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彻底过去,春光烂漫。秦昭又长高了些许,举止间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灵动。她的课业依旧出色,尤其在算学和格物方面,常常能提出让太傅都惊讶的见解。
大皇子嬴琮愈发忙碌,既要协调书局与朝闻署的事务,又要开始学习处理父皇交办的一些简单的政务文书。他温和的性格在处理繁琐协调工作时展现了优势,但偶遇需要强硬决断之事,仍显犹豫。嬴稷看在眼里,并不急于催促,只是不断给他加担子,让他自行摸索体会。
这一日,秦昭下学后,又溜达到将作监去找哥哥。却见嬴琮正对着一份简报皱眉,面露难色。
“哥哥,怎么了?”秦昭凑过去。
嬴琮见是她,叹了口气,将简报推给她看:“是上郡送来的简报。言及推广新式耧车,虽有朝廷补贴,但仍有不少贫户无力购买,只能沿用旧器,春播在即,郡守请示能否全额拨发?”
秦昭眨眨眼,她不太懂全额拨发要多少钱,但她想起了集市上的事:“哥哥,集上卖东西,如果一次买不起,可以分期付呀!或者……就像母后的鸡鸭,先借给你用,等收了粮食再还钱!这样不就好了?”
嬴琮闻言,猛地一怔!
分期付款?以租代购?
这想法简单直接,却瞬间打开了他的思路!是啊,为何一定要纠结于一次性补贴多少?完全可以变通一下!对于确实困难的农户,由官府出面,将新农具“租借”给他们,约定以秋收后的部分粮食折价偿还!这样既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官府也不至于负担过重,更能确保新农具的推广!
“昭儿!你真是哥哥的福星!”嬴琮欣喜不已,忍不住揉了揉妹妹的头发,“我这就去写条陈,禀明父皇!”
他立刻伏案疾书,将秦昭这无意中的孩童之语,转化为一条切实可行的政令建议。
条陈呈上,嬴稷阅后,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他当即朱批准奏,并令将此法刊于下一期《大秦朝闻》之上,晓谕各地,可作为解决贫户购置新农具难题的参考之法。
一场可能拖延春播的地方难题,因一个九岁女孩的天真之言,找到了巧妙的解决之道。消息传回上郡,百姓感激涕零,皆言陛下圣明,体恤民情。
嬴琮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妹妹的那种看似懵懂、却往往能直指问题核心的奇妙能力。而信息的上传下达,最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政策,这个过程本身,也让他对治理国家有了更深的理解。
春风吹过咸阳,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帝国的车轮,正在纸张、印刷、信息与无数人的智慧共同推动下,沿着一条前所未有的轨道,隆隆前行。
春日的陇西郡,狄道城外的王家村。黄土高原的风依旧带着料峭寒意,却已掩不住田间地头悄然滋生的点点新绿。
老农王老栓蹲在田埂上,愁眉苦脸地摩挲着手里那架用了大半辈子的旧耧车。辕木已被磨得光滑,几个榫头也有些松动了。官府推广的新式耧车他去看过,真是好家伙,下种又匀又省力,听说还能多打粮。可那价钱……就算有朝廷补贴,对他这样的贫寒之家来说,也是砸锅卖铁都凑不出的数目。
“唉……”他长长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无奈。春播不等人,看来今年,还得靠着这老伙计硬撑了。
就在这时,村里唯一的识字人——里正的大儿子气喘吁吁地从城里跑了回来,手里挥舞着一张纸,激动得脸膛通红:“贴出来了!城门口又贴出来了!朝廷的《朝闻》报!有大好事!天大的好事啊!”
村民们立刻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问:“啥好事?又减税了?”
“是不是天花痘苗轮到咱们这儿了?”
里正儿子喘匀了气,指着报纸上的字,大声念道:“陛下……陛下体恤黎民,知有贫户无力购置新农具,特准……由各地官府出资购得新式耧车、曲辕犁等物,贫户可向官府申请租借!待秋收之后,再以粮食折价偿还!无息!”
念到最后“无息”二字,他的声音都拔高了几分。
人群瞬间安静了一下,随即爆发出巨大的、难以置信的喧哗!
“啥?租?秋收后再还粮?”
“真的假的?天下还有这等好事?”
“不会是骗咱们的吧?到时候收不起粮,拿儿女抵债?”有经历过苦日子的老人下意识地怀疑。
王老栓猛地站起身,挤到最前面,手指颤抖地指着那报纸:“娃子,你再念一遍!仔细念一遍!”
里正儿子又一字一句地念了一遍,还补充道:“这上面盖着官印呢!城里的大老爷们都说了,这是陛下亲自下的旨意,登了报的,绝不会有假!”
“陛下……陛下圣明啊!”王老栓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咸阳方向重重磕头,声音哽咽,老泪纵横,“陛下知道咱们的苦!陛下给咱们活路啊!”
他种了一辈子地,太知道一架好农具意味着什么了!那可能就是多收三五斗粮食,可能就是青黄不接时一家人不用饿肚子,可能就是娃儿能多吃一口饭!朝廷这不是白给,是给了他们一个指望,一个能用自己汗水换来好日子的指望!
“陛下万岁!”
“朝廷万岁!”
人群中,欢呼声、哽咽声、议论声响成一片。许多和王老栓一样的老人,都激动得抹起了眼泪。那薄薄一张纸,那短短的几行字,仿佛带着千钧重量,砸开了压在他们心头的巨石,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希望。
第二天天还没亮,王老栓就和村里几户最穷的人家一起,迫不及待地赶到了狄道城县衙。县衙门口果然贴出了详细的告示,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都是周边乡村闻讯赶来的贫苦农户。
县丞亲自带着小吏在现场登记办理,虽然忙得焦头烂额,脸上却带着笑意。他看着这些衣衫褴褛却眼含希望的百姓,心中也感慨万千。以往推行政令,哪次不是软硬兼施、甚至强征强派?何曾见过百姓如此自发踊跃、感恩戴德?
“老丈,按了手印,这架新耧车就是您的了!秋后按约定还上粮食就成!”小吏将一份契约递给王老栓。
王老栓郑重其事地在契约上按下红手印,仿佛按下的是全家的未来。当他从官差手中接过那架崭新的、闪着木料和铁器光泽的新式耧车时,双手都在颤抖。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光滑的辕木,如同抚摸着一件无价之宝。
回村的路上,王老栓和乡亲们推着新车,脚步轻快得仿佛年轻了十岁。春风拂过原野,带来泥土的芬芳和新绿的生机。
“等秋收了,咱家娃也能送去村里的识字班认几个字了!”一个汉子憨笑着憧憬。
“是啊!有了这宝贝,今年地里肯定能多出粮食!”王老栓重重应和,脸上皱纹笑成了一朵花。
他们或许不懂朝堂上的波谲云诡,不懂纸张印刷背后的深意,但他们最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政策是真正落在了实处,什么样的人是真的把他们这些草民的死活放在了心上。
遥远的咸阳宫中,嬴稷看着黑冰台密报中关于各地农户争相租借新农具、对朝廷感恩戴德的描述,脸上并无太多得色,只是淡淡地对一旁的嬴琮和萧皇后道:
“民心如水,载舟覆舟。予其所需,解其困厄,其心自归。技术之利,新政之便,若不能最终落于百姓实处,便皆是空中楼阁。”
他目光扫过案头那厚厚一摞来自各地的简报,其中不乏仍有怨言或执行困难的汇报。
“路,还长得很。但方向,总算没有错。”
春风穿过洞开的玻璃窗,带来阵阵暖意,也送来了远处宫苑中,秦昭和小伙伴们试放新式纸鸢的欢快笑声。这帝国的未来,正如同那翱翔天际的纸鸢,或许会遇到逆风,但牵线的手已然握紧了方向,向着更高更远的地方而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