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棠用奖金囤了二十斤毛线的消息,没两天就传遍了家属院。可谁也没想到,这桩喜事竟又让赵莉莉找到了挑事的由头。
这天中午,食堂里人声鼎沸,赵莉莉端着饭盒凑到厂办女工的桌子旁,压低声音却故意让周围人听见:“你们知道林晓棠那五元奖金怎么来的吗?根本不是靠真本事评上的,是沈科长给她走了关系!不然凭她一个借调的临时工,怎么能抢过老员工的名额?”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立刻引来了几道好奇的目光。有个不了解情况的女工追问:“真的假的?沈科长看着挺公正的啊。”
“公正?那是你们没看见!”赵莉莉放下筷子,说得有模有样,“我好几次看到林晓棠下班后跟沈科长单独走,还收了沈科长送的钢笔,指不定早就私下串通好了,不然评优答辩时,沈科长怎么只帮她说话?”
邻桌的张姐正好听见,气得放下碗:“赵莉莉,你别胡说八道!晓棠评优时的推荐理由、工作成果都摆在明面上,档案整理、打印报告哪样不是她实打实干出来的?你自己没本事评上,就造谣别人,太缺德了!”
“我造谣?”赵莉莉梗着脖子反驳,“谁知道那些成果是不是沈科长帮她做的?她一个刚学技术的临时工,哪能懂那么多机床知识?”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更多人围观,连刚走进食堂的沈廷舟都被惊动了。他快步走过来,目光落在赵莉莉身上,语气平静却带着压迫感:“赵莉莉,你刚才说的话,我都听见了。你说林晓棠的奖金是靠走关系得来的,有证据吗?”
赵莉莉没想到沈廷舟会突然出现,心里一慌,却还强撑着:“我……我就是听别人说的,而且她跟您走得近,这是大家都看见的!”
“跟我走得近,就是走关系?”沈廷舟拿出随身携带的技术科工作记录册,翻到林晓棠的那一页,展示给周围人看,“大家看看,这是林晓棠借调以来的工作记录:3月完成1958-1965年技术档案整理,经厂办核查,分类准确率100%;4月独立完成12份市级备案报告打印,零错误交付;5月协助车间解决主轴晃动问题,被师傅们认可。这些都是有记录、有证人的,怎么就是走关系?”
他又翻到评优推荐表那一页,指着上面的签名:“这份推荐表,有张科长、技术科三位老技术员的签名,是科里集体讨论决定的,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答辩时我提到她的优点,是因为她确实做到了,难道要我睁眼说瞎话,否定她的工作成果?”
周围的人看着记录册上清晰的字迹和签名,都纷纷点头。有个车间师傅站出来说:“沈科长说得对!林晓棠确实帮我们解决过主轴问题,当时她还拿着书本跟我们讲解原理,是个肯学肯干的姑娘,评优实至名归!”
“还有她组织的毛衣互助会,免费教我们织毛衣,这么好的人,怎么会靠走关系?”张姐也跟着补充,“赵莉莉,你自己不努力,就别嫉妒别人,更别造谣!”
赵莉莉看着众人质疑的目光,又看着记录册上铁一般的证据,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我就是随口说说,不是故意造谣的……”
“随口说说?”沈廷舟语气严肃起来,“你的‘随口说说’,会毁了林晓棠的名声,也会让大家对工厂的评优制度产生怀疑。今天我把话说清楚,工厂评优只看能力和贡献,没有任何私情可讲。你要是再敢造谣,影响同事关系,我会把这事上报给厂领导,按规定处理!”
这番话让赵莉莉彻底慌了,她连忙低下头:“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造谣了……”
沈廷舟不再看她,转身对围观的人说:“大家要是对评优结果有疑问,可以去厂办查记录,所有流程都是公开透明的。也希望大家以后不要轻信谣言,多关注同事的工作成果,共同维护工厂的风气。”
说完,他走到还在愣着的林晓棠身边,轻声说:“别往心里去,清者自清。”
林晓棠点点头,心里又暖又感动:“谢谢您,沈科长,又让您为我费心了。”
“不用谢,这是我该做的。”沈廷舟递给她一个热乎的馒头,“快吃饭吧,下午还要学机床操作,别耽误了正事。”
食堂里的人渐渐散去,赵莉莉端着没吃完的饭盒,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中狼狈地离开。经过这次教训,她再也不敢随便造谣林晓棠,甚至在厂里遇到林晓棠,都会刻意绕着走。
晚上回家,林晓棠把白天的事告诉了刘桂兰。刘桂兰气得拍桌子:“这个赵莉莉,真是太过分了!还好沈科长帮你澄清了,不然不知道要被她传成什么样!”
“妈,您别生气了,现在大家都知道是谣言了。”林晓棠笑着说,“沈科长还帮我拿了转正考核的真题,我得赶紧看看,不能辜负他的帮助。”
刘桂兰看着女儿拿出钢笔和笔记本,认真研究真题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女儿遇到了正直的领导,也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认可,以后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林晓棠握着沈廷舟送的钢笔,在真题旁边写下“脚踏实地,不惧流言”八个字。她知道,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不怕任何谣言和质疑。而那些心怀恶意的人,终究只会自食其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