排印章印出的字,忽然感慨:“想当年,我抄书抄得手指起茧,一套《论语》抄下来要耗好久功夫,如今有了这法子,怕是一日便能印出百套,这才是真正的‘惠民’啊。”

张正堂似乎也想起了抄书的日子,叹口气:“我当年就是怕抄书,学问不成。若有现成的书,说不得我也能老个明经科。”

张正鹤摆摆手:“不提当年了,小九放心去忙你的事,活字的事和三字经的事有我们盯着。等字模刻出个模样,我让人去请你来看。”

陈睿回答道:“好!”

在正堂说完话,陈睿去书房和张子拓几人讨论了一下午的三字经。有了陈睿的框架,张子拓三人也填充得很快。句子很快就凑齐了,接下来就是进行文字的斟酌,张子拓说是不是可以拿到国子监去,请教夫子们让他们修改一下。

陈睿去问了张正鹤。

陈睿到正堂时,张正鹤正对着那本《仓颉篇》批注,见他进来,便放下笔:“子拓他们想请国子监的夫子参详?”

“是,”陈睿点头,“他们说夫子们精于典籍,能让字句更妥帖。”

张正鹤指尖在书页上轻轻敲着,沉吟片刻:“可请,但得有分寸。只说‘乡间蒙学欲编一本浅近识字书,敢请夫子斧正’。”

他抬眼看向陈睿,“国子监里世家出身的夫子不少,需得谨慎选择。”

陈睿心领神会:“伯父考虑得周全。只让夫子们改字句,不说编纂的深意,免得节外生枝。”

“再者,”张正鹤补充道,“让他们专找几位常给寒门学子授课的夫子——比如教《小学》的李博士,他最懂蒙学,改的字定能贴近百姓;还有讲《尔雅》的王夫子,考据严谨,能让典故出处更准,又不会故作高深。”

陈睿应声而去,回书房把这话传给张子拓三人。

张子胄立刻道:“李博士曾说‘蒙书贵浅不贵深’,上次我请教夫子文章,他教我‘宁失之俚,毋失之晦’,正合咱们的意思。”

子墨也道:“王夫子去年给村塾捐过抄本,最见不得娃娃们无书可读,定会尽心帮忙。”

当下便商定,由张子拓三人带着书稿,明日一早去国子监拜访两位夫子。

陈睿又叮嘱:“若是夫子问起编书的缘由,就说是‘见村童不识农事,故编此书包罗日用’,千万别提朝堂、世家半个字。”

张子胄性子直,挠头道:“只说村童?那咱们费这劲编得这么细……”

“细处藏在字里,”陈睿笑道,“‘稻麦菽,桑麻棉’是细,‘蔡文姬,通音律’也是细,夫子们看得出用心,却不会多想。等书印出来,百姓自然能品出好处。”

次日,张子拓从国子监回来,带回的书稿上添了不少朱笔批注。

李博士在“纺车转,纱线长”旁批了“可加‘昼夜作,御寒裳’,让童稚知劳作之益”;王夫子则把“乃八音”改成“丝竹革,木石金,与土匏,乃八音”,注了“补全名目,更合《周礼》”。

“李博士说,这书前两篇,已经改无可改,后面四篇还需需‘字字有根,句句着典’,让咱们编完了,定要再送给他看。”

陈睿看着批注,心里踏实不少。这些夫子的修改,没有添半句酸文,反而让字句更贴生活,可见真正的学问,原是能放下身段的。

两日后,王师傅刻的第一批字模刻好了。

陈睿与张正鹤、张正堂悄悄过去看时,只见木盘里排着“三字经乃启蒙书”七个字,枣木字模泛着温润的光,笔画深浅一致,大小匀整,刷上松烟墨往纸上一印,墨色清亮,比手抄的还显精神。

“试排一句‘此三字经乃启蒙书’。”张正鹤吩咐。

张正堂亲自刷墨,印出的句子工工整整,换几个字重排,“此启蒙书乃三字经”又清晰呈现。

“好!”张正堂抚掌大笑,“这字模刻得比我预想的还好,王师傅手艺厉害!这个月加月钱一倍!”

王师傅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小的还不是照着东家的字刻的,把每个字都刻成了小指大小,边角倒圆,既好排版,又不容易磕坏。”

陈睿拿起一个“书”字模,指腹摩挲着凸起的笔画:“下一步刻常用字,‘的’‘了’‘不’等这些字,多刻几十十个备用。油墨再调稠一点,现在的墨色水份稍重,印在纸上会透。”

“这字刻好了,我亲自去给陛下汇报,说‘此乃村塾启蒙之书,用新法治印,故呈陛下一观’,不多说别的,让陛下自己品。”

日子一天天过去。

活字的字模在一天天增多,《三字经》的书稿也即将定稿。

几日后。

甘露殿内檀香袅袅,李世民正批阅奏折,见陈睿捧着个木匣进来,放下朱笔笑道:“你这小机灵鬼,又带什么新奇物事来了?”

案上堆叠的奏章旁,放着一叠莹白的纸张——正是上次陈睿送来的新竹纸。

“陛下。”陈睿躬身行礼,目光落在那叠纸上,笑着开口,“前几日送的新竹纸,陛下用着还趁手?”

李世民回过头,指尖在竹纸上轻轻拂过,纸页发出细碎的声响:“好得很。洁白细腻,吸墨不洇,比江南的宣纸更适合作日常奏报。朕已让秘书省多订些,往后翰林院抄录文书,就用这个。”

“陛下满意就好。”

陈睿将誊抄好的《三字经》呈上:“陛下,这是臣与张家三位兄长编的孩童启蒙书,想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接过书稿,目光扫过“人之初,性本善”,在“稻麦菽,桑麻棉”处稍顿,嘴角渐渐扬起:“这书倒实在,连农家娃娃的衣食都写进去了。”

他翻到“蔡文姬,通音律”,抬眼看向陈睿,“连女子的例子都有。这启蒙书不错人伦教化经史子集都包括了,你想怎么用?”

“臣的想法是,在封地的两个村子里,各建一个蒙学,教孩童识字断文,再教些简单的算学和工匠技艺。请陛下决断是否可行。”

李世民又翻了一阵《三字经》,时而点头,时而微笑,最后说:“朕准了,再加一门忠君爱国课。”

“臣遵旨!”陈睿松了一口气。

陈睿又从怀里掏出一张裁好的竹纸,又打开木匣,取出十几个枣木字模,“臣今日来,还想给陛下看个新法子,正好用这竹纸演示。”

李世民见他神神秘秘,不由得扬了扬眉:“又有什么新法子?别卖关子,快些呈上来。”

陈睿应了声,先将竹纸铺在案上,又从木匣里拿出个巴掌大的木盘。他从字模里拣出“此”“三”“字”“经”“乃”“启”“蒙”“书”八个字,按顺序排在木盘里,用小木楔在四边轻轻敲紧,字模便牢牢固定住了。

“陛下请看。”他取过调好的淡墨,用软毛刷在字模上轻轻一刷,再将竹纸覆上去,用干净的毛刷来回扫了扫,小心翼翼揭下来时,一行工整的字已印在纸上——“此三字经乃启蒙书”。

李世民凑近细看,墨色均匀,笔画清晰,比手抄的还要齐整。

他刚要开口,却见陈睿将木楔松开,把字模一个个取出来,重新排列。

这次排的是“此启蒙书乃三字经”,刷墨、覆纸、扫刷,又是一行字印了出来,与前一句字迹一般无二,意思却变了。

“这字……是活的!”李世民拿起字模,对着光看了又看,忽然大笑出声,“好个法子!字刻在木头上,能拆能拼,想印什么就排什么,比雕版省了多少功夫?你这脑子,到底装的是啥?总是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陈睿又重排字模,印出“此启蒙书乃三字经”,笑道:“陛下圣明。每个字都是独立的,错了能换,用完能拆,一套字模能印百种书,比雕版省功夫。”

李世民拿起一个“经”字模,指腹摩挲着凸起的笔画。

半晌,他眼睛看着陈睿,略带玩味的笑意,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你这是要挖世家的根基,扶寒门起来?”

陈睿垂首道:“臣不敢妄议。只是臣想,书是教化的根,若书价能降下来,农户家的娃娃能识字,匠户家的小子能看图,天下人都知礼义、懂道理,这才是陛下要的万世太平。”

他顿了顿,抬眼直视李世民,“此法有利国家,有利百姓,纵有少数人不喜,臣也觉得该做。”

李世民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笑了,将字模放回木盘:“你这年纪,倒比朝中那些老臣看得透彻。世家把持文教数百年,朕早就想动一动了,只是缺个由头,叶缺一些手段,如今你拿的这活字之法,便能成为朕手里的鞭子!”

他拿起活字印出的纸页,与手抄的书稿并排放着,“你这书,用这法子印,一次能印多少?”

“陛下,一套字模,印上百套应该不成问题。木字模不过是权宜之计,印到一定数量,木头吸墨水膨胀后会高低不平,影响印刷效果。在臣看来好的字模应该是铜活字,虽然铜的价格昂贵但耐用,一套铜活字可以用好几年,然后又再重铸,长期来看,还是铜活字实用。臣用不了那么多,暂时就用木活字就够了。如果是朝廷使用,臣建议先刻木模,然后铸造铜活字。”

“嗯,看来你考虑得很周全,不可以用铁?”

“陛下,铁易生锈,臣觉得不太适用于印刷。”

“嗯,是这么个道理。你既然拿出来了这个技艺,朕就要把它用好。”

陈睿躬身:“谢陛下成全。”

“成全?”李世民站起身,走到他面前,“朕是成全天下的娃娃。”

“不过,此事不能由你来做。唔......朕观青雀自喜好文教之事,他也在百工学堂当了几个月先生了,让他掌管此事,朕感觉比你妥当。至少世家不敢随意针对他!你还年轻,朕不希望你有事!你说呢?”

随后吩咐内侍去叫青雀过来。

陈睿心里一阵感动,明白李世民是在为他着想。

世家势力盘根错节,活字印刷这把“刀”太锋利,由他这个年纪轻轻的后辈握着,难免成为众矢之的。

而青雀殿下(李泰)身为皇子,又素来爱书,由他牵头,既能让此法顺利推行,也能为自己挡去不少明枪暗箭。

“陛下圣明。陛下!一切以您说的为准!”

陈睿躬身应道,“青雀殿下主持此事,再合适不过。臣愿将字模制法、排版之术悉数奉上,支持陛下推行此法。”

李世民点点头,又拿起《三字经》:“这书字句浅显,内容丰富,连农桑之事都写得明白。青雀若主持印书,就先把这《三字经》印个万八千本,发往关中各州县的村塾,让娃娃们都能念上。”

他抬头看向陈睿,眼里带着期许:“你年纪轻,锋芒太露容易招祸。记住,做大事者,需懂藏锋。”

陈睿深深一揖:“臣谨记陛下教诲。”

这时,内侍来报青雀殿下已到殿外,李世民笑着摆手:“让他进来。正好,你们年轻人多聊聊,把这活字的门道说透了。”

李泰走进殿时,手里还捧着一卷书,见陈睿也在,先是一愣,随即笑道:“小先生也在?听说你最近和张家兄弟在琢磨那什么启蒙书?”

李世民把三字经递给李泰。

李泰来不及翻书,却听李世民说:“叫你过来,不是为这三字经,而是另外的大事要交与你做。听陈睿跟你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亲爱的少帅大人凌天战神不朽圣尊最佳上门女婿太古龙神诀十月蛇胎大唐:从种土豆开始一切从退婚开始逆天丹帝盖世仙尊内仙武帝尊斗破之风起青山穿越时空之殖民全球我们是兄弟秦舒褚临沉重生六零幸福攻略总裁,宠妻请排队至尊修罗妃常攻略:继妃生存守则
经典收藏许愿穿古:续命行医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老鼠公爵大秦:开局错把始皇当亲爹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你呀就缺一味药风流小太监回到古代做皇帝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三国之乖乖田舍郎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战狼狂兵江河百川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
最近更新白衣盗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退隐江湖那些年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谁说神罗不算罗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跛王爷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箭神三少爷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秦帝国风云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已是暮冬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txt下载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最新章节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