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召力。
此刻追随野利平的一千铁鹞子与两千泼喜军,皆出自野利部族精锐。随着野利平投降,这三千部族兵也纷纷放下武器。
“野利将军果然明智。”折可求冷笑一声,命人收缴兵器,看管降卒。野利平的归顺省去了剿灭其部的时间,使折可求能继续追击没臧讹旁。
三千俘虏的价值远胜三千首级,折可求将降兵移交种师道后,立刻率铁骑追击,意图一举覆灭西夏。
与此同时,西北战局尚未传至前线,折可求与种师道已趁胜深入西夏腹地,足见大周军威之盛。
……
代北长城外,柴皓休整多日后,率大军出关,剑指云州。
云州乃燕云十六州之一,与幽州同为中原北疆屏障。幽州已复,而云州尚在金国手中。如今金军新败,正是收复失地之时。
“出征!直捣黄龙!”
柴皓高举苍龙曜日枪,十万雄师浩荡北进。
十万大军,确凿无疑。
那一战,金国兵马折损二十余万,而金兀术在云州的兵力,仅有十万之众。
因此,柴皓并未倾巢而出,而是留下两万将士驻守河东,监督金国俘虏劳作。
俘虏们在做什么?
挖煤!
河东之地,后世以煤炭闻名,地下蕴藏无尽矿藏。
许多煤层 地表,开采极为便利。
煤炭乃重要能源,更是推动工业化的关键,柴皓岂能错过?
以金军俘虏挖煤,既惩其罪,又利大周。
河东丰沛的煤炭,足以支撑蒸汽机与工业发展,更能让百姓获得廉价取暖之物。
从此,冬日无需砍柴或购买昂贵的木炭。
此举亦可保护山河,为后世留一片青山绿水。
否则,黄河与黄土高原便是教训。
唐代之前,黄河名为“大河”,水尚清澈。
黄土高原也曾森林密布,郁郁葱葱。
然而,唐帝国建都关中,盛世迭起。
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 帝武则天、玄宗李隆基,皆好大兴土木。
修建太极宫、大明宫,扩建长安,营造 洛阳,耗尽了高原古木。
加之长安人口百万,房屋与燃料皆取自关中。
森林砍伐殆尽,高原沦为黄土。
水土流失,泥沙入河,“大河”终成“黄河”。
唐 之后,五代十国、大宋乃至明清,再无王朝定都关中。
原因之一,便是关中无木可用。
唐人不知环保,柴皓却不可不虑。
身为大周天子,责任重大,自当为后世谋福。
除保护森林、推广煤炭外,北伐金国仍是当务之急。
灭金雪耻,方慰中原百姓之心。
柴皓的第二个计划,便是俘虏更多金国士兵,让他们用挖煤来赎罪!
于是,柴皓的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云州。
云州城内,正驻扎着金兀术和他的十万金国残兵。
这可是整整十万精壮的劳力啊!
“呜呜呜——”
清晨,低沉而急促的号角声在云州城头回荡。
城内的金兀术猛然惊醒,来不及披甲,便匆忙奔向城墙。
这号角声如此急促,只有敌军逼近时才会吹响。
而金国如今最大的敌人,只有周帝柴皓!
金兀术一听便知,柴皓来了!
“这柴南蛮,来得可真快!”
城墙上,金兀术扶着垛口,目光阴沉,咬牙切齿地说道。
代北一战,金兀术三十万大军折损二十余万,仅剩十万残兵撤回。
其中三万多还是草原各部的人马,战败后便纷纷逃回草原。
金兀术紧急调集云州以西的数万金军,才勉强凑齐十万兵力。
他下令在云州周边二百里内坚壁清野,耗费巨大精力砍伐树木、挖掘石块,全部运入城中加固防御。
然而,金兀术还没来得及从金国腹地调集粮草和箭矢,柴皓的大军便已兵临城下!
连喘息的机会都没给他留下。
显然,柴皓是要一鼓作气,彻底歼灭金国的有生力量!
想到这里,金兀术的眼神愈发阴冷:
“柴南蛮!想一口吞掉我大金?只怕你没这个本事!”
“云州自唐代起便是中原与北疆的军事重镇,城高墙厚,半年前本帅又下令加固。”
“城墙以夯土灰浆混合糯米汁为基,外砌青砖巨石!”
“你柴南蛮想攻下此城,不付出数十万伤亡,休想得逞!”
“本帅就以云州为据点,耗尽你大周的国力!”
金兀术目光冷峻,重新恢复了自信与傲然。
代北战败后,他并未撤回金国腹地,而是屯兵云州,誓要在此与柴皓死战到底!
即便金国在 中已非周军对手,但凭借这座坚城,他仍有信心拖垮柴皓!
然而据守险要城池,以逸待劳抵御周军进攻,未必没有胜算!
只要金兀术能坚守云州,柴皓的周军便无法绕开此地,深入金国腹地。若放任金军威胁后方,周军必受牵制。
这便是金兀术的谋略。
立于城头远眺,金兀术见周军阵列严整,士气高昂。刀光剑影在朝阳下闪烁,锋芒直逼城上。
大军浩浩荡荡,自天际延绵至城外三里,仍未尽数抵达。粗略估算,兵力不下十万。
虽双方兵力相当,但金兀术毫无出城迎战之意。
数日前代北一战,他亲率三十万大军,却被柴皓十二万兵马杀得溃败,至今历历在目。
十万金军与十万周军,战力悬殊!
周军阵型渐次展开,中军处,一袭白袍银甲的挺拔身影驾驭照夜玉狮子,在岳飞、韩世忠、高宠、杨再兴等猛将簇拥下,缓缓行至阵前。
金兀术眯起双眼,终于得以看清这位大周天子的真容。
代北之战时,柴皓远在数里之外,身影模糊,令他未能识破计谋。如今柴皓亲临阵前,相距不过数百步,金兀术方得见其风采。
“果然丰神俊朗,气度非凡,更有吞吐山河之威势。此人能得天下,绝非侥幸。”
即便身为敌手,金兀术亦不禁暗自赞叹。
柴皓之姿,确为当世雄主。
金国气运未衰,而大周因柴皓崛起如旭日东升。
思及此,金兀术忽生一念:“周皇,金周交战已久,两国皆损耗甚巨。不若就此罢兵,缔结和约,效仿当年宋辽,结为兄弟之邦,永息干戈,岂非上策?”
议和——这便是金兀术保全金国最后的退路。
倘若柴皓愿接受和谈,退兵休战,金国便能获得喘息之机。
他日若大周国势衰微,金国重振雄风,尚可卷土重来。
即便金国难以恢复昔日荣光,只要大周持续强盛,缔结和约对金国仍有益处。
然而金兀术心知肚明,和谈从来都是双方势均力敌时的权宜之计。
以大周如今的强盛,加上柴皓这等旷世雄主的魄力,岂会轻易与金国议和?
若易地而处,他金兀术身为大周皇帝,恐怕也不会应允。
因此金兀术将云州防务作为首要之务,和谈不过是最后的选择。
此刻面见柴皓,他仅是抱着一线希望顺口提及。
城下的柴皓闻言冷笑:金兀术,朕本以为你身为金国元帅,完颜阿骨打之子,必有高见。
未料竟说出如此愚昧之言!
若你我处境互换,你可会主动向朕与大周提出和议?
这声质问如惊雷炸响,令城头的金兀术目光骤暗。
他彻底明白,柴皓绝无可能接受和谈。
这本在意料之中——自古雄主岂容败敌苟存?
换作是他,亦会如此。
若无柴皓这般人物横空出世,金国在靖康之役后必将长驱直入,吞并中原。
而今强弱易势,曾经所向披靡的金国节节败退,柴皓却带领大周强势崛起。
更兼两国旧怨难消:既有昔日金兵南侵之仇,又有唆使列国围攻大周之恨。
这场战争本是金国率先挑起,岂能凭一句和谈就轻描淡写地揭过?
想通此节,金兀术暗自叹息,悔意微生。
早知会逼出柴皓这等绝世枭雄,当初何必轻启战端?
但事已至此,悔之晚矣。
当务之急唯有死守云州,阻遏柴皓兵锋,方能保全金国社稷,延续完颜氏江山。
柴南蛮!休要欺人太甚!
我大金幅员万里,子民千万,雄师百万!
纵然遭遇数场失利,亦未动摇根基!
柴皓在城下朗声道:本帅坐镇云州尚有十万雄师,据守坚城,尔等又能如何?
金兀术立于城垛之后,听闻议和不成,当即改口直呼柴南蛮,其变脸之速令人咋舌。
尔且记住!我大金十五万铁骑正兵临幽州,高丽十万水师陈兵海上!西北更有西夏十五万大军叩关!尔等腹地尚有田虎与赵宋余孽作乱!本帅倒要看看,尔等能在云州城下耗到几时!
既决意固守,金兀术便以四面合围之势动摇周军军心。毕竟除柴皓亲征之师外,其余各路战况尚未可知。
城下柴皓闻言轻笑,看来幽州捷报尚未传至此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