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棠没把赵莉莉的嘲讽放在心上,依旧在技术和手工两条路上稳步前行。随着手工活的口碑在家属院和周边工厂传开,她的名字竟不知不觉传到了县城——县城中心的“新潮服装店”老板王姐,听说有个叫林晓棠的姑娘手工织活又好又快,还能根据需求定制款式,特意托人打听,找到了林晓棠家。
这天下午,王姐带着几款毛衣样品,亲自登门拜访。她刚走进林晓棠家的小院,就看到晾衣绳上挂着几件织好的围巾,针脚细密均匀,配色也新颖,忍不住称赞:“这手工真是没话说,比我店里卖的机器织的还精致!”
刘桂兰连忙迎上去,喊来正在整理技术笔记的林晓棠。林晓棠看到王姐手里的毛衣样品,心里大概猜到了来意。
“晓棠姑娘,我是县城新潮服装店的王梅。”王姐开门见山,拿出样品递过去,“我听说你手工织活做得好,想跟你合作——我提供毛线和款式图,你帮我代织特色毛衣,每件给你1块2的手工费,你看行不行?”
林晓棠接过样品,是一件带菱形花纹的女士毛衣,款式简洁大方,花纹难度适中。她算了算:按之前的分工效率,张婶、李嫂她们配合织主体,自己负责花纹和收尾,一天能织2件,一个月就能赚70多块,比做临时绘图员的工资还高,而且不耽误本职工作。
“王姐,款式和手工费我都没问题,就是不知道您每月要多少件?”林晓棠问。
“先试试合作20件,要是卖得好,以后每月至少要50件!”王姐笑着说,“我这店里的顾客就喜欢手工织的毛衣,机器织的太死板,你的手工活要是能稳定供应,咱们以后长期合作!”
两人一拍即合,当场定下合作细节:王姐每周送两次毛线和款式图,林晓棠按图织制,15天内交付20件毛衣,交货时当场结算手工费。
送走王姐,林晓棠立刻召集张婶、李嫂等邻居开会,把合作的事告诉大家。张婶一听每件手工费1块2,还能长期合作,激动地说:“晓棠,这可比绕线赚得多!咱们肯定好好干,保证按时交货!”
“是啊,以后咱们的手工活能卖到县城的服装店,说出去都有面子!”李嫂也笑着说。
林晓棠重新调整了手工分工:张婶和王嫂负责织毛衣主体,李嫂和赵姐负责缝扣子、剪线头,自己则专注于织花纹、收针和质量检查,还特意制定了“花纹确认流程”——每织好一件毛衣的花纹部分,就拍照发给王姐确认,避免款式出错。
开工后,大家干劲十足。张婶为了提高速度,每天提前一小时起床织毛衣;李嫂怕缝扣子不整齐,特意用尺子比着定位;林晓棠则把下班和周末的时间都用在织花纹上,有时为了织好一个复杂的菱形花纹,要反复拆了重织,直到针脚完美。
沈廷舟听说她和县城服装店合作,特意在下班后过来帮忙——他虽然不会织毛衣,却能帮着统计进度、整理毛线,还建议林晓棠做个“生产进度表”,每天记录完成数量,确保按时交货。
“你看,这样每天记录完成件数,就能及时调整分工,要是某道工序慢了,就多安排人帮忙。”沈廷舟帮她画好进度表,“跟服装店合作不比做零散订单,按时交货很重要,可别因为赶进度累坏了身体。”
林晓棠点点头,把进度表贴在手工坊的墙上,每天更新进度。在大家的努力下,第12天就完成了18件毛衣,比预期提前了3天。
交货那天,林晓棠带着20件毛衣去县城服装店。王姐打开包装一看,每件毛衣的花纹都和款式图一模一样,针脚细密平整,没有一处线头,高兴得合不拢嘴:“晓棠,你这手工也太精致了!比我预期的还好!”
她当场给了林晓棠24元手工费,还拉着她的手说:“以后我每月给你50件的订单,再给你涨2毛钱手工费,每件1块4!另外,我还想让你设计几款新花纹,要是卖得好,给你额外的设计费!”
林晓棠又惊又喜,连忙答应:“谢谢王姐,我肯定会设计出好看的花纹!”
从那以后,林晓棠的手工毛衣成了新潮服装店的“爆款”,不少顾客特意来店里问:“那件手工织的菱形花纹毛衣还有吗?能不能帮我定制一件?”王姐干脆在店里挂了块牌子,写着“手工定制毛衣,出自林晓棠工作室”,还把林晓棠设计的花纹做成样品展示。
渐渐地,县城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林晓棠的名字,甚至有其他服装店的老板找她合作,还有顾客直接找到家属院,想让她定制毛衣。林晓棠的手工生意彻底从家属院扩展到了县城,名气越来越大。
晚上回家,林晓棠把24元手工费交给刘桂兰。刘桂兰看着手里的钱,激动得手都在抖:“我家晓棠现在不仅能在工厂学技术,还能把手工生意做到县城,真是太能干了!”
“妈,这都是大家帮忙的结果。”林晓棠笑着说,“以后我想租个小门面,开个真正的手工工作室,让大家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也能接更多订单。”
刘桂兰连连点头:“好!妈支持你!你这么努力,肯定能把工作室开好!”
林晓棠坐在书桌前,看着墙上的手工进度表和技术笔记,心里满是干劲。她知道,手工生意的扩展不仅改善了家里的生活,还让她有了更多的底气——不管转正的事能不能顺利解决,她都能用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这份靠努力换来的名气和认可,也让她更加坚信,只要脚踏实地,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