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秋,咸阳宫苑内百花齐放,暖风中已带了几分熏然醉意。有一种弥漫在宫墙内外、无声却极具分量的期待与喜悦。
上至九嫔女御,下至洒扫庭除的隶臣妾,所有人的目光与心思,都系于那位即将迎来十六岁生辰及笄大典的公主——秦昭身上。
宫人们的步履较往日更为轻快,眼神交汇时,常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与有荣焉的笑意,仿佛公主的荣光,也分润到了这宫苑的每一处角落。
皇后的椒房殿,是这场盛大典礼筹备的核心所在。萧皇后已在此连续多日,亲自召见尚服、尚食、尚仪等各局主事,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尚服局呈上的吉服图样与料样,几乎堆满了偏殿的长案。最终选定的,并非一味追求繁复堆砌。外层是玄端纁裳,秉承古礼,庄重典雅,以彰其皇室嫡女的身份与及笄之礼的肃穆。
玄色为衣,象征天,纁色为裳,象征地,寓意公主已堪承天地之德。而内里中单的领缘、袖襕,却以极其精巧的针黹,
用五彩丝线绣上了清辉学堂学子伏案诵读的微缩图景、水力碾坊的巨大轮叶、海外宝船劈波斩浪的帆影、以及惠民医馆前百姓安居的祥和场面……
这些纹样并非张扬,需得极近才能窥见,仿佛将公主数年来的心血与帝国的崭新气象,化作无声的叙事,密织于华服之下,贴身穿戴。
萧皇后抚摸着那用海外新贡的极品冰蚕丝与关中精织细麻混纺而成的料子,触手生凉,光泽内蕴,轻叹道:“昭儿不喜过分奢靡,此料清雅,暗纹寓意深远,正合她心性。”
她又亲自挑选了搭配的佩玉,并非成套的组佩,而是一枚素面羊脂白玉璜,温润通透,以玄色丝绦系之,简洁大气,更显气质。
及笄礼中最关键的,便是三次加笄所用的发簪。萧皇后对此尤为上心。初加,选用了一支质朴无华的栉木簪,象征幼年懵懂,回归本真。
次加,是一支精心雕琢的青玉竹节簪,竹节寓意节节高升,亦喻君子之风,玉质温良,契合公主仁德聪慧的品性。三加,则是重中之重。
尚服局提供了数套赤金点翠镶宝头面,华贵无比。萧皇后却皆未中意。
她沉吟良久,亲自绘了图样:一支赤金为底,造型却非传统的凤鸟牡丹,而是抽象化的齿轮与麦穗交织的图案。齿轮,代表着她推动的格物之巧,帝国前进的动力;
麦穗,象征着她心系的农桑之本,国泰民安的根基。金簪顶端,并非镶嵌硕大宝石,而是托着一颗浑圆莹润、光泽柔和的东晦郡新贡珍珠。
此珠不似南海珍珠炫彩,其色乳白,蕴着淡淡的虹晕,宛如内敛的智慧与涵养海洋之博大意象。
“以此加冠,愿吾女不忘根本,兼具巧思与仁心,胸襟如海,福泽绵长。”萧皇后对心腹女官如是说,眼中是化不开的慈爱与更深远的期许。
尚食局同样不敢怠慢。拟定的宴席菜单,既要有宫廷宴饮的规制与气派,又要体现公主的“特色”。
萧皇后亲自删减了那些过于猎奇、耗费巨大的山珍海味,特意叮嘱:“要多用关中本地的丰饶物产,鸡豚牛羊,皆取之于民,方显公主重农爱民之心。海外珍馐可作为点缀,以示帝国海疆之利,但不可喧宾夺主。”
于是,菜单上既有象征传统与根基的“彘肩”(就是炮豚)、淳熬(就是肉酱浇饭),也有清辉学堂农科最新培育出的新品菜蔬,更有几道精致的点心,被做成了微型楼船、水车、甚至几何图案的形状,巧妙融入了公主倡导的新风。
酒水除了传统的醴酒,还特意加入了用海外新引入的某种甘甜果实酿造的“琥珀浆”,以示四海一家。
尚仪局与博士宫儒生反复商讨确定了及笄礼的完整仪轨。在遵循古礼“三加”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了秦地特色。
担任“正宾”的是德高望重的宗室女性长者,而“赞者”、“有司”则特意挑选了与秦昭相熟、曾在清辉学堂有所贡献的宗室贵女或官员之女,
甚至有一位在医助学徒中表现优异的平民女子被特许参与,担任执巾栉的“执事”,这细微的安排,无不体现着打破陈规的新意。
萧皇后看着镜中女儿,侍女正为她试穿那身玄端纁裳。
华服加身,褪去了最后一丝稚气,容颜清丽绝伦,眉宇间那份因广泛涉猎政务与知识而孕育出的从容与洞察,是任何脂粉都无法描绘的神采。
“一转眼,我的昭儿就长大了……”萧皇后轻轻替女儿理了理并不存在的褶皱,声音有些哽咽,“仿佛昨日,你还窝在母后怀里,听我讲故事。”
秦昭握住母亲的手,笑容温暖而沉静:“母后,无论昭儿多大,走多远,永远是您的女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