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非不明白,而是骨子里那份军人的傲气,让他压根不愿低头去揣摩这些事。
在他眼里,战场才是军人的归宿,冲锋陷阵、挥刀杀敌才是本分,背后算计、拉帮结派,那是他最瞧不起的行径。
王风不再多想。
老团长活得坦荡,不懂这些暗流,反倒是种福气。
那便由自己来背负这些阴影,替他扫清前路的一切障碍。
那个王副军长,打仗时从不见身影,战后却步步高升。
名字听着威风,实则不过是个踩着别人功劳往上爬的角色。
胜利刚到手,他就冒出来摘果子,让人恶心。
这种人,死了也不值得惋惜。
可眼下,这人已摇身一变成了“王特派员”,藏得无影无踪。
王风纵有千般手段,也得先找到人才能动手。
他沉思片刻,想起老徐人脉广、消息灵。
找她问问,或许能摸到点线索。
……
四月中旬,386旅联合决死第一纵队、212旅,以及决死二、三纵队的部分兵力,整编为太岳纵队,专司太岳区域的军事防御与根据地建设。
司令员一职由陈旅长亲自挂帅。
因新三团提前行动,临汾早早落入手中。
这一变化,比王风记忆中的历史早了近四个月。
正是这四个月,救下了成千上万的百姓。
太岳地区迅速成为抗日根据地,战火未及蔓延,许多人因此免于流离失所。
在陈司令的统一调度下,岳南根据地逐步走上正轨。
防御工事层层推进,战士们闲下来就帮老乡开荒种地。
县城粮仓尽数敞开,种子一袋袋分发到农户手中。
不到半个月,荒土翻新,田垄成片,绿意初现。
若天公作美,秋收定是满仓金黄。
靠着这一季收成,百姓熬过寒冬不再是奢望。
军民并肩劳作,情谊也在泥土中生根发芽。
百姓看八路军,不再只是观望,而是真心拥护。
打土豪、分田产、送种子、修房屋,无论大事小情,只要开口,必定回应。
“你们是咱老百姓的队伍。”
这话在村村寨寨传开。
古语讲:“得民心者得天下。”
如今看来,一点不假。
百姓信任八路军,根据地便如春草疯长,根基越扎越深。
以临汾为中心,商贸恢复,市集重开,炊烟袅袅,人声渐沸。
一片新生气象,在这片土地上悄然铺展。
那一年,临汾城的老百姓,还有洪洞、古县、安泽周边村落的乡亲们,亲眼见证了战火中的生死更替。
他们心里牢牢刻下了一支特别的八路军部队的名字——新三团。
而在这支部队中,最让他们念念不忘的,是那个指挥若定的团长,王风。
人们后来得知,新三团打下临汾后,并未久留,反而带着整支队伍撤进了偏远的山沟里扎营。
原因只有一个:王团长不愿让成千上万的士兵驻进城中,打扰百姓生活。
听听吧,这样一支体恤民间疾苦的军队,谁能不心生敬意?
临汾方圆几十万民众,自此对新三团的感情格外深厚,那种发自肺腑的拥护,在整个部队系统里都少见。
王风的名字,也像火种一样传遍了四邻八乡。
男女老少皆知“王团长”三字,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为何他能如此声名远播?
这其中,竟还得“感谢”日方中将筱冢义男。
此人对王风恨之入骨,早在临汾周边十余座县城的街墙巷口,贴满了通缉令,画影图形,悬赏捉拿王风。
起初,赏格是十万大洋,提供线索者奖一万。
没过多久,不知何故,金额竟被抬到了十五万大洋。
这个数目,足以堆满一辆马车的银元。
日军并非未曾悬赏过其他抗日将领,但数额极少如此惊人,且对象多为高级军官。
而今,竟只为一名团长开出如此天价,足见他们在战场上吃过多少苦头,心中积怨有多深。
待日军退去,岳南根据地建立起来之后,当地百姓非但没有撕掉那些旧时的日寇告示,反而将其小心保存下来。
有的人家甚至把画像描摹一遍,或直接揭下张贴在自家门板上,当作门神供奉,祈求平安。
在他们眼里,能让敌人倾尽财力追杀的人,必定有震慑邪祟之力。
于是,临汾一带的说书人便抓住了这段奇事,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讲开来。
“王疯子闪电拿下洪洞”、“巧施离间计,一夜间连克三城”、“夜袭临汾,鬼神莫测”……这类段子口口相传,场场爆满。
更有人把故事编进皮影戏,幕布后灯光摇曳,一个手持双枪、身披斗篷的“王疯子”形象跃然而出。
据说,还有匠人专门雕刻了他的皮影,动作灵动,栩栩如生。
皮影戏里的形象终究是经过了夸张的勾勒,与真实面容相差甚远。
那影子上的人,黑发如针般根根挺立,眼睛硕大圆凸,目光中总带着凛冽寒意,最令人咋舌的是竟生出三颗头颅、六条臂膀。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当这个怒目横眉、三首六臂的“王疯子”甫一现身,对面十多个鬼子当场瘫软在地,抖如筛糠,跪地叩头不止,口中只喊饶命。
幕前的观众顿时哄堂大笑,笑声穿透了夜晚的寂静。
那些在战火中颠沛流离、饱受折磨的村民,终于在这片刻寻得一丝喘息。
他们笑着,笑到深处,眼角却滑下了滚烫的泪珠。
这般安宁与欢愉,他们早已不敢奢求,如今竟在一方布幕前悄然重现。
“王疯子同志啊,我们临汾的老少爷们,都记着你的好!”
说书人收起折扇,一声定音,故事就此落幕。
台下众人眼含热泪,掌声久久不息。
……
新三团驻地。
临汾防务移交总部后,王风最初战斗过的太岳村、小岳村、岳南村被选定为团部驻扎地。
整支队伍分散驻守于三村周边。
起初,王风建议村民们迁往县城,以为那里生活更有保障。
可大多数乡亲执意留下,哪怕县城不过几里之遥。
几位村长更是直言:“小鬼子被打跑了,住在哪儿不一样?村里有你们八路军在,心里才踏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