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三天,萧清河和薛绍都没有来见李晏。
李晏也哪里都没去,待在小院里休息了三天。
三天后,薛大将军带着萧清河和薛绍来了。
“殿下,我们已制定了围剿山匪的方案,明天就会上山围剿山匪。”
薛大将军将围剿方案略略说了。
“据查探,山匪有一万多人,集中住在半山腰一带,我们会分几路上山围剿。
另外,山匪还在山上设了二十几处埋伏,我们也会派人提前潜入山上先将这些埋伏点拔除。”
李晏不懂军事,不过听到薛大将军说山匪的人数有一万多人时,总算放下心。
这样看来,前世萧清河上报的山匪人数没有作假。
而且萧清河在,想必围剿方案也可行。
“切记不可冒进。”
“殿下放心。
不过也多亏殿下前几日上山探明了山中情况,否则我们都不知道山匪竟然有这么多人!”
“薛大将军高看我了,我什么都没做,这是萧将军和薛校尉他们的功劳。”
“如果不是殿下想到找苗医带路的办法,他们也不可能探明山匪的情况。”
李晏心道:
找苗医带路的办法可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前世萧清河的主意。
我只是借用。
但这话李晏只能在心里说说。
“互夸的话就不要说了,薛大将军将山匪清剿干净就是最大的功劳。”
“殿下放心。”
……
接下来几天,李晏一直待在小院里没有外出,不过每天都有最新战报送到李晏手中。
因为前期准备做得很足,这次的剿匪异常顺利。
不过几天时间,就剿灭了一大半山匪。
不过战报也说:
因为仙都山范围大、能藏身的地方多,山匪现在和朝廷军队玩起了游击战。
想将剩余的山匪全部剿清,最少还需要一个多月。
又过了十天,薛大将军和刘刺史带着薛绍来见李晏。
“殿下,仙都山上只剩下三名山匪头目和师爷带着一千余山匪在负隅抵抗。
大当家给我们送了信,说愿意投降,但朝廷不仅要饶了他们性命,还要给他们封官。
这是他们送过来的求和书。”
李晏接过求和书。
求和书的态度虽然不太恭敬,但写求和书的人文笔却很好。
言词犀利、言之有物。
比起李晏前世看过的科举策论也不遑多让!
字也写得很好。
每一笔都遒劲有力,有别楷书的稳重端庄,但也少了几分草书的狂放不羁,尽显大家风范。
如果字如其人的话,写这字的人绝不简单!
李晏没有先表态,而是问:
“山上只有三名山匪头目吗?”
“不是,一共是五名山匪头目,另两名死了。”
五名山匪头目与前世招安时的数目也对得上,看来这一世与前世还是有许多事情一样。
“薛大将军是什么意思?”
“反正只剩下一千余山匪,留下他们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仙都山太大,能藏人的地方又多,如果彻底剿清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朝廷军队也会增加伤亡。”
李晏看向刘刺史:
“刘刺史,你呢?你是怎么想的?”
刘刺史躬身作答:
“臣只想溪州早点安定下来。
能早一日平了山匪,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臣最想要的。”
言下之意同意招安山匪。
李晏不置可否。
“薛大将军,军中所有将领都是如你一样的想法吗?”
薛大将军顿了一下:
“除了宣威将军和薛校尉,其余将领的想法一致。
刘刺史和溪州官员也赞同招安。
但这事我们做不了主,还得殿下定夺。”
李晏心道:
既然萧清河和薛绍两人不同意招安山匪,薛大将军究竟是何意?
“薛大将军、刘刺史,你们先出去等消息,我和薛校尉单独说几句话。”
薛大将军恶狠狠盯了薛绍几眼,用眼神警告薛绍不要乱说话,和刘刺史出去了。
“薛校尉,你和萧将军不同意招安山匪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山匪之前烧杀抢掠,杀了不少百姓,现在明明有机会将他们全都剿灭,为什么还要招安?”
“既然你们都明白这个道理,薛大将军不可能不明白,那他为什么还同意招安?”
“他身为主将,需要考虑的因素多,或许他想减少朝廷军队的伤亡吧?”
说这话时,薛绍低垂着头。
李晏没有说话,她回想起前世有关山匪的事情来。
前世,薛大将军被山匪杀死,禁卫军伤亡惨重,朝廷不得已才招安山匪。
可是招安不到一年,山匪就反了朝廷,仍然回到仙都山上做山匪。
虽然最后被萧清河剿灭,但是两年时间山匪人数就多出了八千多人!
之所以多出这么多山匪,是因为溪州百姓的日子不好过、而山匪的日子却过得滋润,所以百姓才铤而走险去当山匪。
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与山匪猖獗脱不了干系,但同样证明刘刺史这个地方官不合格!
不过现在与前世的情况不同。
前世招安山匪时,山匪实际人数有一万两千人,而且当时是朝廷落败不得已招安山匪,因此山匪即使被招安也气焰嚣张。
百姓也才会被他们欺压。
现在,只余下千余山匪,又是在朝廷军队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山匪即使被招安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就算山匪再想兴风作浪,凭着剩下的一千余人也没那么容易。
不考虑前世山匪出尔反尔、重新反了朝廷的因素,单纯从平衡关系考虑,招安山匪也不是绝对不行……
不过,正因为知道前世山匪出尔反尔,李晏不同意招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