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的余温尚未散尽,前往那处旧址的轿车里,气氛却已降至冰点。
旅长端坐在后排,双手平放在膝上,目光凝视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他一言不发,那张在酒桌上还带着几分柔和笑意的脸,此刻已重新变得如同花岗岩般坚硬。
赵刚坐在他身旁,同样保持着沉默。他知道,对于旅长这一代人而言,有些伤疤,哪怕已经结痂,也绝不能触碰。而他们现在要去的地方,就是那道最深、最痛的伤疤的源头。
车队穿过繁华的新华大道,拐入一片僻静的区域。这里的景象与外面生机勃勃的建设场面截然不同,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一股陈腐而阴冷的气息。
最终,车队在一片开阔的广场前缓缓停下。
旅长推开车门,站在这片土地上。
眼前的一切,都与他记忆中的影像资料截然不同。
所有象征着军国主义的鸟居、神殿、石灯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
地面被夷为平地,重新铺设了灰黑色的地砖,空旷得让人心头发慌。
在这片巨大的空地中央,矗立着一座全新的建筑。
那是一座通体由纯黑色大理石构成的庞然大物。建筑的设计没有任何多余的线条与装饰,只有冷硬的几何结构,棱角分明,像一座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巨大墓碑。
它无声地矗立在那里,吞噬着周围的光线,散发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建筑的正上方,用金属字体,镌刻着三行文字。
最上方,是七个苍劲有力的汉字。
【战争罪行反思馆】
下方,则是对应的日文与英文。
旅长收回目光,迈开沉稳的步伐,向着那洞开的入口走去。
赵刚紧随其后,充当着无声的向导。
踏入馆内的瞬间,外界的阳光与喧嚣被彻底隔绝。
一股混杂着尘土与钢铁气息的空气迎面扑来。
馆内光线昏暗,只有几束冷白色的光束从高高的穹顶打下,精准地照亮着下方的陈列物,营造出压抑而肃杀的氛围。
入口正对着的,是一面顶天立地的巨大墙壁。
墙壁上没有文字,只有无数张密密麻麻的、黑白色的遇难者照片。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嗷嗷待哺的婴孩,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也有满脸惊恐的妇女。
他们每一个人的面孔都清晰可见,那数以万计的目光,跨越了时空,无声地注视着每一个进入这里的人。
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跟在旅长身后的几名警卫员,呼吸都为之一滞。
旅长在这面墙前,站了足足一分钟。
他那双放在身侧的手,已经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
赵刚引着他,走向第一个展厅。
展厅的入口处,用血红色的字体写着主题——“侵略的铁证”。
这里陈列的,全是从敌人内阁档案库和防卫省资料馆中找出的、无可辩驳的侵略证据。
泛黄的大陆令,详细规划了侵略步骤的“国策基准”,裕仁亲笔签署的嘉奖令,以及一张标明了资源掠夺计划的华夏地图。
每一份文件,都像一把沾满了血的尖刀。
旅长缓缓走过一个个玻璃展柜,他的脚步很慢,目光扫过每一份文件,每一个字。
第二个展厅,名为“暴行的记录”。
这里的气氛更加压抑。
展出的不再是文件,而是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实物。
一把在南京犯下累累罪行的“百人斩”军刀,刀刃上还残留着洗不净的暗红色锈迹。
一件从731部队遗址挖出的、用于进行活体实验的手术工具,冰冷的金属闪烁着非人的寒光。
一整面墙的照片,记录着被焚毁的村庄,被破坏的家园,以及那些被残忍杀害的同胞。
其中一张照片上,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正坐在废墟旁,守着亲人的尸体嚎啕大哭。
旅长停在那张照片前,凝视着那个孩子撕心裂肺的面孔。
胸膛开始剧烈地起伏,厚重的呢子军装也无法掩盖他身体的微颤。
他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想起了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战友,想起了这个民族百年来流淌的血与泪。
赵刚在一旁轻声开口,打破了死寂:“这些照片和实物,我们都做了最高清晰度的备份。以后,它们会成为樱花省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内容。”
旅长没有回应,沉重地点了点头,继续向前走。
最后一个展厅,名为“历史的审判”。
这个展厅的风格截然不同。
它像一个黑色的放映厅。
正中央,循环播放着一段影像资料。
那是从“天眼”卫星的视角,记录下的“三日凌空”的全过程。
旅长抬起头,看到了三枚“神罚之矛”如同上帝的惩戒,拖着长长的尾焰,从黑暗的宇宙中呼啸而下,精准地刺入这座岛屿的心脏。
他看到了大地在瞬间被撕裂,冲击波如同涟漪般扩散,将城市夷为平地。
最后,画面切换为地面视角。
无数穿着黑色作战服的净化者部队,踏上这片死寂的土地,执行着最后的清理。
影像无声,但那毁天灭地的力量,却比任何声音都更加震撼。
赵刚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平静而坚定:“我们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就是要让他们的后代,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永远记住发动侵略战争的代价是什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绝不能给他们忘记的机会。”
旅长在馆中,整整走了一个小时。
从始至终,他一言未发。
他的内心,正经历着外人无法想象的惊涛骇浪。
这里展示的一切,那些苦难,那些罪证,那些仇恨,正是他与他那一代人,为之奋斗一生、抛头颅洒热血,想要彻底终结的东西。
而今天,他亲眼看到了这个终结。
以一种他从未想象过的方式。
走到纪念馆的出口,光线重新变得明亮起来。
出口处,摆放着一张厚重的红木桌子,上面放着一本摊开的、几乎有一尺厚的留言簿。
留言簿上,已经写满了一页页激愤或悲痛的文字。
“血债血偿,大仇得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安息吧,同胞们!我们胜利了!”
赵刚从一旁的笔筒里,取出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拧开笔帽,恭敬地递到旅长面前。
旅长沉默地接过笔。
他站在桌前,低头看着那本厚重的留言簿,久久没有落笔。他握着笔的手,很稳,稳得像一座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终于,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没有写长篇大论的感想,也没有写慷慨激昂的口号。
他将胸中积郁的所有悲怆、愤怒、欣慰与豪情,尽数灌注于笔尖。
在洁白的纸页正中央,一笔一划,用力地写下了四个大字。
永世不忘。
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仿佛是用鲜血与钢铁铸成,带着千钧之重,深深地烙印在了纸上。
写完,旅长将笔轻轻地放回桌面,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
他转过身,大步走出了纪念馆,重新站在了阳光之下。
刺眼的阳光让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樱花香气的空气,再缓缓吐出,仿佛要将胸中一个小时积攒下来的所有阴郁与沉重,全部排出体外。
他对天,对地,也对自己和所有牺牲的战友,立下了无声的誓言。
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土地上,绝不会再重演。
结束了这次沉重的参观,旅长一行人回到了下榻的住所。
当晚,就在众人准备休息时,指挥部的机要秘书送来了一份紧急通讯请求。
凌天从“井冈山”号航空母舰上,发来了加密通讯。
会议室里,凌天的身影出现在巨大的屏幕上。
他的神情严肃,目光扫过在座的旅长、赵刚、李云龙和丁伟。
“各位首长,这次访问的成果,令人振奋。”凌天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来,“现在,我提议进行本次访问的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议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抗战!我的金手指是整个国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