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的苍鹰振翅掠过雪雾时,顾微尘睫毛轻颤。
积雪压在眼皮上的重量忽然变轻了,像是被谁轻轻拂去。
她缓缓睁眼,入目是铅灰色的穹顶,与前世博物馆的天窗重叠——那里曾漏进过无数束光,此刻却落着细碎的雪粒,凉丝丝砸在她鼻尖。
她动了动手指,指节间的积雪簌簌滑落。
体温正从掌心漫开,将肩头的雪堆融成水,顺着发梢滴进颈后,像极了前世补瓷时,滴在陶片上的修复液。
这让她想起陶知说过的话:“仙姑的血是温的,连雪都要化在她身上。”
远处传来闷响。
她侧耳,听出是冰川崩裂的震颤。
一道银亮的水流自山腹涌出,在雪地上蜿蜒成线,恰好接上半月前她用破铁锅引温泉时留下的浅沟。
水浪撞在碎石上,溅起的水珠在她脚边打了个旋,又顺着她鞋尖的旧纹路流走。
“原来不是我唤醒了它......”她低头盯着那水流,喉间溢出一声轻语,“是它记得我停顿的节奏。”
前世修复宋代钧窑笔洗时,她总在每道裂纹前停三息,等釉色与胎体“商量”好愈合的方向。
此刻山腹里的水脉,竟也循着她当年引泉时的呼吸频率,重新漫过了旧痕。
她扶着雪坡坐起,棉麻袖口沾了雪水,在腕间洇出深色的痕。
这衣裳是山脚下张婶硬塞给她的,说是“仙姑穿得太素,该添件暖的”。
此刻布料贴着皮肤的触感,比任何灵力护罩都让她安心。
南行的路比想象中松软。
她没有御空,也不踩剑,只像寻常行脚客般沿着山径走。
路过第一个村落时,听见墙根下传来“叮叮”的脆响——三个孩童蹲在泥地上,用碎陶片划着歪歪扭扭的纹路,正是素胎瓮上的云雷纹。
“阿弟慢些!”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拍开弟弟的手,“仙姑补瓮时说,每道纹要转三个弯,像溪水绕石头。”
顾微尘脚步顿住。
她望着陶片在泥地上划出的浅痕,想起自己在瓮上落针时,确实会让银线在裂纹处绕三圈。
那时陶知总说她“固执得像块老玉”,此刻倒成了孩子们的游戏规矩。
村头老槐树下,李老爹正蹲在灶前煮粥。
他举着木勺,在铁锅沿上轻敲三下,笑着对围过来的孙儿说:“这是请灶神听火呢!
仙姑说过,火要像呼吸,急不得。“
粥香混着松枝燃烧的气味漫过来。
顾微尘站在篱笆外,看炊烟在屋顶打了个旋,又顺着她的发顶飘向山尖。
她的嘴角动了动,终究没上前。
从前她总怕自己的存在是打扰,如今才明白,最温柔的“不打扰”,是让他们自然生长出属于自己的“记得”。
行至第七夜,她宿在荒野古亭。
天阴得沉,像是随时要泼下暴雨。
路过的挑担村民硬塞给她一把油纸伞,伞骨雕着并蒂莲,是镇上绣娘的手艺。“姑娘家的,淋了雨要受寒。”老妇把伞柄往她手里按,掌心的茧子蹭得她手背发痒。
顾微尘垂眸看伞面的红梅,想起陶知熔银时说的“旧物要接着活”。
她轻轻推回伞:“我不怕湿。”
雨是后半夜来的。
第一滴雨砸在亭角铜铃上时,顾微尘正合眼假寐。
雷声在头顶炸响的刹那,她忽然睁开眼——不是被惊的,是听见雨帘里有织机穿梭的轻响,混着石磨碾谷的嗡鸣,还有柴火噼啪的爆裂声。
这些声音像被一根无形的线串着,随着她的呼吸起伏。
她坐起身,伸手接住一滴雨。
雨水在指尖凝而不落,顺着掌纹滑向腕间,又在离皮肤半寸处突然转向,沿着她手臂划出一道透明的弧。
抬头望去,头顶三尺的雨帘竟分成了两瓣,像被谁用琉璃碗倒扣着,将她罩在无雨的圆里。
这不是法术。
她能感觉到,雨丝是自己“选择”绕开的——就像素胎瓮主动震颤,像山泉水记着她的呼吸,像孩童们自发模仿瓮纹。
万物在与她共处的岁月里,悄悄记住了她存在的“频率”,此刻正用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式,回赠一份守护。
她重新躺下,听着雨声在“穹顶”外织成密网,而体内的道基像块被温养多年的老玉,每一丝纹路都泛着暖光。
睡意漫上来时,她听见自己的心跳,与远处的织机、石磨、柴火,同频共振。
次日清晨,她在亭柱根部发现了那些同心圆纹。
泥土被雨水泡得松软,湿润的表层浮着一圈圈细密的波纹,从她昨夜躺卧的位置向外扩散,像年轮,又像音波。
她蹲下身,指尖轻轻触碰最里圈——纹路的间距与她昨夜的心跳节奏分毫不差。
“原来如此。”她笑了。
前世修复文物,她靠银针对准每道裂纹;如今无需动手,她的呼吸、心跳、甚至睫毛颤动的频率,都成了最精密的“修复仪”。
存在本身,就是与天地对话的方式。
七日后的断桥残渡,老艄公的船桨搅碎了她的思绪。
“这河性怪得很。”老人裹着油布衫,皱着眉划桨,“前几年浪能掀翻竹排,如今倒跟着人脚步走——姑娘你看,这漩涡,方才还在船边打转,你一坐下,它倒退开了。”
顾微尘低头看自己的右手——不知何时又习惯性按在膝头,连点了三下。
这是前世补瓷时校准呼吸的老动作,没想到竟成了安抚河浪的暗号。
船身轻震,原本湍急的水流忽然温顺起来,载着木船稳稳滑向对岸。
她离船时,老艄公还在嘀咕:“怪了,这船行得比往年秋汛还稳......”
雨雾漫上来,模糊了老人的面容。
顾微尘回头望了一眼,见船后的水面浮着一圈圈涟漪,正随着她的脚步扩散。
那涟漪不似风推,不似鱼跃,倒像一句没说完的话,轻轻撞在她心尖。
风里忽然飘来一缕松木香。
她驻足,嗅着那熟悉的气味——是陶知常烧的防书虫熏香。
前世补书时,她总说这味道“能让纸页安心”,此刻却在这荒野雨雾里飘得清浅,像谁在远处轻轻唤她。
顾微尘抬袖擦了擦发梢的雨珠,继续向南。
她不知道,千里外的山村里,陶知正捧着熔铸好的无锋小铲,站在新刻的“执尘碑”前。
铲背的云雷纹映着阳光,与碑座下的银线交叠,像一根悄悄生长的根须,正顺着山风,朝她南行的方向,缓缓延伸。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执尘仙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