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首次修仙科举
就在胡亥公子的“混沌侍从”以其独特的“泼茶礼仪”名扬宫闱,让往来官员无不侧目避让之际,一场旨在为“仙秦”选拔新型治理人才的创举——首次“修仙科举”,正在帝国丞相李斯的主持下,于修缮一新的“大秦修仙理工学院”内,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李斯推行《修炼资源按劳分配细则》以来,虽极大地调动了官吏们的“修仙”积极性,但他很快发现,仅仅依靠原有的官僚体系进行“仙道政绩考核”,存在诸多局限。许多精通律法、善于治理的干吏,于修仙一途却资质平平,难以获得足够资源;而一些在理工学院表现优异、或有特殊灵根的学子,却又缺乏实际的政务经验和对帝国法度的深刻理解。
这无疑是一种人才错配,长远来看,不利于“仙秦”的稳固与发展。
于是,一个融合了传统科举取士与新兴仙道资质考核的“修仙科举”构想,在李斯脑中逐渐成型。他要选拔的,是既通晓治国安邦之术,又深刻理解仙道原理、并能将法家思想与修仙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精英!
此议一经提出,便在朝堂引发了激烈争论。保守派认为科举取士乃国之重典,岂能与怪力乱神之术混为一谈?激进派则觉得单以仙道资质论英雄即可,何必多此一举考什么经义律法?
然而,嬴政在听取了李斯那套“法度与仙道并行不悖,需以法驭仙,方能长治久安”的理论后,深以为然,力排众议,准予施行。
圣旨一下,天下哗然。各地士子、官吏、乃至略有学识的方士,心思都活络起来。这无疑是通往帝国新兴权力核心的一条崭新捷径!
首次“修仙科举”的考场,便设在了理工学院最大的礼堂——“明法堂”。堂内桌椅按照严格的间距排列,四周墙壁上不仅贴着“肃静”、“回避”的告示,还额外张贴了《大秦空中交通管理暂行条例(考场适用版)》,严禁考生在考试期间私自升空或施展任何可能干扰他人的法术。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明法堂外已是人头攒动。前来应试的考生形形色色,有身着儒袍、手持经卷的传统士子,有一身短打、气血旺盛的军中锐士,有穿着理工学院制式道袍的年轻学子,甚至还有几个鹤发童颜、眼神倨傲的老方士。他们彼此打量着,眼神中充满了好奇、警惕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竞争意味。
辰时正,钟声敲响。考场大门缓缓开启,考生们鱼贯而入,按照号牌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主考官的身影出现在讲台上时,原本有些嘈杂的考场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只见李斯今日未着丞相官袍,而是换上了一身庄重的深紫色祭酒服,头戴进贤冠,面色肃穆,不怒自威。他目光如电,缓缓扫过台下数百名考生,那强大的气场,让不少人心头一凛,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本官李斯,奉陛下之命,主持此次恩科。”李斯的声音清晰而冷峻,透过特制的扩音符文传遍整个考场,“科举取士,为国抡才。今陛下开创仙秦盛世,尔等既入此门,当明晓‘法度’与‘仙道’并重之理。望尔等谨守考场规矩,尽抒所学,莫负圣恩,亦莫负己身!”
简单的开场白后,试卷下发。
当考生们迫不及待地展开那厚厚一叠试卷,看到第一道,也是分值最高的策论题目时,大部分人瞬间傻眼了!
题目赫然是:【论灵气与法家思想的共通性】。
这……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灵气,虚无缥缈,玄之又玄,是仙道的根基。
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奖励耕战,是治国的手段。
这两者,风马牛不相及,有何共通性可言?!
考场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随即便是抓耳挠腮、愁眉苦脸、乃至低声咒骂的动静。
那位身着儒袍的士子,对着题目目瞪口呆,他熟读诗书,精通经义,可这“灵气”……《论语》里没提过啊!《孟子》里也没有啊!这让他从何论起?
那名军中锐士,挠着钢针般的短发,一脸痛苦。让他论“莽牛开山势”的发力技巧还行,论灵气和法家?这比让他冲锋陷阵还难!
那几个老方士,也是面面相觑,他们一辈子都在琢磨如何感应灵气、炼制丹药,何曾想过灵气还能跟“法度”扯上关系?
唯有少数理工学院出身的学子,以及一些心思活络、早已开始研究李斯那套“仙法学”理论的官员,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开始奋笔疾书。
李斯高坐台上,将台下众生的反应尽收眼底,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心中却自有评判。他要的,就是能跳出传统框架,深刻理解“仙秦”核心执政理念的人才!
考场内,气氛压抑。有人对着白卷发呆,有人写写划划又撕掉重来,有人试图偷偷运转灵力“启迪”智慧(立刻被巡视的考官以玉尺敲打桌面警告),更有人因为过度紧张,体内气血紊乱,差点当场演练起“莽牛开山势”,被及时制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就在考试即将结束,大部分考生依旧一筹莫展之际,考场角落,一名穿着洗得发白的理工学院道袍、看起来家境贫寒的年轻学子,忽然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抓住了什么关键!
他回想起李斯丞相在《仙法基础法理注释》中,将灵力运行路径比作“律法条文”,将灵气粒子特性比作“人性本恶需约束”,将法术构建逻辑比作“赏罚机制”……
他猛地提笔,蘸饱了墨,在答卷上挥毫泼墨:
“臣闻,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而灵气者,天地之秩序,能量之法则也!其理相通,其性相近!”
“夫灵气运行,有经脉节点之限,犹法之有律令关卡,不可逾越分毫!灵气属性,有五行生克之规,犹法之有赏罚黜陟,因果分明!法术施展,需精确构建符文,引动天地之力,犹法之推行,需明确条文,依靠国家强制……”
他越写思路越顺,将法家的“定分止争”、“以法为教”、“刑无等级”等核心思想,与灵气的稳定性、可引导性、普遍性等特征一一对应,论述得头头是道,虽然其中不乏牵强附会之处,但那份试图将两种截然不同体系融会贯通的努力和独特的视角,已然跃然纸上。
钟声再次敲响,考试结束。
考生们如同经历了一场大战,神色各异地交卷离场。那篇将灵气与法家思想强行“拉郎配”的策论,被混在众多或空白、或胡言乱语、或平庸无奇的答卷中,送到了李斯的案头。
李斯亲自批阅,当他看到那份观点奇特却逻辑自洽(在其自身框架内)的答卷时,目光停留了许久。最终,他提起朱笔,在那份试卷上,画上了一个鲜红的圈。
首次修仙科举,就在这样一种充满了困惑、挣扎与些许灵光乍现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它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时代——试图以凡间法度,去理解、去框定、去驾驭那超凡力量的探索,正式进入了帝国选拔人才的视野。而那位胆大包天、将灵气比作律法的贫寒学子,他的命运,也即将因为这份答卷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秦:始皇修仙法力无边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