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3号夜驼路线黄河渡口哨卡——1937年10月】
戌时的黄河风裹着沙砾,王承泽缩在驼队中间,指尖攥着块嵌了盐晶磁石的生存砖。哨卡的探照灯像利剑般扫过驼队,三名日军士兵举着金属探测器来回走动,仪器“滴滴”的报警声在夜空中格外刺耳。“少东家,磁石能管用不?”身旁的栓柱压低声音,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茶粉弹上——这是应对突发状况的最后手段。
探测器扫到第一峰骆驼腹下时,突然发出“滋滋”的乱码声,屏幕上跳着“金属干扰,无法识别”的字样。日军士兵踹了踹骆驼腿:“破机器又坏了!这驼队除了马掌和凿子,能有什么金属?”伍长皱着眉走过来,亲自握着探测器扫了一遍,结果还是乱码,不耐烦地挥挥手:“别查了,都是些茶砖,赶早放行!”
一、磁石扰的实效显
驼队刚走出哨卡,栓柱就忍不住笑出声:“这磁石太神了!探测器跟疯了似的乱响,日军想查都没法查!”王承泽却没放松,指着远处的日军岗楼:“他们肯定会起疑,下次说不定有更严的法子。”他掏出磁石笔,扫了扫驼腹下的生存砖,笔身轻微震动——这是磁石与砖底暗纹的共振反应,证明砖体完好无损。
连续三次转运,磁石干扰法都屡试不爽。日军的探测器从最初的仔细排查,变成了敷衍了事,有时甚至懒得开机,直接挥手放行。马师傅在溶洞茶坊检查新嵌的磁石时,得意地说:“这漠北盐晶磁石就是管用,比普通磁石的干扰力强三倍,探测器根本扛不住。”他拿起一块磁石,上面的双驼纹在火光下清晰可见,“刻上咱们的标记,就算掉了也能找回来。”
有次驼队遇到日军换防,新上岗的士兵非要用探测器逐块扫生存砖。王承泽让驼夫们故意把腰间的凿子、剪刀露出来:“这些都是修驼具的工具,有金属很正常。”探测器扫过工具时响得更厉害,士兵们手忙脚乱地记录,早就忘了查茶砖,最后骂骂咧咧地放行了。“这叫‘声东击西’,”王承泽返程后对王静淑说,“用咱们的工具声掩盖磁石的干扰声,日军更不会怀疑。”
王静淑却提醒众人:“日军不会一直糊涂,得提前准备应对之策。”她让人在生存砖的外层茶砖上做了个小改动,凿出个浅槽,里面嵌上小块普通茶砖,看起来就像天然的裂纹:“万一他们要拆砖,就说这是陈茶砖的老裂纹,不好拆,顺势煮茶给他们喝。”
二、拆砖危的煮茶解
王静淑的预判很快应验。第七次转运时,日军伍长带着士兵拦住驼队,手里举着块从别处搜来的普通茶砖:“之前的茶砖都要拆开检查!谁知道你们藏了什么东西!”栓柱刚要掏茶粉弹,就被王承泽按住了——他看到伍长手里的茶砖是普通的,显然还没识破生存砖的秘密。
“长官,这陈茶砖太硬,拆开就碎了,没法卖了!”王承泽笑着上前,从驼背上取下一块生存砖,“要不我煮壶茶给您尝尝?这是晋商的老茶,驱寒解渴,比拆砖强多了!”他不等日军反应,就从驼鞍上取下小铁锅,舀了点黄河水,将生存砖的外层茶敲下几块放进锅里,架在篝火上煮。
茶香很快飘了出来,混着老陈醋和羊油的淡淡味道。王承泽给每个日军士兵倒了碗茶:“您尝尝,这茶在漠北走驼队时最管用,喝一碗能顶半天寒。”日军伍长喝了一口,茶香醇厚,确实是上好的老茶,再看锅里的茶渣,和普通茶砖没区别。“算你识相!”伍长将碗一放,“下次多带点好茶来,不然照样查!”
驼队离开后,栓柱心有余悸地说:“少东家,刚才太险了,要是他们非要拆砖,咱们就暴露了!”王承泽晃了晃手里的空锅:“这就是娘说的‘以茶为盾’,日军也爱喝好茶,煮茶既能证明是普通茶砖,又能讨好他们,一举两得。”他掏出磁石哨吹了声长音,远处黄河渡口的羊皮筏子立刻亮起了盐晶灯——张老头的夜渡队已经等候多时。
煮茶化解危机的消息传回溶洞,王静淑当即决定:“每个驼队都配一套便携茶具和小铁锅,遇到要拆砖的情况,就当场煮茶。”她还让人在生存砖的外层茶砖上刻了“老茶陈砖”的字样,“这样更像普通茶砖,煮茶时也更有说服力。”
三、三招成的口诀传
王静淑将应对日军的方法总结成“三招应对法”,在溶洞议事房的盐晶墙上刻下:“第一招:遇军犬,羊油奶茶粉来盖;第二招:遇探测器,盐晶磁石暗中藏;第三招:遇拆砖,当场煮茶显真章。”她还让马师傅编成口诀,方便驼夫和茶工记忆。
口诀朗朗上口:“军犬来,羊油盖,奶茶香味它不爱;探测器,磁石在,乱码一响就放开;要拆砖,煮茶待,老茶香浓把疑解。”李老栓教驼夫们念了两遍,大家就都记住了。“这口诀比账本上的暗号好记多了,”老驼夫拍着大腿,“下次遇到情况,照着口诀做就行!”
为了让大家熟练掌握,王静淑还在溶洞附近的山道上模拟哨卡场景,让栓柱扮演日军,驼夫们轮流演练应对。有个年轻驼夫在“遇拆砖”环节忘了煮茶,直接要摔砖,被王静淑拦住:“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摔砖,煮茶是第一选择,既能化解危机,又不会暴露咱们的战术。”
演练结束后,每个驼夫都领到了一张浸过茶汁的布,上面写着口诀和应对要点,缝在驼夫服的内衬里。“这布不怕水,就算被日军搜身,也只会以为是普通的衬里,”王静淑说,“口诀要记在心里,布只是备用,关键时刻能救命。”
四、真空管的茶罐藏
“三招应对法”刚推广,陈庚的紧急密信就到了:八路军急需一批电台真空管,用于搭建晋西北的通讯网络,但真空管含金属,无法用磁石干扰,一旦被探测器扫到,肯定会被查出。“这东西比西药还重要,通讯断了,前线就成了瞎子聋子,”王静淑看着密信,眉头紧锁,“必须想个万无一失的法子。”
马师傅突然想起前卷晋商藏金银用的铜制茶罐:“咱们做一批铜制茶罐,伪装成装茶叶的罐子,真空管藏在里面,外层镀上茶汁,看起来就像普通的茶罐。”王静淑眼睛一亮:“铜制茶罐本身有金属,但日军只会以为是装茶的罐子,不会怀疑里面藏着东西!”
铜制茶罐按晋商老茶罐的样式制作,罐身印着“晋商老罐”四个篆字,和日军的军用罐头区别明显。罐内涂了一层盐晶水,晾干后形成透明的薄膜,遇真空管的金属会显蓝色——这是前卷“盐晶水验真”的法子,方便八路军接收时识别。“八路军收到后,滴几滴清水,罐内显蓝的就是藏了真空管的,”马师傅解释,“普通茶罐没涂盐晶水,不会显色,不会误拿。”
真空管被小心翼翼地放进铜制茶罐,周围塞满干燥的茶末防潮,罐口用松脂密封,再裹上浸过茶汁的棉纸。“这样就算罐子摔了,真空管也不会坏,”王承泽检查着茶罐,“混在一百个普通茶罐里,日军根本分不清。”
五、验真准的转运成
转运真空管的任务交给了王承泽,驼队载着一百五十个茶罐出发,其中五十个藏了真空管。到了日军哨卡,探测器果然响了——铜制茶罐的金属触发了警报。“这是装老茶的铜罐,用来防潮的,”王承泽拿起一个普通茶罐,打开盖子,里面装满了茶叶,“您看,都是好茶,要运到太原的商铺去卖。”
日军士兵拿起几个茶罐晃了晃,听到里面茶叶的响声,又看了看罐身的“晋商老罐”字样,没发现异常。伍长闻了闻茶叶的香味,还拿了两个普通茶罐:“这些茶罐留下两个,其余的放行!”王承泽心里松了口气,笑着点头:“多谢长官,下次一定多带些好茶来!”
抵达根据地后,八路军通讯兵用清水滴在茶罐内,五十个藏了真空管的茶罐果然显蓝。“太精准了!”通讯兵激动地说,“这样就不会拿错了,马上就能组装电台!”陈庚握着王承泽的手:“晋商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想出法子,这通讯网能搭起来,你们立了大功!”
返程时,王承泽带回了通讯兵组装好的小型电台,能直接和溶洞茶坊通讯。王静淑看着电台里传来的“运转成功”的电报,在盐晶墙上又刻下一行字:“茶罐藏密,通讯无阻”。她知道,随着抗战的深入,还会有更复杂的转运任务,但只要晋商的智慧还在,这条生命线就永远不会断。
深夜的溶洞茶坊,马师傅正带着茶工们制作新的铜制茶罐,罐身的“晋商老罐”字样在火光下泛着铜光。王静淑站在一旁,看着茶罐里的盐晶水涂层,想起了前卷晋商走漠北时藏货的场景。她摸了摸腰间的盐晶玉佩,心中坚定——晋商的手艺和信义,在烽火中只会愈发坚韧,支撑着前线的每一次冲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