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相遇于角尖,虽有憾惜,但无灾祸。
含义: 相遇至极点(姤其角),如触角尖,难免憾惜(吝),但因处置得当,无咎。象征相遇过甚,需知止而退,可保平安。
上九故事:
蔡国宫廷采办的身份,如同一道金光闪闪的符箓,为逅打开了一扇通往权力与财富核心的大门。
昔日风尘仆仆的行商,如今身着丝帛官服,出入朱门甲第,周旋于公卿贵族之间。他的职责是为国君及宫廷采买珍稀物品,从南海珍珠到北地貂裘,从东海珊瑚到西域美玉。这份差事不仅俸禄优厚,更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人脉与信息。
起初,逅谨记本分,兢兢业业。他凭借多年行商练就的眼力和诚信,为宫廷觅得了不少真正的好东西,颇得蔡侯赏识。然而,宫廷终究不是市井,这里的规则远比等价交换复杂。
越来越多的宴请帖雪花般飞来。今日是司徒大人的寿宴,明日是司马公子的诗会,后日又是某位宠姬娘家兄弟的乔迁之喜。这些场合,觥筹交错,衣香鬓影,言谈间却暗藏机锋。
逅开始频繁出入这些高门大户的深宅大院。他见识了象牙箸、金叵罗,听惯了丝竹管弦、恭维奉承。起初的不适应,渐渐被一种身处权力边缘的微妙眩晕感所取代。他似乎触摸到了这个国家真正繁华的“角尖”。
姤其角——他已然邂逅了这际遇的顶峰,站在了看似风光无限的漩涡边缘。
这一夜,司空(掌管工程的最高长官)府邸夜宴,灯火通明,奢华更胜往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正酣。司空大人屏退了左右乐师,举杯环视在场为数不多的几位“心腹”宾客,最后目光落在了逅身上。
“逅采办,”司空大人面带红光,语气亲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你深得君上信任,采办之物,入库记录,皆由你经手。实不相瞒,近年来宫中几处殿宇修缮,耗资巨大,库府略有……嗯,不便细说之处。明日有一批‘特殊’的木石料入库,价值嘛……在账目上,只需你稍动笔墨,将其记为‘上上等’,价格自然……你懂的。”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诱人的筹码:“事成之后,不仅有你一份厚酬,我那不成器的侄儿,在司徒府担任的那个闲职,也可以挪一挪位置,空出来,我看逅采办你这样的干才,正合适。”
话音刚落,对面坐着的太仆(掌管车马的高级官员)冷哼一声,酒杯重重一顿:“司空大人好算计!逅采办,莫听他胡言。他那批木料,以次充好,中饱私囊,你若助他,便是欺君之罪!不如与我合作,我知你与城西那几家玉器商相熟,只需在下次宫中采玉时,将份额稍稍倾斜……日后军马采买的路子,我亦可为你引荐。”
两股无形的压力瞬间如巨石般向逅挤压而来。整个花厅安静得可怕,方才的和风细雨荡然无存,只剩下冰冷的权谋与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姤其角!他彻底被卷入了权贵角力的中心!这“角尖”锋利无比,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答应一方,必然得罪另一方,甚至可能卷入更深的派系斗争。两边都答应,则是脚踏两船,风险倍增。若两边都拒绝……
逅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无论选择哪一边,短期内或许能获得巨大的利益和更高的权位,但从此便将身家性命系于他人之手,成为党争的棋子。矿场的教训、商队被劫的经历,让他深知卷入不明漩涡的可怕。眼前的富贵,如同包裹着蜜糖的砒霜。
冷汗浸湿了内衫,但他面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他缓缓放下酒杯,站起身,对着司空和太仆各自深深一揖,姿态谦卑,语气却异常清晰坚定:
“司空大人、太仆大人厚爱,逅感激不尽。然,逅本一介行商,蒙君上不弃,委以采办之职,已是天恩浩荡。职责所在,唯有‘诚信’二字,不敢有丝毫欺瞒。账目记录,关乎国帑,必须据实以报;采买份额,自有规制,岂敢因私废公?二位大人所托,关乎律法纲纪,逅……实难从命,万望恕罪。”
他选择了第三条路——婉言推拒,坚守底线。
一瞬间,司空脸上的笑容冻结,太仆的眼神也变得锐利如刀。花厅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好,好一个‘诚信’!好一个‘据实以报’!”司空大人拂袖而起,脸色铁青,“逅采办清高,本官……高攀不起!”
太仆也冷笑一声,不再看他。
吝——憾惜,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他同时得罪了两位实权人物,未来的宫廷之路,势必布满荆棘。原先那些热情的笑脸,此刻多半会转为疏远甚至敌意。刚刚触及的“角尖”繁华,眼看就要成为镜花水月。
宴席不欢而散。
接下来的日子,印证了逅的预感。他在宫廷中的处境变得微妙而艰难。采办的差事虽未被明面剥夺,但过程处处受阻。申请款项被拖延,看中的货物总被横插一脚,甚至开始有一些关于他“倚仗君恩、目中无人”或“早年行商时不清不白”的流言悄然传播。
他仿佛置身于一张无形的大网之中,举步维艰。
夜深人静,他独坐灯下,抚摸着那枚改变他命运的“云雷含章佩”,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从野店拒诱,到低调藏玉,从矿场止损,到失货息争,再到瓜田获宝……每一次关键的抉择,核心无外乎“知止”与“守正”。
如今,再次站在命运的岔路口。
“角尖已触,锋芒刺骨。若贪恋些许风光,恐坠万丈深渊。”他喃喃自语,“姤其角,吝,无咎。 爻辞早已指明前路——知止而退,方可无咎!”
他做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决定。
次日,他沐浴更衣,郑重地向蔡侯呈上了辞表。表中,他言辞恳切,感谢君恩浩荡,继而以“才疏学浅,难堪重任,且近来体弱,恐误宫廷大事”为由,请求辞去采办一职,归乡静养。
蔡侯览表,颇为意外,再三挽留。但见逅去意已决,神态平静而坚定,知其心意已定,最终喟叹一声,准其所请,并念其献宝及任职期间的勤勉,赐下不少金帛,以彰其功。
消息传出,宫廷内外一片哗然。有人讥笑他愚蠢,到手的高位都不要;有人猜测他是否惹下了更大的麻烦,急于脱身;也有少数明白人,暗中佩服他的清醒与决断。
离京那日,天空飘着细雨。一辆朴素的牛车缓缓驶出都城城门,与来时官服骏马的风光截然不同。
一位早年结识、如今仍在宫中担任小吏的旧友闻讯赶来送行。他看着逅一身布衣,驾着牛车,忍不住扼腕叹息:“逅兄!何至于此啊!忍一时之气,便可享后半生富贵。如今辞官归去,前功尽弃,岂不可惜?”
逅坐在车辕上,望着烟雨迷蒙中的巍峨城郭,脸上露出释然的微笑。他拍了拍旧友的肩膀,平静地说道:
“兄台好意,心领了。然而,姤角之吝,胜于卷入无咎。 那角尖之处的风光,看似耀眼,实则烫手。我本是行商之人,能得此一段际遇,已是侥天之幸。如今急流勇退,保全的不仅是性命,更是心安。看似舍弃,实为获得。”
说罢,他挥动鞭子,牛车吱呀作响,缓缓融入了雨幕之中,将那权力与繁华的漩涡,彻底抛在了身后。
无咎——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姤其角”的危险,并果断地“知止而退”,从而成功避开了必然随之而来的更大灾祸,保全了自身。
归乡后,逅并未沉寂。他用多年的积蓄和宫廷的赏赐,在家乡开设了一所小小的“商塾”。他不教人如何钻营取巧,而是将自己半生行商、阅人无数的经历,尤其是对“姤卦”——相遇之道——的深刻体悟,编成教材,倾囊相授。
他从“系于金柅”的初始克制,讲到“包有鱼”的低调敛藏;从“臀无肤”的艰难止损,讲到“包无鱼”的坦然处失;从“以杞包瓜”的修德待机,最终讲到“姤其角”的知止而退。
他的故事与智慧,吸引了不少年轻学子和平民商人。他告诉他们,人生无处不“姤”,机遇与风险如同双生之子。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捕捉每一次机遇,而在于懂得分辨,懂得克制,懂得在巅峰处清醒,在诱惑前止步。
他晚年生活平静而充实,儿孙绕膝,受人尊敬,得以平安终老。
回首一生,那一次次或吉或凶的“邂逅”,最终都化为了他生命画卷上浓淡相宜的笔墨。而最后那看似遗憾的“姤其角”之退,恰恰成了他整个际遇篇章中最具智慧、也最圆满的句点。
通过逅在担任宫廷采办达到际遇顶峰(姤其角)时,被卷入权贵斗争漩涡,被迫站队。他坚守诚信底线,婉拒双方拉拢,虽因此得罪权贵、前途受阻、憾惜难免(吝),但也因此避免了陷入更深党争、招致杀身之祸的危险。最终,他深刻领悟“角尖之危”,主动急流勇退,辞官归乡。通过开设商塾传授际遇智慧,得以平安终老(无咎)。生动阐释了姤卦上九爻辞“姤其角,吝,无咎”的终极智慧。当人生的邂逅(姤)达到极致、身处繁华与风险的顶峰时,必须保持极致的清醒与克制。认识到“相遇过甚”带来的潜在危机,主动选择“知止而退”,甘受一时之憾惜,方能规避覆亡之祸,保全根本,实现真正的善终。这最后一步的“退”,往往比任何一次“进”更需要智慧和勇气,为整个姤卦的相遇之道画上了圆满而深刻的句号。
故事总结与卦象启示
逅从系柅避凶、包鱼低调、臀伤止步、失鱼不起凶、含章得天降到角吝知退的历程,深刻演绎了姤卦“姤,遇也,柔遇刚也”的深意。它展现了相遇之道的双面性:机遇与风险并存,需以刚健之心应对柔顺之势,警惕阴柔过盛,方能化险为夷。
代表的当前状态: 姤卦代表一种不期而遇、邂逅、际遇的状态。当前局面可能遇到新机会、新人物或意外事件,但需辨明吉凶。气氛是动态而不确定的,强调随机应变,但需防止阴柔之力扩散。
后期发展的方向:
克制自守: 相遇初期要“系于金柅”,守持正固,防“羸豕”之躁,可获吉祥。
低调受益: 若得“包有鱼”之利,需隐敛处理,“不利宾”,以免招妒。
忍耐缓行: 遇“臀无肤”之困,行动“次且”时,当止则止,厉中求无咎。
坦然处失: 若“包无鱼”,切忌“起凶”,得失无常,强争反凶。
修德待机: 至“以杞包瓜”时,内含章美,自会“有陨自天”,得意外之吉。
知止而退: 相遇至极“姤其角”,虽有憾惜,但知退可无咎。
姤卦的整体指引是: “姤,女壮,勿用取女。”核心在于 “遇” 与 “防” 。相遇之道,贵在顺势而为,但需警惕阴柔过盛(女壮)。不宜主动迎合或轻信(勿用取女),而应以刚健(乾)之心行柔顺(巽)之事,保持警觉,明辨得失。只要守持中正,克制躁动,就能在邂逅中把握机遇,避免凶险。姤卦之道,是际遇中的平衡智慧,重在知几知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这本易经超有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