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的战局,在诸葛亮抵达并重新部署后,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激荡起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波澜。
首先感受到变化的,是那些习惯了依托山林、肆意袭扰汉军粮道的江东“山越营”。当他们再次如同鬼魅般从密林中钻出,扑向一支看似护送辎重的车队时,迎接他们的并非预想中的仓皇与混乱。车队外围的护卫迅速后撤,露出后方早已严阵以待的数十名弩手。这些弩手使用的,并非寻常汉弩,而是带有奇特木制瞄准基座、弩臂更粗更长的“神机弩”。
“风!”一声短促的口令。
“咻咻咻——!”
弩箭破空之声尖锐刺耳,速度与射程远超寻常弓矢。冲在最前方的几名山越头目,甚至来不及举盾,便被精准射来的弩箭贯穿皮甲,惨叫着倒地。后续的山越兵惊骇之下,试图凭借树木掩护,然而那弩箭竟能部分穿透不甚粗的树干,或是从刁钻的角度射入他们的藏身之处。一轮齐射,原本凶悍的山越营便丢下十余具尸体,狼狈不堪地缩回山林,再不敢轻易露头。
“强弩营”初战告捷,消息传回,汉军士气为之一振。粮道安全得到了初步保障。
与此同时,针对那些死硬豪族山寨的“火攻”也拉开了序幕。黄忠老当益壮,亲自督导“防火营”,选择了一个风向稳定、湿度较低的清晨。目标选定为郁林郡内最为顽固、曾让马超铁骑折戟的“金溪寨”。
数十架改良的轻型抛石车被推到射程之内,操炮手皆是精心挑选的力士。他们装填的不是石弹,而是以陶罐封装、内盛猛火油与引火物的“燃烧罐”。
“放!”
随着黄忠一声令下,浸油的布条被点燃,冒着黑烟的陶罐划破天际,如同陨石般砸向金溪寨那由巨木和竹篾构筑的寨墙与棚屋。
“轰!”“轰隆!”
陶罐碎裂,猛火油四溅,遇火即燃!刹那间,寨墙上、房屋间,爆开一团团巨大的火焰,黑烟滚滚而起,映红了半边天空。竹木遇火,噼啪作响,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寨中顿时一片大乱,哭喊声、惊叫声、以及俚僚土语的咒骂声交织在一起。
汉军并未趁势强攻,只是在外围用强弩封锁要道,射杀试图突围救火者。诸葛亮与赵云立马于远处高坡,冷静地注视着这场人为的“天火”。伊籍派出的通译则用土语大声喊话,宣告投降者不杀,顽抗者与寨同焚。
烈火焚寨的恐怖景象,以及汉军展现出的精准而冷酷的远程打击能力,如同重锤,狠狠敲击在每一个仍在观望的交州豪族心上。此前,他们或许还存有凭借地利与汉军周旋的侥幸,但“金溪寨”的覆灭,让他们彻底明白,这位新来的军师,手段比之前的赵将军、马将军更加莫测,也更加狠辣。
数日之内,接连有三位原本态度暧昧的俚人酋长,秘密派遣使者,来到汉军大营,表达了归顺之意。诸葛亮亲自接见,温言抚慰,重申刘协的招抚政策,并当场签署文书,承认其部分自治权,并邀请其子弟前往荆南学习。刚柔并济之下,交州抵抗势力的根基,开始松动。
步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江东后方的流言与张辽的异动,让他得到的支援变得迟滞且充满不确定性。前方,诸葛亮的组合拳又狠又准,不仅破解了他的袭扰战术,更在政治上加速了士燮集团的分崩离析。他试图组织几次反击,却被赵云稳如磐石的防御和马超重新活跃起来的骑兵游击所挫败。交州战场的主动权,正不可逆转地向汉军倾斜。
荆南,临湘。
东线江夏的压力因张辽的策应而骤减,让刘协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向其他关键事务。张辽的回应,如同一道亮光,照亮了错综复杂的棋局,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将这枚暗棋变为明子的决心。
“文远将军深明大义,朕心甚慰。”刘协在书房中对徐庶感叹,“其身处虎穴,此举风险巨大。朕不能让他有后顾之忧。”
徐庶点头:“陛下所虑极是。张将军此举,已是冒了奇险。若其家眷有失,我等于心何安?亦恐寒了天下欲归附者之心。”
“必须将文远家眷,安全接到荆南!”刘协决然道。但这谈何容易?张辽身为吕布麾下重将,其家眷必然受到严密监视,在地方这等腹心之地救人,难于登天。
刘协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难以下手,但……未必没有其他途径。”
他立刻召来“影”与靖安司的负责人。
“仔细查探,张辽将军的妻小,可还有其他安置之处?尤其是与吕布相关的线索!”
“加派人手,潜入淮南,重点是下邳及其周边,查探是否有张辽亲族!”
与此同时,刘协再次亲笔修书给张辽。这次的信,语气更为亲近,少了几分天子的威严,多了几分知己的关切。
信中,他首先高度赞扬了张辽“围魏救赵”之举的卓绝成效,称其“一言而安江夏,一动而慑江东,功在社稷”。随后,笔锋一转,深切表达了对其家眷安危的担忧:
“……将军以身许国,朕感佩五内。然邺城险地,吕布多疑,将军家小,恐为所制。朕每思及此,寝食难安。已命人多方打探,寻万全之策,必使将军无后顾之忧。盼将军亦多加谨慎,保全自身,以待来日欢聚……”
这封信,不仅肯定了张辽的功劳,更将他的后顾之忧摆在了台面,并做出了“必使将军无后顾之忧”的承诺,极大地安抚和笼络了张辽之心。
信使再次秘密出发,前往合肥。
处理完张辽之事,刘协的思绪又飘向了另一个方向。荆南朝廷如今文武鼎盛,文有诸葛亮、荀彧、徐庶、戏志才,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阵容堪称豪华。然而,他深知,人才,尤其是顶尖的战略人才,永远不嫌多。他记得很清楚,在这个时代,还有一位与诸葛亮齐名,并称“卧龙凤雏”的奇才——庞统,庞士元!
历史上,庞统先是投靠孙权不被重用,后转投刘备,最终在入川之战中不幸早逝,未能尽展其才。如今,刘备已归附,孙权与己方交恶,正是寻找并招揽庞统的绝佳时机!
他将徐庶秘密召入宫中。
“元直,有一个人,朕思之久矣,需你亲自去寻访。”
“陛下所指何人?”徐庶问道。
“襄阳庞统,庞士元。”刘协沉声道,“此人胸有韬略,腹藏良谋,与孔明齐名,世称‘卧龙凤雏’。其性或许狂放,然才气纵横,若能得之,于我朝如虎添翼!”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自然听过庞统之名,只是没想到陛下对此人也如此看重。“陛下,庞士元确有大才。只是其如今行踪……亮在时,曾言其或在江东周游,或在荆州隐居,行踪不定。”
“所以需你亲自去寻。”刘协郑重道,“你与孔明相善,或知一些寻访线索。此事需秘密进行,不可声张。带上得力人手,沿途皆有我‘潜云’暗桩可提供协助。找到他,不必强求,可先观察,若其确有才学且心向汉室,便以诚意相邀,言明朕求贤若渴之心。若其无意,亦不可勉强,结个善缘即可。”
刘协深知,对于庞统这等顶尖谋士,强求反而落了下乘,必须以诚意和能够施展其才华的舞台来吸引。
“臣,明白!”徐庶领命。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一位顶尖谋士的价值,有时确能抵得上千军万马。
数日后,徐庶以“巡视地方,考察吏治”为名,带着少数精干护卫,悄然离开了临湘,开始了寻访“凤雏”的秘密使命。
而也就在此时,靖安司从淮南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多方打探,确认张辽的一位族弟张汛,及其部分家眷,并未随张辽北迁邺城,而是依旧留在淮南,依附于吕布麾下一名与张辽有旧的稗将,居住在下邳城外的一处庄园!这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
刘协闻讯,精神大振,立刻下令:“命淮南所有能动用的‘潜云’暗桩,全力策划,不惜代价,务必设法将张汛及其家眷,安全、隐秘地接出淮南,送往荆南!记住,要快,要隐秘!”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刘协,三造大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