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的虚惊一场,如同给整个季汉朝廷打了一剂强心针,又像是一盆兜头冷水,让所有人(尤其是刘禅)从初战告捷的狂热中彻底清醒过来。北伐,绝非易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马谡被押解回成都,投入大牢,等待他的将是军法的严厉审判。诸葛亮自请处罚的奏章也送到了刘禅面前。刘禅看着诸葛亮那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责与沉痛的奏章,叹了口气。他当然不会处罚诸葛亮,北伐离不开这位顶梁柱。他亲笔回信,极力安抚,称“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因一将之失而罪丞相”,并再次强调“朕与相父休戚与共,万望相父保重身体,勿以此事过责”,算是将这件事轻轻揭过,但君臣二人都明白,此事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
而相比于马谡的悲剧,另一个好消息则冲淡了这份沉重——姜维,终于来到了汉军大营,并正式归顺。
据前方传回的详细报告,诸葛光找到姜维时,他正隐居于一个与汉军交好的羌人部落中,化名帮人书写文书,处境颇为落魄。诸葛光并未以势压人,而是屏退左右,与姜维单独长谈。
诸葛光先是赞赏了姜维在天水时的胆识与谋略,对其遭遇表示同情,然后详细阐述了季汉“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以及目前北伐的大好形势,更提到了陛下刘禅对其才华的“格外关注”和“殷切期盼”。
姜维本就有报国之心,在原历史中也是因被魏国猜忌才不得已降蜀,如今见汉军主将如此礼贤下士,气度不凡,又听闻连远在成都的皇帝都知晓自己的名字,心中感动莫名。再对比马遵的昏聩猜忌,高下立判。他不再犹豫,慨然应允归顺。
诸葛亮在收到姜维后,亲自接见,一番交谈,发现此人对兵法韬略、雍凉地理人情果然极为熟稔,见解独到,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心中大喜,当即任命姜维为仓曹掾(掌管粮秣物资,看似不高,实为历练和信任),加奉义将军称号,让其随军参赞军事。
消息传回成都,刘禅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搞定!麒麟儿终于到手了!这下相父算是有了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呃,是得力助手!北伐团队再添一员大将!”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诸葛亮和姜维并肩作战,自己继续高枕无忧的美好画面。
“嗯,得给姜维一点鼓励,表示一下老板的重视。”
他立刻下旨,对姜维的归顺表示热烈欢迎,并赏赐金银布帛,让其安心在军中效力。同时,他又给诸葛亮和诸葛光去信,再次强调“姜维乃大将之才,可堪大用,望相父与孔亮多加磨砺,使其早日独当一面”。
处理完姜维的事情,刘禅的心情大好,连带着看宫里那些因为削减用度而略显朴素的陈设都顺眼了许多。他决定去看看自己另一个“重点项目”——豆腐的推广情况。
在刘禅的“梦授”和不断督促下,宫中的御厨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用盐卤点豆腐的技巧,虽然工艺还很粗糙,产量也低,但至少能稳定做出那种白嫩的“白玉方”了。刘禅吃着御厨用豆腐和肉沫做的“烂肉豆腐”,觉得味道虽然简陋,但总算有了点熟悉的影子。
他召来了负责宫中采买和与民间沟通的少府官员,询问豆腐在宫外的反响。
少府官员回禀道:“陛下,此‘豆腐’之物,初时民间皆以为奇,不敢尝试。后按陛下旨意,由官府在成都设了几处摊点,低价售卖,并让庖人当场烹制,请百姓试吃。因其价廉,口感软嫩,又可吸收汤汁,与荤素皆可搭配,如今已渐渐为市井小民所接受,尤其受牙口不好的老者喜爱。一些酒楼也开始研究用其做菜了。”
刘禅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很好!第一步,从底层群众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可是优质植物蛋白,能改善平民营养呢!我这也算是为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做贡献了!”
他立刻指示:“既然反响不错,可将这制豆腐之法,由少府出面,挑选可靠匠人,传授给各地官厨乃至民间作坊,令其推广。但要注意,不可借此盘剥百姓,售价需公允。”
“臣遵旨。”少府官员领命而去。
刘禅美滋滋地想着,等豆腐普及了,说不定还能衍生出豆干、豆皮、腐竹……到时候季汉人民的餐桌就更加丰富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文治”功劳!
就在他沉浸在“美食家”的成就感中时,蒋琬和董允联袂求见,脸上带着几分兴奋之色。
“陛下,您推行的‘高效会议’与‘彰善之举’,如今已初见奇效!”蒋琬禀报道。
“哦?细细说来。”刘禅来了兴趣。这可是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允接过话头,具体举例:“譬如汉中郡,郡守依‘高效会议’之法,议事决策较以往快了三成有余,政令畅通,如今为大军转运粮草,效率极高,从未延误。”
蒋琬补充道:“又如蜀郡,一管理府库的小吏,因发明了新的物资分类堆放和记账方法,使库房管理井井有条,存取效率倍增,已被郡守表彰,并拟将其法推广至各郡。”
“还有键为郡,一老农因改进稻田蓄水之法,使得今春秧苗长势极好,郡守已依‘彰善之举’,赐其布帛,并将其法刊印,分发各地学习。”
……
两人列举了好几个例子,都是刘禅那套“现代管理”和“激励机制”在基层开花结果的实证。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汇聚起来,却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运转效率和地方的生产力,为北伐提供了坚实而高效的后勤保障。
刘禅听得心花怒放。“看看!这就是科学管理的力量!比单纯喊口号、下命令管用多了!我这皇帝,当得是越来越有技术含量了!”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正在逐渐摆脱笨重、低效,向着更精细化、更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季汉政府。
“好!很好!”刘禅不吝赞扬,“文伟,休昭,此事你们功不可没!要继续坚持下去,不断优化!要让所有人都养成高效办事、勇于创新的习惯!这才是强国之本!”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蒋琬和董允齐声道。
送走了两人,刘禅心情愈发舒畅。他走到殿外,看着春意盎然的宫苑,感觉连空气都清新了许多。
前方,街亭危机解除,姜维归顺,战局稳住。
后方,豆腐开始推广,“企业文化”成效显着,国力稳步提升。
这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虽然我知道,北伐之路依然漫长,司马懿那个老狐狸绝不会轻易认输,后面肯定还有更多的硬仗要打…
但是,我有相父,有孔亮,现在又有了姜维,还有每年稳定到账的系统福利和这套越来越成熟的“企业文化”体系…
我似乎…真的可以继续安心地“躺”下去,看着他们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刘禅负手而立,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庆幸,有期待,也有那么一丝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属于掌控者的自信。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