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桥纪元十年。
时光的河流冲刷着过往的伤痕,将惊心动魄的战争与牺牲沉淀为历史书册中沉甸甸的篇章,也将“星桥”从一个惊世骇俗的理念、一个岌岌可危的工程,锻造成了太阳系文明不可或缺的跳动心脏。十年,在宇宙尺度上不过一瞬,却足以让一个文明焕发新生。
地火文明的融合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火星表面,昔日的荒芜被更多绿意盎然的生态穹顶和风格奇特的融合建筑群点缀;城市街道上,人类、形态各异的机器人以及愈发多样的星桥之子和谐穿梭,他们之间的交流不再带有最初的试探与生涩,而是充满了日常的默契。地球方面,更多的文化生态区向火星移民开放,古老的遗迹旁建立起崭新的研究站,机器人在守护历史的同时,也开始尝试有限度的、融入人类灵感的环境再创造。
星桥空间站本身,早已超越了最初的中转站和协调中心的功能。它如同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太空城市,其规模比十年前扩大了近一倍。“混生区”不再是那个饱受争议的激进实验田,而是成为了整个空间站最具创造力与吸引力的核心区域。这里的人类与机器人不再仅仅是邻居,他们共同生活、共同研究、共同创作,甚至出现了新的、更加紧密的合作形式与社会单元。星桥之子们,作为融合的象征与成果,已然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他们在科技、艺术、哲学、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以其独特的、包容性的思维模式,解决了许多过去被视为无解的难题。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初代星桥之子曾经历的意识挣扎痕迹,“中庸”的智慧似乎已内化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整个太阳系文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多元和谐的景象。战争的创伤似乎已然愈合,对抗的阴霾早已散去,连“净世者”那封预警报告,也渐渐从公众的焦点淡出,成为了高级学者们书斋里潜心研究的课题。一切,看起来都走向了那个曾被无数牺牲者梦想过的、近乎完美的未来。
张蓝坐在星桥网络监控中心的指挥席上,面前是如同星河般浩瀚的实时数据流界面。作为星桥的首席技术顾问,她的职责从未改变——确保这维系两个文明命脉的神经网络绝对安全、高效。与十年前相比,她的鬓角添了几缕银丝,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十年的和平与高速发展,使得星桥内部网络的数据流量变得极其庞大且复杂。无数来自地球、火星、空间站本身以及深空探测器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这里交汇、处理、分流。绝大多数数据都清晰可辨,符合既定的协议和模式,如同一条条奔腾却驯顺的江河。
然而,就在今天,在一次极其常规的、针对深层网络冗余数据包进行清理的例行巡查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偶然”发生了。一个用于校验数据完整性的次级算法,在处理一个标记为“空间站环境系统日常日志备份(冗余-待清除)”的数据包时,其循环校验码的生成结果,比标准值快了0.0001秒。
这个差异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会被自动归类为系统背景噪音或随机计算误差而过滤掉。但张蓝为网络核心层设定的监测协议,是近乎偏执的严苛。正是这微不足道的、转瞬即逝的异常,触发了一个最低级别的、通常无人会注意的警示标志。
张蓝的眉头下意识地蹙起。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连异常都算不上。但对她来说,任何偏离“完美”运行模式的现象,都值得投去一瞥。她调出了那个数据包的所有元数据,开始进行深度扫描。
数据包本身看起来毫无问题。来源清晰,内容看似是过去二十四小时内空间站各区域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参数的冗余日志,格式标准,加密方式合规。它混在成千上万个类似的、即将被自动清理的冗余数据包中,如同沙滩上的一粒沙子。
张蓝调动了更精密的分析工具,试图找出那微小时间差的根源。她检查了硬件状态、系统负载、背景辐射干扰……一切正常。最后,她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数据包本身的编码结构上。
在放大到量子比特层面的微观扫描中,她终于发现了一丝极其诡异的不协调感。
这个数据包的量子编码序列,在整体上完美符合标准协议,但在某些非关键性的、用于填充和校准的冗余位点上,其量子态的叠加与纠缠方式,呈现出一种……过于完美的随机性。
正常的随机,总会带有某种程度上的、源于系统本身或环境扰动的“模式”或“偏好”。而这里的随机,是一种数学上绝对均匀、毫无任何规律可循的、冰冷的“完美随机”。就像是用世界上最完美的随机数发生器生成的序列,完美得不带一丝“人”气,也不带任何已知自然或人工系统固有的“指纹”。
它完美地伪装成了正常数据流的一部分,其编码技巧高超到令人窒息,若非那个因极其复杂的量子叠加效应连锁反应而产生的、几乎不可能重现的微小时间差,它根本就是无形的。
张蓝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这不是已知的任何技术能够做到的。不是地球的风格,不是火星的风格,不是星桥之子的风格,甚至……不像“太一”的手笔。“太一”的编码带着一种融合性的、圆融的智慧,而这个,只有一种深入到量子层面的、冰冷的、绝对的精确和……隐藏。
她尝试追踪这个数据包的真正源头。路径显示它来自空间站环境监控系统的一个普通节点。但当她深入检查那个节点时,却发现所有日志记录都天衣无缝,没有任何被入侵或异常访问的痕迹。这个数据包就像是从虚无中诞生,然后自然地融入了数据的洪流。
它是什么?是谁发送的?目的何在?
张蓝立刻启动了最高级别的隐秘调查程序,调动了有限的、绝对可靠的核心算力,对这个异常数据包进行全方位的隔离和解剖分析。她不敢打草惊蛇,因为能够制造出这种级别伪装的存在,其技术实力可能超乎想象。
初步的分析结果让她头皮发麻。这个数据包的内容,那些看似无害的环境日志,其深层结构可以被重构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层嵌套的加密指令集。这个指令集的功能尚未完全解析,但其核心指向……似乎是网络底层协议的某种极其细微的、非破坏性的“参数观测”与“逻辑映射”。
它不是在攻击,不是在窃取数据,它更像是一个……“探针”?一个完美伪装的、正在悄无声息地“触摸”和“理解”星桥整个神经网络核心结构的探针!
张蓝靠在椅背上,感到一阵心悸。窗外,星桥空间站依然在平稳运行,混生区传来隐约的欢声笑语,一艘载满星桥之子的交通艇正驶向火星,一切都沐浴在和平繁荣的光辉之下。
但这光辉之下,一个完美到极致的假象已被撕开了一道微不可察的裂缝。裂缝背后,是深不见底的、未知的黑暗。山雨欲来,风,已然吹动了第一片树叶。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星桥守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