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望着远处,神情有些恍惚。
多久了,他再一次感受到血液在体内奔涌。
许敬友的确是饿了,见王风再三劝他吃,也就不再推辞,端起碗继续大口吃饭。
周围的几个战士看得眼热,脸上满是羡慕。
一个战士探过脑袋,凑近王风,拉长语调,小声喊:“三哥——”
“走开!”
王风一瞪眼,那人缩回脑袋,其他人笑作一团。
八路军的战士们真是好相处,王风一碗饭,就换来了许敬友的心服口服。
吃完饭往回走,许敬友就跟在他身后,一步不落。
王风抱怨:“我也有饿肚子的时候,别顿顿都指望我。”
许敬友挠挠头,讪讪地说:“三哥,我不是那个意思。”
“那你跟着我干嘛?”
“就是觉得奇怪,三哥你最近跟变了个人似的,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废话,谁没点变化。”
“对了三哥,你看见班长了吗?中午他没来吃饭。”
“我又不是他跟班,我哪知道。”
王风一脸不解。
许敬友左右看看,压低声音:“我早上看到他往团部去了,听说新团长把全团的班长都叫过去开会了。”
王风心头一动,难道李云龙要动手整顿新一团了?
“后来呢?”
“刚才我看见班长,和其他班的班长一起在说话。看样子,他们一个个都挺丧气的,不知道出了啥事。三哥,你说咱们的新团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云龙?我又不认识他,怎么知道。”
“嘘!”
许敬友吓得缩了缩脖子,“三哥,可别这么直呼名字。上回有个战士喊了声李云龙,团长当场就揍了他一顿,临走还撂下话:他娘的,没大没小,老子揍你还揍轻了,你要是不服,老子就在团部等你。”
王风听得忍俊不禁,心道这的确像“亮剑”里的李云龙。
“那后来呢?”
他问。
许敬友笑道:“还能怎样?那战士从此再也不敢叫名字,见了团长比谁都恭敬。”
哈哈哈……
“怂包一个,他怎么不去找团长干一架?”
“不行,先不说那是团长,官比咱们大得多,光看身手,老团长也根本打不过新来的。听说新团长从小练武,是个真功夫的高手,普通人根本不是他对手。”
王风摆摆手说:“你这消息也太快了吧,哪听来的?走吧,咱们找班长问问,团长到底跟他说了些啥。”
王风和许敬友大大咧咧地闯进刘正的屋子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都是三班的战士。
看样子,刘正正准备跟大家讲话。
这间库房是借的老乡家空着的房子,后来被收拾出来,专门用作各班班长开会的地方。
徐丰收看见他俩进来,脸色一沉:“你们俩怎么才来?就差你们了。”
王风一屁股坐在屋后唯一空着的竹凳上,抬头看着刘正问:“班长,开会?”
“嗯。团长召集所有班长开了个会,我现在回来跟大家说说团长的意思。之前叫人的时候你们俩不在,现在人齐了,就开始吧。”
刘正招呼大家安静下来,会议便开始了。
一开始,刘正语气有些迟疑:“这可是团长第一次跟我们开会。说起来也没说太多,但好像又说了很多。我脑子不够用,琢磨不透。现在我跟大家说说,你们也一起想想,团长到底想表达啥。”
李海舔了舔嘴唇:“班长,别兜圈子了,直接说吧。”
“那我就说了。团长讲得很直接:他不管以前新一团是个啥样,有什么老规矩。他来了以后,一切都得按他说的来。有事要多报告,但别拿鸡毛蒜皮的小事来烦他。比如哪个班的人被打,枪丢了,这种事都别来烦他。有本事自己解决,谁要是来告状?哼,想都别想。在新一团,拳头硬就是硬道理。对鬼子更是这样。下一次打鬼子,哪个班有本事,就能吃肉喝汤。没本事的,别去抢别人的战利品。想吃,自己去鬼子那儿抢。要是饿着冻着,别怪别人,怪你自己没本事。”
刘正苦笑了一下:“这就是团长说的大致意思。大家说,团长开会,到底是啥意思?”
李云龙这套想法,一时半会儿刘正他们是理解不了的。
毕竟李云龙这样的指挥官,在整个八路军里都少见。
刘正他们哪见过这种风格的团长,一时之间还真有点儿适应不过来。
简陋的土屋内,三班的战士们都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徐丰收率先开口:“班长,新团长我们不了解。但照他说的,拳头大就是硬道理,那咱们和那些土匪,又有什么区别?”
“瞎扯,团长肯定不是那个意思。”
刘正立马说道。
胡成文是三班的老兵,刘正之前给王风介绍过。
听说他祖上有人中过秀才,算是读书人家的后代。
在刘正这些人眼里,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脑子肯定灵光。
刘正于是问道:“成文,你来说说看。”
胡成文像是早有想法,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班长说得没错,团长肯定不是要我们学那些土匪的做派。总部对我们是重视的,派来的团长自然也是能人。”
徐丰收打断他道:“成文,别兜圈子,有话直说。”
胡成文尴尬一笑:“依我看,团长的意思是,以后咱们新一团,就得有团长那样的气势,不能怂。”
“哈哈,老胡讲得好,我就是喜欢团长这个劲头。”
最壮的周大牛开口了。
他一脸黝黑,典型的山西人模样。
周大牛个头最大,力气也不小,听到李云龙那番话,早就心里高兴,这会儿忍不住炫耀起来。农村出身的壮实汉子,谁怕打架?
许敬友因为个子矮,皱着眉头嘟囔:“这也太不讲理了。”
王风一直没说话,听着战友们对李云龙话的分析,忍不住想笑。
这些基层战士们,真能把简单的话琢磨出花来。
“三愣子,你笑啥?你也想说两句是不是?”
是那个嘴快的徐丰收又来了。
王风被点到名,也不藏着,笑着说:“这好理解,俗话说,兵熊一个,将熊一窝。李团长这人明显是个狠角色,所以他也不希望手下软趴趴的。开会那番话,就是告诉咱们,以后新一团就按他风格来。谁要是被人欺负了,别去找团长哭诉,因为他丢不起那人。”
王风说完,大家一愣。
刘正看他停了,笑着接道:“三愣子分析得挺到位,尤其是那句兵熊一个将熊一窝,你继续说。”
王风点头:“团长的意思大致如此。但咱们都是并肩作战的兄弟,团结一心打鬼子保国家。平时战士之间有些小矛盾,自己处理就行,用不着麻烦团长。我觉得团长最强调的,还是打鬼子这件事。”
徐丰收也被他的话勾住了:“打鬼子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王风说:“老徐,你得明白,打鬼子这事儿,得靠个人脑子活络。当兵的不能光等着命令,敌人都冲到脸跟前了,你还等着上级开口让你扔手榴弹?那不是傻吗?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你就算没等命令,把手榴弹全砸出去了又怎样?只要鬼子被你炸飞了,那你就是干得漂亮!团长知道了,说不定还夸你有脑子,能干事!”
徐丰收皱眉道:“乱弹琴!要是都像你说的那样,战场上还讲不讲纪律了?士兵岂不是谁都不听指挥了?”
“徐副班,你这是钻进死胡同了。不服从命令不是不行,但你得有本事,不服从之后还能立大功!”
“这……那你这不是等于没说嘛!我觉得你这说法就是胡扯。”
徐丰收显然不认同王风的说法。
其他人也都没点头,毕竟部队一向讲的是服从命令听指挥,王风这套逻辑,他们压根不信。
可王风根本不在乎别人信不信。
他自己倒是把李云龙那番话琢磨透了。
他甚至有点期待,如果有一天李云龙发现,队伍里居然还有个比他更敢干的兵,那场面得多有意思?
“讨论”也就这么结束了。
结果和三班差不多,新一团的班长们,听到了李云龙与众不同的话,但没人真懂那背后的深意。
没有时间的沉淀,谁又能摸透这位新团长的脾性呢?
真正听懂李云龙话的,整个新一团也就两个人。
一个是早就熟悉李云龙作风的王风,另一个是当年就在李云龙手下干过的一营营长张大彪。
王风心里踏实了。
他本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要是头上总压着个紧箍咒,换谁也不舒服。
他忽然觉得幸运,要抗日,跟着谁都不如跟着李云龙痛快。
为啥?
因为他带兵讲的是真本事,只要你有能耐,战场上的条条框框根本束缚不了你。
不服从命令?
只要你打得赢,那就是小事一桩。
想到这儿,王风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他一眼看见朱大志和许敬友并肩走着聊天,几步就追了上去:“大志,敬友。”
“三哥。”
朱大志咧嘴一笑:“三愣子。”
王风:……
他意识到,得赶紧把这个死死贴在头上的外号给摘掉。
“你这憨货,叫三哥!”
“可你年纪比我小!”
王风眨眨眼:“哦?那我问你,你多大?”
朱大志答:“二十二。”
许敬友刚想调侃几句,却被王风一本正经的语气堵了回来:“那你以后就叫三哥吧!我今年二十三。”
许敬友愣住,没反应过来。
“三哥!”
王风又催了一句。
许敬友嘟囔道:“三哥?你不是说你才二十吗?”
王风眼睛一瞪:“我啥时候说的?放屁,肯定是你听错了。我属狗,今年二十三。”
话音未落,还冲许敬友比了个瞪眼的架势。
许敬友缩了缩脖子,正想再辩两句,就听见朱大志憨憨地喊了一声:“三哥!”
老兵们自然是不买账的。
王风跟他们称兄道弟可以,可要他们叫一个新兵“三哥”?门都没有。
其实王风自己也没指望他们会真的叫,看来“三愣子”这个外号一时半会儿还甩不掉。
新兵这边倒没太多麻烦。
最难搞的许敬友和朱大志都被王风收服了,张口闭口“三哥”喊得挺顺,剩下两个新兵,许小和张二娃,年纪都比王风小,自然没有异议。
就在王风变聪明这事传开的第二天,他已经在三班五个新兵里坐稳了老大的位置,说话办事都带着点气势。
班长刘正看在眼里,本想找个机会训他几句。
部队不是搞小圈子的地方,但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也想不出该从哪儿开口。
最后只能安慰自己:三愣子人不坏,就算变聪明了,应该也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