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4年暮春,高小凤站在缅甸曼德勒的光伏制氢电站厂区,看着当地村民吴登背着装满蔬菜的竹筐,笑着从身边走过——吴登家的三亩地,就在电站旁的“光伏大棚”里,如今靠种反季节蔬菜,每月收入比之前种水稻翻了四倍。“高总,您说的‘不赚咱们老百姓的钱’,真是说到做到!”吴登放下竹筐,递来一把新鲜的小番茄,“这是刚摘的,您尝尝,比以前甜多了。”
高小凤接过番茄,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她想起三个月前电站投产时,曾对周边村民承诺:“联盟的项目,赚的是技术钱、合作钱,绝不多赚老百姓一分血汗钱。”如今,这句承诺已化作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光伏大棚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蔬菜收购价比市场价高10%;电站优先雇佣当地村民,月薪300美元,是当地平均工资的1.5倍;甚至连电站产生的“废料”——光伏板清洗水,都通过管道引到村民的田地里,解决了灌溉难题。
“咱们电站的电,卖给当地电网的价格,比其他发电企业低8%。”电站负责人在一旁补充,“高总特意交代,民生用电必须保底价,哪怕咱们少赚点,也要让老百姓用得起清洁电。”
这时,高小凤的手机响起,是小d国光伏大棚项目的负责人打来的:“高总,今年第一批芒果熟了,按您定的‘保底价收购+利润分红’模式,村民们每户能分到2000美元!穆萨大叔说,要给您寄一箱最甜的芒果,感谢您让他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
挂了电话,高小凤想起半年前化解A国、c国战争危机后,曾有人问她:“联盟在全球项目上让利这么多,不怕影响收益吗?”当时她的回答是:“真正的长久收益,不是从老百姓口袋里赚钱,是帮老百姓赚钱后,一起分享发展的红利。”
就像在坦桑尼亚的金矿项目,联盟主动将“矿石开采分成”比例从30%降到20%,把多出来的10%留给当地政府,用于建设学校和医院;在哈萨克斯坦的稀土矿项目,联盟研发的“低能耗提取技术”,将稀土加工成本降低40%,却坚持不提高售价,而是把节省的成本转化为当地工人的“技能补贴”,鼓励更多人学习绿色技术。
甚至在利润最丰厚的欧洲市场,联盟也坚守“民生优先”原则。德国慕尼黑的氢能加注站,对私人车主的加氢价始终保持在每公斤8欧元,比当地其他加注站低2欧元;法国的光伏电站,每年将10%的发电量免费输送给周边贫困社区,惠及5万户家庭。
“高总,欧洲总部刚才发来消息,想提高德国加氢站的价格,说按现在的定价,今年少赚2000万欧元。”助理拿着报表赶来,语气有些纠结。高小凤接过报表,看了一眼,在“调价申请”上画了个叉:“告诉欧洲总部,钱可以少赚,但老百姓的信任不能丢。咱们在欧洲的项目,靠的就是‘平价清洁’赢得口碑,一旦涨价,之前积累的信任就没了——这比2000万欧元珍贵多了。”
助理刚走,祁同伟的视频电话打了进来,背景是国家生态环境部的会议室:“小凤,‘一带一路绿色矿业走廊’的‘民生友好标准’刚通过评审,里面把你在各国项目上‘不赚百姓钱’的做法,都写进了标准里,比如‘民生项目利润不超过15%’‘当地员工薪资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2倍’。以后所有加入走廊的项目,都得按这个标准来!”
高小凤笑着点头:“这才是‘中国方案’该有的样子——不是来‘淘金’的,是来‘造血’的。你看缅甸的吴登、小d国的穆萨,他们日子过好了,才会真心支持咱们的项目,咱们的‘绿色走廊’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挂了电话,高小凤走到光伏大棚旁,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有人在采摘蔬菜,有人在检修光伏板,还有孩子在田埂上追逐打闹。夕阳洒在他们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她突然想起刚出国时,有人质疑“中国企业会不会像西方公司一样,只懂掠夺资源”,而现在,这些项目就是最好的回答。
夜幕降临时,电站的路灯亮了起来——这是用光伏电点亮的灯光,柔和地照亮了村庄的小路。吴登邀请高小凤去家里吃饭,餐桌上摆着刚摘的蔬菜、当地的烤鱼,还有一瓶中国产的白酒。“高总,敬您!”吴登举起酒杯,“以前我们怕外国人来,怕他们抢我们的地、赚我们的钱;现在我们盼着您来,盼着您的项目来——因为您让我们知道,外国人也能帮我们过上好日子。”
高小凤举起酒杯,与吴登碰了碰:“不是我帮你们,是我们一起努力。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企业来这里,带着技术、带着诚意,和你们一起建设更好的家园。”
夜色渐浓,光伏电站的轮廓在月光下格外清晰。高小凤知道,“不赚国外百姓的钱”不是一句口号,是“中国方案”的初心,是跨越国界的信任,更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希望。这条“绿色走廊”,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向前延伸,让更多像吴登、穆萨一样的老百姓,都能过上有尊严、有希望的生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凤鸣重生:胜天半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