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新日
吴亮撤兵了。
那三千在朔州城外蹲了快一个月的“协防”军,走的时候比来时快了十倍。营寨拆得干干净净,连根像样的木头都没留下,仿佛生怕慢了一步,城头那些黑黝黝的炮管子就会再次发出雷霆之怒。据说领兵的吴将军回去后就“病”了,闭门谢客,谁来也不见。
两位钦差大人也没了声响,王太监走的时候,脸白得跟纸一样,上车时腿都是软的,得让小太监搀着。周侍郎倒是还想强撑场面,放了几句“尔等好自为之”的狠话,可那眼神里的惊惶藏都藏不住,上马时差点踩空了马镫。
朔州城,彻底清净了。
城西,新划出来的“军工坊”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拉风箱的呼哧声日夜不息。
石头顶着一头乱发和两个黑眼圈,兴奋地冲到镇抚衙门,连礼都忘了行,扯着嗓子就喊:“先生!成了!第一条炮管……不,是第一条‘大将军’的标准生产线,弄出来了!”
陈小乐正在看各地送来的垦荒进度报告,闻言抬起头:“哦?仔细说说。”
“就是按您说的那个‘标准化’的法子!”石头激动地比划着,“俺们弄出了统一的模具和量具,炮管多厚、药室多大……还有就是里面那圈螺旋纹路怎么刻,全都有死规矩!不同作坊出来的零件,到时候都能凑到一块儿,拼出一门完整的炮来!以后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一门一个样,全凭老师傅的手感了!”
陈小乐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这才是他想要的东西。一门炮的威力是有限的,但一套能稳定、批量生产火炮的工业体系,其力量是无限的。
“好!石头,你们立了大功!”他重重拍了拍石头的肩膀,“这条生产线,就是咱们未来最强的底气!”
同一天,朔州格物书院门口,也挤满了人。
柳轻尘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衫,站在台阶上,面前摆着一摞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封面上是四个端正的大字——《新学蒙求》。
“今日,我朔州格物分院,《新学蒙求》第一册,刊印已成!凡我书院学子,皆可凭工分领取!”柳轻尘声音清朗,带着一股扬眉吐气的意味。
孩子们欢呼一声,迫不及待地排队上前领书。翻开书页,里面不再是拗口难懂的经义,而是配着简单图画的日用文字,“锄”、“犁”、“算”、“测”,还有浅显的算术歌诀和物理常识。
朗朗的诵读声从书院里传出来,飘荡在朔州城的街道上,与匠作营的锤击声、供销社门口人群的嘈杂声混在一起,交织成一曲古怪却又充满生机的交响。
傍晚,陈小乐收到了一封来自清河的密信。
是苏小小的笔迹,信里照例简洁地汇报了清河工坊的运转、“游学宣讲队”在周边州府扎根的情况,以及应对周家舆论的一些进展。
信的末尾,却与往常不同。没有署名,也没有日期,只是安静地躺着一朵被仔细压干、依旧能看出淡粉色的桃花瓣。旁边有一行小字:
“清河春深,念君安好。新学蒙求已成,天下种子已播。”
陈小乐拿起那朵干花,在指尖轻轻捻动,仿佛能闻到遥远清河岸边,那带着暖意的春风和桃李的芬芳。他刚毅的脸上,线条不自觉地柔和了几分。他将花瓣小心地夹回信纸,妥善收好。
夜色渐浓。
陈小乐独自一人,登上了朔州北面的城墙。这里曾经是抵御黑狼部的最前沿,如今,墙垛上还留着昔日烽火的痕迹,但指向的威胁,已然不同。
他扶着冰冷的墙砖,极目远眺。脚下,是朔州城星星点点的灯火,更远处,安远镇的方向也隐隐有光芒透出,这两处光点,已然通过条条新建的道路和无形的工分体系,连成了一片。
寒风掠过墙头,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他沉默地站了许久望向南方那片无边的黑暗,那里是京城,是旧秩序的中心。
“是时候了。”他轻声自语,声音不大,却像一颗投入古井的石子,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城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这个师爷很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