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
“这也太巧了吧……”
一开始赵大宝还听得挺认真,可一听到“南锣鼓巷95号院”,还姓“阎”,再瞅瞅眼前这半大孩子——他顿整个人五官都扭曲了。
就姓阎那老抠儿,干得出让半大孩子大冬天独自出来找食儿的事,一点儿也不稀奇!
不得不说,这世界好奇妙......
赵大宝将木叉探入冰窟窿下的泥水中,一刺一挑一条巴掌大的鱼落到冰面上。
“你的表现非常好,先送你一条鱼作为保密的奖励,拿好了,快回家吧。”
小男孩眼睛都直了,双手捧着那条还在跳动的鱼,像是捧着什么宝贝,连连道谢后,欢天喜地、一步三回头地跑远了。
赵大宝看着小家伙消失的背影,抹了把额头的汗:“好家伙,差点出师未捷身先死……只能说一切都太巧了,要是这孩子他爹在这,保证一点也忽悠不了,那位可是路过的粪车都要尝尝咸淡的主...”
浑身一个机灵,甩甩脑袋,把那老抠从自己脑海赶出,赵大宝再次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科研工作中。
太阳渐渐西斜,气温更低,但他的麻袋却越来越满,收获颇丰。
“差不多了,见好就收!”
他看着沉甸甸的麻袋,心里估算着分量,满意地点点头。当然麻袋里面也有不少鱼,实在是这些鱼一个劲的往赵大宝的木叉下面跑,让他很是为难...不抓都对不起这些鱼的主动,最终勉为其难给一起抓了起来。
他将工具和收获全部放入空间,直接返程。
刚刚赵大宝突发奇想,想把整个河道给收进空间,要是成功了,这岂不是一下子找到了发财的捷径,可惜结果让他很失望,河道纹丝不动...看来人还不能太无耻......
赵大宝走在长安街上,目标明确——直奔那家颇有来历的国营饭店。
这饭店门脸儿看着和别的国营饭店没啥大区别,画像、标语,玻璃窗擦得锃亮。
但老北京都知道,这地儿以前可是名满京城,公私合营前,是四九城里那些遗老遗少、讲究老饕们经常光顾的高档酒楼。
虽说如今改了名号,换了章程,但底子里的那股“讲究”劲儿还没完全散尽,后厨的老师傅和前台管事的,见识也比别地儿广。
赵大宝深吸一口气,整了整那件快被麻袋磨破皮的旧棉袄,挺起胸膛走了进去。
这个点还没到晚饭高峰期,店里人不多,一个穿着干净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套袖的中年男人正站在柜台后拨拉着算盘。
赵大宝径直走过去,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带着点晚辈的恭敬开口:“同志,您好,请问大师傅在吗?”
那中年男人抬起头,扶了扶眼镜,打量了一下赵大宝和他脚下那个可疑的麻袋,眼神里带着国营单位人员特有的审慎,语气不冷也不热:“你找我们后厨大师傅有什么事?”。
赵大宝把声音压低了点,显得更神秘了些:“有点特殊的……食材,想请大师傅帮忙鉴定鉴定,看看咱饭店需不需要。”
也许是特殊食材几个字勾起了中年男人的兴趣,他再次看了看那蠕动的麻袋,终于朝后厨方向喊了一嗓子:“钱师傅!有人找!”
不一会儿,门帘一挑,出来一位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的男人。他围着白围裙,手上还沾着点面粉,但眼神锐利,透着股精明劲儿。
这位就是这饭店的大师傅,同时也是这饭店私方经理的大哥,以前是这饭店的“二柜”,最是识货懂行,后厨他说了算,前厅他弟弟说了算。
“小子,什么事啊?”
钱师傅声音洪亮,目光在赵大宝和麻袋之间扫了个来回。
赵大宝知道关键时刻来了,他不再绕弯子,直接解开麻袋口,露出里面挤作一团、黑乎乎还在蹬腿的林蛙,上前小声说道:“钱师傅,您给瞧瞧,这‘冰蛤’您这儿收不收?”
“冰蛤?”
钱师傅眉头一挑,显然对这个土叫法有点兴趣。
他凑近了些,仔细看了看,甚至还伸手捏起一只掂量了一下肥瘦,脸上露出了些许惊讶:“哟!这大冷天的,还是活的?个头不小,小子可以啊!亮马河那边寻摸来的?”
行家一开口,就知有没有!
赵大宝心里一喜,知道找对人了,连忙点头:“您老法眼!就是那边。天冷,它们都在泥里猫冬,肥得很,也干净。”
钱师傅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东西不错,是个稀罕物。炖个‘冰蛤羹’或者‘清蒸冰蛤’,倒是能添个招牌菜。不过……小同志,你这量可不小啊,打算什么价儿?”
赵大宝来之前就琢磨过,不能按普通肉价算,他故作憨厚地笑了笑:“钱师傅,您是老行尊,这玩意儿多补您肯定比我清楚。这可不是一般的肉,这是水里的‘金疙瘩’啊。您看……论只算?公道的价儿就成,主要想换点钱给家里老人看病。”
他既捧了对方,又点了明东西的价值,还顺带卖了波惨,博取同情。
钱师傅沉吟了一下,他确实识货,心里清楚是这林蛙啥,膏腴肥美,是滋补好东西,以前店里高档宴席常用。
现在虽然讲究少了,但有些老主顾就好这一口,推出去了肯定受欢迎。
“成”
钱师傅也是个爽快人,“活的,品相不错,我给你个公道价。三毛一只,你这袋我全要了。怎么样?”
三毛一只!
赵大宝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麻袋里少说也有百十来只……那就是三十多块钱!巨款啊!顶得上老爹两月工资了!
他心里乐开了花,但脸上还是努力保持着镇定:“哎!谢谢钱师傅,您真是帮了大忙了,这下面还有鱼,您老挑几条,晚上回家添个菜。”
说着就要把麻袋递过去。
“你小子人不大,还挺会来事。”
钱师傅招了招手,示意旁边那个拿着算盘的中山装男人,“老刘,拿后院去过秤,按分量记数,另外和两个经理说一下,没问题的话把钱给这小同志结一下,哦,对了这鱼瞧着也新鲜,也一并收了吧,这大冷天都不容易。”
看看...赵大宝送鱼的好处这不就立刻来了嘛,要不然他还得去趟供销社卖鱼,这饭店收了省事,而且这里品相好点的鱼给的价格也高一点,不像供销社所有的鱼都是统一价格。
钱师傅安排好后,直接就回了后厨。
赵大宝提着麻袋跟着刘会计,去后院过秤。
过完秤,一共一百一十二只,肥瘦不一,最终得到饭店经理大手一挥,按照一百一十只算,总共33块钱!另外还额外给了二两肉算是补偿,这是赵大宝要求换的,本来是想给其他东西的。
鱼的话也给到了7块钱,这还是在赵大宝专门留下了几条的情况下。
路过后厨门口,赵大宝把麻袋里留下的几条鱼递给了一个小年轻。
小年轻接过后,“我师傅让我和你说一声,以后要是再有这些东西,直接到这后院来,就说家里亲戚,没人拦着。”
这又一个意外之喜,多了个亲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1952,我带全家搬入南锣鼓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