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协,三造大汉

人间一芥

首页 >> 我,刘协,三造大汉 >> 我,刘协,三造大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一戟平三国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云霄之君临天下锦衣夜行穿越医女嫁贤夫权柄大明赘婿幕府将军本纪即鹿
我,刘协,三造大汉 人间一芥 - 我,刘协,三造大汉全文阅读 - 我,刘协,三造大汉txt下载 - 我,刘协,三造大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2章 春秋明义与青灯夜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刘协依旧每日摆弄着他的蝈蝈笼,记录着那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鸣叫数据。

衣带诏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被他暂时用“拖延”和“引导”冷却下来,但余温犹在,时刻可能复燃。董承那边,按照他的指示,开始尝试使用简易密语进行联络,行动也更为隐秘。然而,刘协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想要真正破局,必须落定关键棋子。

关羽,便是眼下最重要,也最难攻克的一环。

机会的来临,往往带着几分偶然与必然的交织。

这一日,曹操难得亲自入宫禀报军务,主要是官渡前线的僵持状况,言语间虽极力掩饰,但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凝重,依旧被刘协精准捕捉。他知道,曹操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后方,尤其是天子以及天子可能影响的势力,会更加敏感,也会更加……“宽容”,某些看似无关痛痒的举动,以彰显其“胸襟”。

就在曹操奏报完毕,准备告退时,刘协状似无意地提起:“近日读《春秋》,见微言大义,心有所感,却无人可质疑问难,深以为憾。听闻曹爱卿麾下有关云长将军,深谙《左氏春秋》,不知……朕可否召其入宫,切磋请教一二?”

曹操脚步一顿,锐利的目光在刘协脸上扫过,似乎在判断这请求背后的意图。召见关羽?一个武夫,即便好读《春秋》,又能与天子“切磋”出什么?是这小皇帝真的无聊到要找武将谈经论道,还是别有用心?

刘协坦然迎着曹操的目光,脸上只有期待和一点点被审视后的“不安”:“若……若曹爱卿觉得不便,便算了。朕也只是……一时兴起。”

曹操沉吟片刻。关羽是他极力想要笼络的人才,如今软禁在许都,赐以厚禄豪宅,却始终未能得其真心。若天子以请教《春秋》为名召见,或许能彰显自己对其的重视与信任,间接安抚关羽?且在自己严密掌控的宫中,一次短暂的会面,又能掀起什么风浪?相较于可能存在的微小风险,展示自己“用人不疑,容人之量”的收益似乎更大。

“陛下潜心向学,乃社稷之福。”曹操脸上露出笑容,“云长确实雅好《春秋》,臣这便安排,请云长入宫,与陛下讲论经典。”

“多谢曹爱卿!”

曹操拱手离去,眼神深处那一闪而过的算计,并未逃过刘协的眼睛。

会面定在三日后的夜晚,于宫中一处僻静的偏殿。曹操明面上只派了数名侍卫在外围“护卫”,实则暗中的监视只多不少。刘协心知肚明,他并不指望一次谈话就能扭转乾坤,他要做的,是在关羽心中种下一颗不同于“忠刘”亦不同于“忠曹”的种子。

夜幕降临,偏殿内只点了数盏青灯,光线昏黄,将殿内陈设的影子拉得悠长。刘协特意换了一身素净的常服,摒退了所有内侍,独自坐在案前,面前摊开的正是那部《春秋左氏传》。

关羽在侍卫的引领下,大步走入殿中。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即便身着曹操所赐的锦袍,眉宇间那股睥睨天下的傲气与沉静如渊的孤高,依旧扑面而来。

“臣,关羽,叩见陛下。”他行礼的姿态不卑不亢,声音洪亮,带着金属般的质感。

“关将军快快请起!”刘协立刻起身,亲自上前虚扶,“深夜劳烦将军入宫,是朕冒昧了。实在是近日读《春秋》,心有所惑,想起将军乃此道大家,故而不揣冒昧,请将军前来一叙。”

他表现得完全像是一个好学的弟子,而非高高在上的帝王。这种姿态,让原本心存戒备的关羽,神色稍稍缓和了些许。

“陛下过誉,臣不过一介武夫,粗通文墨,岂敢称‘大家’?陛下若有垂询,臣必知无不言。”关羽语气依旧平淡。

刘协引关羽至案前坐下,亲自为他斟上一杯清茶——这是他利用“皇商”渠道弄来的、经过简单炒制的新茶,而非当下流行的羹饮。茶汤清冽,香气虽不浓郁,却别有一番清雅韵味。

“将军请用茶。”刘协将茶盏推过去,随即指着摊开的书卷,“朕近日读至‘郑伯克段于鄢’,心中感慨良多。郑庄公雄才大略,克段叔于鄢,稳固君位,看似英明。然,其对母姜氏‘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之誓,是否过于绝情?《春秋》褒贬,于此等处,又该如何权衡‘国’与‘家’、‘权’与‘情’?”

关羽丹凤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没想到这小皇帝并非附庸风雅,提出的问题竟颇有深度。他略一沉吟,抚髯道:“陛下此问,切中肯綮。郑庄公身处其位,段叔拥兵自重,威胁社稷,克之乃为国祚安稳,不得不为。然,对待生母,誓绝黄泉,确失人子之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于此既书‘克’以彰其功,亦暗含讥刺,责其失教于初,绝情于后。治国平天下,需刚柔并济,法理之外,亦需顾念人伦常情。”

“将军高见。”刘协点头表示认可,随即话锋悄然一转,“然朕思之,《春秋》所贵者,王道也。昔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其所惧者,非仅刀兵之刑,更是天下后世之口诛笔伐,是那‘礼崩乐坏’后,维系世间最后的一点‘道义’与‘秩序’。然则,当今之世,诸侯并起,称雄割据,视天子如无物,百姓流离,白骨蔽野。这‘王道’何在?这‘道义’与‘秩序’,又该由谁来维系?是如袁本初般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还是如曹司空般,挟天子以令诸侯,扫荡不臣?”

他的声音不高,却在寂静的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关羽抚髯的手微微一顿,丹凤眼眯起,看向刘协的目光多了几分审视。他沉默片刻,缓缓道:“天下纷争,非一日之寒。汉室倾颓,亦非一人之过。曹公……迎奉陛下,扫清环宇,虽有……权宜之处,然,于稳定社稷,平定乱世,确有功劳。”

他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语气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重与迷茫:“曹司空之功,朕自然知晓。若非曹司空,朕或许早已死于李傕、郭汜乱军之中。朕感激曹司空,亦依赖曹司空。然……”

他顿了顿,转回头,目光清澈而直接地看向关羽:“将军,若这‘平定乱世’的过程,本身就在不断地制造新的‘乱世之因’呢?若‘挟天子’本身,就在不断地侵蚀‘天子’所代表的‘王道’与‘秩序’呢?今日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日……是否便可取而代之?届时,这天下,是姓刘,还是姓曹?这《春秋》所维系的大义,又将置于何地?”

这番话,如同重锤,狠狠敲在关羽的心头。他脸色微变,放在膝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这正是他内心深处对曹操最大的疑虑与不安!曹操确实有能力,也确实在平定北方,但其手段,其日渐显露的野心,与儒家理想的“王道”相去甚远。他关羽之所以不肯真正归附,除了与刘备的兄弟情义,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对这种“霸道”路径的排斥。

“陛下……”关羽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此言……是否过于……危言耸听?”他试图反驳,但语气并不坚定。

“是朕妄言了。”刘协却忽然收回了目光,脸上露出一丝“少年人”特有的、对宏大问题的无力感,“朕只是……只是有时深夜独坐,想起这天下苍生,想起这摇摇欲坠的汉室旌旗,心中惶恐罢了。读《春秋》,见古人为理想、为道义,可抛头颅、洒热血。而朕……空有天子之名,却连这殿门都难以踏出,更遑论匡扶社稷,救济万民。”

他以退为进,将话题引回自身处境,带着自嘲与悲凉。这番真情流露,比任何慷慨激昂的批判都更能打动关羽这类重“义”之人。

关羽看着灯下少年天子那单薄的身影和眼中一闪而逝的脆弱与不甘,心中某根弦被触动了。他想起了刘备,那个同样以兴复汉室为理想的兄长。眼前的皇帝,似乎并非全然昏聩,他有着自己的痛苦与思考。

“陛下……”关羽的语气缓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劝慰,“陛下年少,来日方长。只需静待时机,善保龙体,他日……未必不能重振汉室。”

“静待时机?”刘协苦笑一下,重复着这个词,随即他抬起头,目光再次变得清亮,却蕴含着一股截然不同的力量,“关将军,你说,《春秋》大义,核心究竟为何?是忠于某一姓之君王?还是忠于这君王所应代表的‘天下万民’之福祉?”

他抛出了核心的“炸弹”。这是经过现代民本思想洗礼后,对传统忠君观念的超越性质问。

关羽浑身一震,丹凤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这个问题,太过尖锐,太过……离经叛道!忠于君王,便是忠于社稷,便是忠于天下,这是这个时代根深蒂固的观念。而刘协,却将“君王”与“天下万民”剥离甚至对立起来!

“陛下何出此言?!”关羽的声音带着惊愕,“君王乃天下之主,君臣纲常,乃天地至理!忠于君王,便是忠于天下!”

“是吗?”刘协平静地反问,语气却带着一种洞穿历史的穿透力,“若君王昏聩,致使民不聊生,如桀纣一般,忠于他,便是忠于天下吗?若权臣当道,架空君王,使得政令不出宫门,百姓困苦依旧,忠于那被架空的君王符号,又于这天下苍生何益?”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关羽,声音悠远而沉重:“朕近日常想,或许,《春秋》真正的微言大义,并非固守某一家一姓之兴衰,而在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王也好,诸侯也罢,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保境安民,在于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若背离此道,无论其名位多高,兵力多强,都不过是《春秋》所笔伐的‘乱臣贼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关羽喃喃重复着这来自《孟子》、却被刘协在此刻以如此振聋发聩的方式强调的话语,整个人如遭雷击。他固有的忠君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是啊,如果忠于君王本身并不能带来天下的安定,百姓的福祉,那这种“忠”的意义何在?

刘协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陷入巨大思想动荡的关羽:“关将军,你忠义无双,朕素来敬佩。你忠于刘皇叔,是因他仁德爱民,有兴复汉室之志,这本身,便是暗合了这‘民为贵’的大道!朕今日之言,并非要将军背弃皇叔,而是想请问将军……”

他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地问道:“若有一日,朕欲行此‘民为贵’之王道,欲使这天下万民,不再受战乱流离之苦,将军手中那柄青龙偃月刀,可愿为这天下苍生而挥?可愿为这《春秋》真正的微言大义而战?”

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青灯的火焰微微跳动,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壁上,扭曲、拉长,仿佛在进行着无声的角力。

关羽怔在原地,脸色变幻不定。刘协的话,如同在他坚固如堡垒的精神世界中,撬开了一道缝隙,投入了一道完全不同以往的光。他无法立刻回答,甚至无法立刻消化这巨大的冲击。他固有的信念在动摇,一个新的、更为宏大的“义”的概念,在他心中萌芽。

看着关羽眼中那剧烈的挣扎与深思,刘协知道,目的已经达到。种子已经播下,剩下的,需要时间让它自己生根发芽。逼得太紧,反而适得其反。

他重新坐回案前,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平和:“朕一时激愤,妄言了。将军不必立刻回答。夜已深,将军请回吧。今日一席话,朕受益良多,望他日还有机会向将军请教。”

关羽从巨大的思绪震荡中回过神来,复杂地看了刘协一眼,此刻的少年天子,在他眼中已不再是那个单纯的、需要怜悯的傀儡,而是一个拥有着惊人洞察力和……危险思想的复杂存在。

他起身,郑重行礼:“陛下……之言,关某……需细细思之。臣,告退。”

这一次,他的语气中,少了几分程式化的恭敬,多了几分真正的、对待一个值得深思的对话者的郑重。

关羽离去后,刘协独自坐在殿中,良久未动。与关羽的这番交锋,耗费了他极大的心力。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但一个好的开始,至关重要。

“影子。”他对着空寂的大殿低唤。

“陛下。”“影”悄然现身。

“关羽回去后,有何反应?”

“关羽回府后,屏退左右,独坐庭中,望着北方,直至天明。期间数次抚摩陛下所赐之茶盏,神色极为复杂。”“影”如实汇报。

刘协点了点头,这反应在他预料之中。思想上的冲击,需要时间去沉淀。

“郭嘉那边,有何动向?”

“郭祭酒近日似乎对陛下阅览的书籍目录颇感兴趣,尤其是涉及《孟子》、《管子》等谈及‘民本’、‘轻重’之术的典籍。另外,他昨日又去探望了戏志才,此次停留时间更短,不足一刻钟。”

刘协眼神微凝。郭嘉果然嗅觉敏锐,已经开始从思想源头追溯了。而他对戏志才的频繁探访,也透着不寻常。

“继续监视。另外,让‘墨泉’设法,将一些关于‘先秦百家治国理念异同’的、经过我们‘修饰’的杂论,混杂在市面上流通的书籍中,真真假假,混淆视线。”

“是。”

“吕布那边呢?”

“新式马具已小规模配备其亲卫狼骑,效果显着。吕布信心大涨,近日与小沛刘备部的摩擦升级,陈宫似有劝阻,但吕布并未完全听从。”

刘协嘴角勾起一丝冷意。吕布的贪婪与短视,果然一如既往。不过这正合他意,让吕布在徐州牵制曹操和刘备的精力,对他有利。

“知道了。下去吧。”

“影”消失后,刘协走到窗边,东方已泛起鱼肚白。一夜未眠,他却毫无倦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刘协,三造大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网游之最强传说权欲场乔梁叶心仪十月蛇胎王婿叶凡最强超级学霸我们是兄弟花豹突击队吞噬古帝lol之电竞天王穿越时空之殖民全球幸孕宠妻战爷晚安绝色丹药师:邪王,你好坏【完】遭遇色大叔:霸道前夫来找茬掠夺诸天万界醉仙葫危险激情:总裁的VIP情人一切从退婚开始逆天丹帝重生之将门千金狂医废材妃
经典收藏崇祯本纪丰碑杨门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倾世太子妃【完结】汉旌金融帝国之宋归凤临天下:一后千宠穿越明朝当暴君大秦:开局错把始皇当亲爹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大宋泼皮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满江红:武穆重生穿越枭雄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江河百川大明:开局三千龙骑,震惊老朱二战那些事儿
最近更新箭神三少爷青金志这就是你的宿命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大明第一战神我长生不死愁啊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杀手崇祯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血色白银大唐长安秘物栈洪武:医圣朱橚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日曜南明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穿越当死侍
我,刘协,三造大汉 人间一芥 - 我,刘协,三造大汉txt下载 - 我,刘协,三造大汉最新章节 - 我,刘协,三造大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