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民生集团平遥总号银库——民国二十年冬(1931 年)】
熔银炉的火光映红了半个银库,王静淑站在炉边,看着银匠将一块块银元投入炉中,熔化的银水顺着泥模流淌,冷却后凝成的银锭竟与茶砖一模一样——砖面印着“晋商老茶”的字样,边缘刻着极小的双驼纹,若不细看,绝难分辨是银是茶。“再嵌层磁粉在银锭中心,”她指着刚取出的样品,“用前卷的磁石验银法,遇假银显黑,遇红星茶引显红。”
刘德海捧着样品,用磁石笔一刮,锭面隐现“晋商助战”四字暗纹:“掌东这法子妙!日军就算搜到,也只当是普通茶砖,就算熔了,也想不到是纯银铸的。”他顿了顿,又道:“就是熔铸费时,五十万两银元,怕是要十天才能铸完。”王静淑摇头:“宁可慢,也不能再出岔子——雁门关丢的十万两,是战士们的过冬粮,赔不起了。”
一、熔锭改的规则定
辰时的议事房,转运规则修订会开得格外郑重。老驼夫李老栓坐在首座,他是张库线走了四十年的老把式,腰间的盐晶驼铃还是前卷王昭临送的。“掌东放心,张库线的小路我闭着眼都能走,日军的骑兵追不上咱们。”他拍着胸脯,指了指桌上的两样东西,“这磁石哨是按您的法子改的,吹起来能震得马受惊;茶粉弹掺了硫磺和胡椒面,烟雾比以前更浓。”
王静淑将新规则逐条念出,声音铿锵:“第一,银元全铸茶砖形银锭,每块重五十两,嵌磁粉暗纹,由李老栓带队,只带十五名资深驼夫,都是祖孙三代走茶路的晋商后人;第二,驼队配备十支磁石哨、三十颗茶粉弹,遇袭时先吹哨惊马,再燃弹突围;第三,路线改走张库线侧路,沿途设三个暗号点,用盐晶纽扣为信物。”
李老栓接过装着磁石哨和茶粉弹的布包,又领了五块样品银锭:“我这就去选驼队,每峰驼都挑三岁口的壮驼,驼鞍印双驼纹五角星,跟八路军接应的人对得上暗号。”他走到门口,突然回头:“掌东放心,我就是拼了老命,也把银锭送到晋察冀!”
十天后,熔铸完毕的茶砖形银锭装满了三十峰骆驼。李老栓让人用粗布将银锭裹好,与普通茶砖混在一起,驼队出发时,前堂的伙计还在大声吆喝:“张库线老茶,运往蒙古咯!”日军哨卡的士兵检查时,踢了踢驼背上的“茶砖”,见沉甸甸的全是茶味,便挥挥手放行了。
二、试运突的技法用
未时的大青山脚下,驼队刚转过一道山弯,就听见身后传来马蹄声——二十名日军骑兵举着军刀追来,为首的军官大喊:“站住!检查茶砖!”李老栓当机立断:“吹哨!燃弹!”顿时,十支磁石哨同时吹响,尖锐的声波带着磁石震动,日军的马匹瞬间受惊,人立而起将骑手掀翻在地。
趁日军混乱,驼夫们点燃茶粉弹,茶粉硫磺燃烧的烟雾带着辛辣的胡椒味,裹着醇厚的茶香弥漫开来,能见度不足三尺。“走侧路!”李老栓挥鞭指引方向,驼队沿着仅容一驼通行的小路疾驰,马蹄声被烟雾掩盖,日军在烟雾外乱砍乱杀,竟连驼队的影子都看不见。
突围后行至接应点,八路军联络员陈庚已带着战士等候。李老栓取出一块茶砖形银锭,陈庚掏出红星茶引一贴,锭面“晋商助战”的暗纹立刻显红。“李大叔,辛苦您了!”陈庚握着他的手,看着驼背上的“茶砖”,感慨道,“晋商的技法,真是把‘藏’字用到了极致!”
当天夜里,银锭被安全运抵晋察冀根据地。聂荣臻将军看着茶砖形银锭,掰开一块见里面纯银,不禁赞叹:“晋商不仅会做生意,更会保家卫国!这茶砖银锭,是雪中送炭啊!”他让人写了封感谢信,用茶汁写在茶砖残片上,让陈庚带回岚县联络站。
三、急救包的灵感生
平遥总号收到突围成功的消息时,王静淑正在研究茶砖形银锭的模具。陈庚带回的感谢信就放在案上,她摸着茶砖残片上的字迹,突然眼前一亮:“银能铸茶砖,西药为什么不能藏得更隐蔽?”她立刻让人找来块普通茶砖,用前卷“中空藏密”技法掏空砖芯,放进磺胺粉、纱布和消毒水,再用茶末和松脂封死,砖面印上五角星和“急救”暗纹——遇盐晶水显形。
“这就是‘茶砖急救包’!”王静淑将茶砖递给刘德海,“战士们行军时带几块,渴了煮茶喝,伤了劈开取药,日军就算搜到,也只当是普通茶砖。”她让人找来二十块茶砖,连夜做成急救包样品,每块都用磁石笔标了编号,红账记“药品种类”,黑账记“封装日期”。
陈庚看到样品时,当场就劈开一块试用——纱布干燥无菌,磺胺粉纯度够高,茶渣煮的水还带着清香。“王掌东,这急救包比咱们的帆布药包轻便多了,还不怕搜!”他当即订了两千个,“前线战士急需这个,要是能再装些止痛药,就更完美了!”
王静淑立刻让人调整设计,在砖芯加了个小瓷瓶,专门装止痛药。她还让人在砖面刻了简易使用说明,用盐晶水书写,遇水显形:“一劈取药,二煮茶饮,三敷伤口”。第一批两千个茶砖急救包运往前线时,陈庚亲自护送,途中遇到日军搜查,他掏出急救包说“晋商老茶”,日军闻着茶香,果然没细看。
四、太原行的渠道拓
银元转运和急救包研发顺利,王静淑却没放松——日军在晋北的封锁越来越严,单靠驼队转运效率太低。她叫来次子王承安,递给他一封密信和块盐晶玉佩:“你去太原见阎锡山,就说晋商愿捐十万斤粮、五千匹布,换他晋绥铁路的使用权,转运非军事物资。”
王承安身着绸衫,扮成晋商粮商赴太原。见到阎锡山时,他递上密信——信是用茶汁写的,浸过老陈醋,内容是“粮布助晋,铁路借道,互不干涉”。阎锡山看着密信,又看了看王承安腰间的盐晶玉佩,知道是晋商掌东的意思:“晋商的面子我给,但铁路只能运粮布,军事物资绝不能碰。”
双方达成协议:晋商每月向阎锡山部捐粮五万斤、布两千匹,阎锡山允许晋商利用晋绥铁路转运粮布,日军检查时由阎部士兵掩护。王承安当即让人从晋西北茶栈调运粮布,装在印着“晋商民生”的麻袋里,铁路运输时,阎部士兵以“军粮”名义掩护,日军果然没敢细查。
“这下转运渠道宽了!”王承安从太原传回消息,“铁路运粮布,驼队运西药银元,双线并行,就算一条线被封,还有另一条。”王静淑看着晋绥铁路的路线图,用红笔圈出几个站点:“在这些站点设临时联络点,用茶砖标签传信,跟岚县的总站呼应。”
五、根基稳的新局开
酉时的平遥总号,各分号掌柜的电报陆续传来:沈阳狱中李青山借送饭机会,将日军粮库分布图藏在茶砖芯里,由联络员带出;张家口分号用铁路转运的粮布,已分给周边百姓和抗联;岚县联络站的茶砖急救包,成了前线最抢手的物资。
王静淑将这些消息整理在战时账簿上,每一页都盖着双驼纹五角星的盐晶印。刘德海走进来,递上一块新铸的茶砖形银锭:“掌东,这次铸的银锭加了层铜皮,更像茶砖了,磁石验的时候,铜皮不影响暗纹显红。”他指着锭面,“还刻了‘民生’二字,跟总号的匾额呼应。”
王静淑摸着银锭上的“民生”二字,突然想起庚子年救灾时的茶砖:“从庚子年救民,到现在助战,晋商的根始终在‘民生’二字上。”她走到窗前,望着西北方向——那里有驼队的铃声,有铁路的汽笛声,更有战士们握着茶砖急救包冲锋的身影。
当天夜里,王静淑给各分号发了新的密令,用茶汁写在茶砖标签上:“粮布稳民生,银元助抗战,急救保将士,晋商之道,生死与共。”密令发出时,李老栓的驼队正带着第二批茶砖形银锭出发,驼颈上的盐晶驼铃“叮当”作响,与晋绥铁路上的汽笛声遥相呼应。
太原的晋绥铁路站台上,王承安看着装满粮布的火车驶离,腰间的盐晶玉佩在灯光下泛着光。他知道,这条新开辟的转运线,不仅运着物资,更运着晋商的“信”与“义”。而远处的岚县联络站,陈庚正将茶砖急救包分发给战士们,砖面的五角星在月光下亮得耀眼,像一颗颗播撒在烽火中的种子,终将迎来燎原之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