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将计就计
阿尔卑斯山的晨曦透过指挥中心的防弹玻璃,在凌风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整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但目光依然锐利如鹰。全息投影台上,南美地区的灰色光点如同未愈的伤疤,提醒着他们刚刚遭受的损失。
“我们不能再被动反应了。”
凌风的声音在空旷的指挥中心回荡,打破了长达数小时的沉默。
普莱斯从战术地图前抬起头,他的姿态依然挺拔,但紧绷的下颌线泄露了内心的压力。
“你有什么想法?”
凌风操作控制台,调出“缪斯”已知的活动模式分析。
“他们总是能预判我们的行动,仿佛在阅读我们的思维。但这次...”
他的手指在全息投影上划出一道弧线,“我们要让他们读到我们想让他们读到的内容。”
公爵快步走近,手中拿着刚刚解密完毕的数据板。
“我分析了最近三次遭遇战的模式。‘缪斯’不只是预知我们的行动,他们似乎对我们的通讯协议和决策流程极其熟悉。”
“有多熟悉?”普莱斯皱眉问道。
“熟悉到令人不安的程度。”
公爵调出一系列数据,“他们能够准确预测我们的小队编成、装备选择,甚至撤退路线。这已经超出了普通情报工作的范畴。”
凌风若有所思地点头:“那么,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完美’的目标。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诱饵。”
他调出全球情报网络的状态图,指向中欧地区的一个蓝色光点。
“尼古拉斯·布鲁姆刚刚报告,他发现了一笔异常的资金流动,指向柏林的一家科技公司。据称,那里藏有‘缪斯’的某个数据中枢。”
普莱斯立即明白了凌风的意图:“太明显了。如果连我们都能如此轻易地发现,那很可能是个陷阱。”
“正是如此。”
凌风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但我们要做的不是避开这个陷阱,而是走进去——用我们自己的方式。”
接下来的六个小时,“权杖”总部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般全速运转。
凌风的计划复杂而危险,需要多个部门的精密配合。
技术团队开始精心编织一个虚假的行动计划:一支由十二名精锐组成的突击队,配备标准装备,计划在次日凌晨突袭柏林的目标准备。
所有的通讯都使用“权杖”的常规加密频道,内容故意包含足够的技术细节,使其看起来真实可信。
与此同时,另一支真正的行动小组正在秘密组建。由普莱斯亲自挑选的六名最可靠的队员,他们将使用全新的装备和通讯协议,执行真正的任务——监视并追踪那些前来“迎接”佯攻小组的“清洁队”。
“所有设备都要更换,”凌风在战前简报中强调,“包括武器、通讯器材,甚至制服材质。我们要假设‘缪斯’对我们的一切了如指掌。”
公爵点头:“已经准备了实验性的装备。低频脉冲通讯器,热能屏蔽服,还有...”
他停顿了一下,“一些刚从实验室出来的新玩具。”
当夜幕再次降临时,两支小队同时出发。佯攻小组大张旗鼓地搭乘军用运输机前往柏林,而真正的监视小组则通过更隐蔽的路线,使用民用交通工具分散潜入。
凌风站在指挥中心的全息投影前,注视着两个小组的实时位置。
佯攻小组的信号明亮而清晰,而监视小组的信号则几乎不可见,使用了全新的隐身技术。
“佯攻小组已抵达预定位置,”通讯官报告,“等待进一步指令。”
凌风深吸一口气:“按计划进行。”
在柏林郊区,佯攻小组开始向目标建筑推进。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被精心设计,既专业又符合“权杖”的典型行动模式。
通过他们随身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指挥中心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过程。
目标建筑是一栋普通的办公楼,外表毫无特色。但当小组接近时,凌风注意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所有的监控摄像头都微妙地调整了角度,追踪着队员们的移动。
“他们已经在里面了。”凌风低声道。
果然,当佯攻小组突破建筑入口的瞬间,三支“清洁队”从不同的方向突然出现,形成了完美的包围圈。
他们的行动协调得天衣无缝,仿佛早已排练过无数次。
“接触!我们被伏击了!”佯攻小组长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来,伴随着激烈的交火声。
凌风紧握拳头,强迫自己冷静观察。全息投影上,代表佯攻小组的蓝色光点正在迅速减少,而代表“清洁队”的红色光点则如同捕食的狼群般收缩包围圈。
“监视小组,报告情况。”他命令道。
普莱斯的声音从加密频道传来,平静而坚定:“我们已锁定四个‘清洁队’的运输工具。他们使用改装过的民用车辆,但内部装备明显是军用级别。正在部署追踪器。”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分成了多个画面:一边是佯攻小组的绝望抵抗,另一边是监视小组的隐秘行动。
这种对比让每个人都感到一种无力的愤怒。
“佯攻小组伤亡超过百分之五十,”通讯官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情绪,“请求批准撤离。”
凌风闭上眼睛,汉森和其他阵亡战友的面容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然后他睁开眼,目光坚定:“批准撤离。执行b计划。”
在柏林,残余的佯攻小组开始向预定撤退点移动,而“清洁队”则紧追不舍。
这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撤退路线特意经过监视小组预先设伏的区域。
当“清洁队”的车辆穿过一条狭窄的街道时,监视小组部署的微型无人机悄然附着在了车底。这些无人机使用特殊的磁性固定装置,几乎不可能被常规检查发现。
“追踪器已部署,”普莱斯报告,“所有四个目标均已标记。”
就在这时,情况突然发生变化。
一支“清洁队”没有继续追击佯攻小组,而是突然转向,径直朝监视小组的藏身位置驶来。
“他们发现我们了!”一名监视小组成员惊呼。
普莱斯立即下令:“分散撤离!按预定方案执行!”
凌风在指挥中心目睹这一切,心中一惊。
这不在计划之中。“缪斯”似乎察觉到了他们的双重计划。
“空中支援立即出动!”他命令道,“保护监视小组撤离!”
在柏林街头,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骤然升级。
监视小组利用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分散撤离,而“清洁队”则展现出令人震惊的追踪能力,无论监视小组如何变换路线,他们总能迅速跟上。
“他们不是在追踪我们,”普莱斯在奔跑中喘息着报告,“他们是在驱赶我们。像牧羊人驱赶羊群一样。”
凌风立即调出柏林的地图,分析着监视小组的移动模式和“清洁队”的部署。
普莱斯是对的——“清洁队”不是在盲目追击,而是在有意识地将监视小组逼向某个特定方向。
“所有单位注意,改变撤离路线,”凌风通过加密频道下令,“他们想把你们引向陷阱。”
但为时已晚。
当监视小组试图转向时,发现所有的退路都已被新出现的“清洁队”封锁。他们被完全包围在了一个废弃的工厂区内。
“我们被包围了,”普莱斯的声音依然冷静,“建议启动应急协议。”
凌风的心沉了下去。应急协议意味着放弃所有装备和数据,尽可能地分散突围,生存几率不足百分之二十。
就在他准备下达这个艰难命令时,公爵突然喊道:“等等!我有个想法。”
他快速操作控制台,调出一组数据:“根据我们对‘缪斯’行为模式的分析,他们极度依赖数据和模式识别。如果我们能创造一个他们无法理解的随机事件...”
“说具体点。”凌风催促道。
公爵的眼睛闪闪发光:“柏林消防部门今晚在附近区域有预定的演习。如果我们能...加入一些干扰。”
凌风立即明白了公爵的意图。他接通了与德国联邦情报局的秘密联络频道,简短地说明了情况。
几分钟后,柏林夜空突然被数十个移动的光点照亮——消防部门的无人机群意外地改变了演习路线,正好飞越工厂区上空。
同时,工厂区周围的多个消防警报被触发,刺耳的警铃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明显打乱了“清洁队”的节奏。他们的包围圈出现了短暂的混乱,无人机群和警报系统干扰了他们的传感器和通讯。
“就是现在!”普莱斯抓住机会,带领监视小组从包围圈的缺口突围。
五分钟后,监视小组成功摆脱了追击,与接应的车辆会合。当他们终于安全撤离时,指挥中心爆发出短暂的欢呼,但很快又恢复了严肃的气氛。
佯攻小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十二人中有七人阵亡,两人重伤。
但监视小组成功地在四辆“清洁队”的车辆上部署了追踪器,并且全员安全撤离。
“追踪信号稳定,”技术官报告,“所有四个目标都在移动中,方向一致...他们在前往汉堡港。”
凌风凝视着全息投影上那四个移动的红点,心中混合着胜利的喜悦和沉重的代价。他们终于获得了直接追踪“清洁队”的机会,但这胜利是用七名勇敢队员的生命换来的。
“监控所有前往汉堡港的船只,”他命令道,“我要知道他们最终的目的地。”
普莱斯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带着战斗后的疲惫:“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凌风。这次他们几乎反过来算计了我们。”
凌风点头,即使知道普莱斯看不见他的动作。“但他们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低估了我们的学习能力。”
他调出这次行动的全部数据,开始仔细分析“清洁队”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动作。
在这场无形的战争中,每一个接触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当晨曦再次降临时,凌风依然站在指挥中心的全息投影前。那四个红点已经抵达汉堡港,正在登上一艘货轮。根据数据库,这艘货轮的注册地是巴拿马,但真正的所有者仍然成谜。
“目标已登船,”公爵报告,“货轮预计在一小时后起航,目的地...未知。”
凌风的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那么我们就跟着它,看看它最终会带我们到哪里去。”
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而“权杖”刚刚下出了第一步真正的反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使命召唤,我成立了幽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