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舰店选址风波以陆廷渊的无声妥协告一段落,但“moonlight”迈向国际化的步伐所面临的挑战远未结束。确立全球品牌代言人,这一关乎品牌形象全球曝光与市场认知的关键决策,如同一块新的试金石,再次横亘在沈清月与陆廷渊之间,考验着他们对品牌内核与市场策略的终极理解。
战略会议室里,气氛因投影幕布上并排展示的两份截然不同的候选人资料而显得格外凝重。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角力。
左侧,是市场部力荐的当红流量小生——林枫。幻灯片上是他俊朗的面容和席卷各大社交平台的数据截图:粉丝量破亿,带货能力超群,近期主演的偶像剧正掀起热议。更重要的是,备注栏里一行小字清晰地标注着:签约公司为“星曜传媒”,即顾言深旗下的核心娱乐板块。这意味着,选择林枫,不仅意味着选择流量,也可能意味着与顾言深一方更复杂的利益捆绑。
右侧,是沈清月属意的国际影后——伊莎贝拉·罗斯。资料上展示着她手握小金人的经典瞬间、出席戛纳电影节的优雅风采,以及她在全球高端品牌中的卓着声誉。她的名字象征着演技、格调与跨越文化界限的认可度。然而,其高昂的代言费用和相对“高冷”、不如流量明星接地气的公众形象,也被清晰地罗列为风险点。
“我坚持伊莎贝拉·罗斯。”沈清月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陆廷渊身上,“‘moonlight’要走向世界,需要的不是短暂的流量曝光,而是能与品牌‘东方美学奢侈品’定位相匹配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格调与信誉。伊莎贝拉的国际声誉、她本人对艺术的追求,与我们要讲述的品牌故事高度契合。她能帮助‘moonlight’在顶级圈层建立信任,这是一种长期的价值投资。” 她刻意回避了林枫与顾言深的关联,将焦点完全集中在品牌价值本身。
陆廷渊坐在长桌另一端,指尖在光滑的桌面上有节奏地轻叩,眼神冷静如常。他示意市场总监发言。
总监立刻调出数据模型:“陆总,沈总,从市场覆盖效率和短期回报来看,林枫是更优选择。他的粉丝画像与‘moonlight’目标年轻客群重合度高,能迅速带来巨大的声量和实际销售转化。伊莎贝拉影后固然格调高,但她的粉丝群体是否能为我们的具体产品买单,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其代言费用是林枫的三倍以上,投资回报周期可能更长。”
“渊渟”团队的其他成员也补充道,在品牌国际化初期,利用流量明星打开知名度和市场基础,是更稳妥高效的策略。
“品牌格调需要市场基础来支撑,沈总。”陆廷渊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开拓阶段,我们需要的是能见度和快速建立用户认知。林枫的流量能为我们节省大量市场教育成本。伊莎贝拉的‘格调’,是锦上添花,但前提是,我们得先有‘锦’。” 他的逻辑清晰冷酷,始终将市场效率和投资回报置于首位。
“但‘moonlight’不能从一开始就被打上‘流量依赖’的标签!”沈清月据理力争,情绪有些激动,“我们需要的是能提升品牌层级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一个可能随时过气、甚至人设崩塌的‘爆款’!一旦代言人出现问题,对品牌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任何合作都有风险。关键在于风险管控和收益评估。”陆廷渊寸步不让,“流量明星的数据是可预测、可量化的。而所谓的‘格调’,虚无缥缈,难以估值。”
争论再次陷入僵局。沈清月坚守品牌长期价值与精神内核,视流量合作为对品牌调性的潜在稀释甚至伤害;陆廷渊则着眼于市场开拓的实效与资本回报,认为在现阶段,流量是最高效的杠杆。两人各执一词,会议室内气氛紧张,仿佛回到了选址争论时的场景,甚至更为激烈,因为这关乎品牌面向世界的第一张面孔。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会议不得不暂时中止,约定次日再议的当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以最猛烈的方式,验证了沈清月担忧的预见性。
深夜十一点,沈清月还在办公室审阅伊莎贝拉·罗斯的详细资料,试图寻找更能说服陆廷渊的切入点。李哲甚至连门都没敲,直接推门冲了进来,脸上写满了震惊和焦急。
“清月!出事了!林枫!”他几乎是喊着,将手机屏幕递到她眼前。
热搜榜首,赫然挂着几个触目惊心的词条:#林枫塌房# #私生活混乱实锤# #涉赌视频曝光#。点进去,是几张模糊但能辨认出林枫侧脸的照片,以及一段据称是他在私人派对上的不雅视频片段。爆料者言之凿凿,证据链看似完整,舆论瞬间引爆,林枫阳光积极的偶像人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完了……幸好……幸好我们还没签!”李哲喘着气,心有余悸。
沈清月看着屏幕上迅速发酵的丑闻,心脏猛地一沉,随即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庆幸,庆幸自己的坚持避免了品牌被拖入泥潭;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愤怒和后怕——对流量明星人设脆弱性的愤怒,以及对陆廷渊那套纯粹“数据效率论”的深刻质疑。如果当时妥协了,此刻“moonlight”将面临怎样的公关灾难?
几乎在同一时刻,顶楼临时办公室内,陆廷渊正听着周铭的紧急汇报,内容完全相同。他看着平板上迅速滚动的负面新闻,脸上惯常的冰冷表情出现了一丝极细微的裂纹,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他没有说话,但周身的气压骤然降低。
危机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熄了所有关于“效率”与“数据”的争论。在赤裸裸的风险面前,之前的对立显得苍白而可笑。
沈清月拿起手机,指尖因情绪波动而微微发颤,但她没有任何犹豫,迅速编辑了一条信息,收件人:陆廷渊。内容简洁到极致:“必须立刻终止与林枫的所有接触。”
几乎在她按下发送键的同一秒,手机屏幕上方弹出一条新消息提醒,发送人:陆廷渊。内容与她刚发出的那条,一字不差:“必须立刻终止与林枫的所有接触。”
两条信息,发送时间相差可能不到零点一秒。
沈清月愣住了,看着屏幕上那两条几乎重叠的消息,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紧接着,她的手机再次震动,陆廷渊的第二条消息紧随而至:“启动与伊莎贝拉·罗斯团队的紧急谈判。”
而几乎在同一瞬间,她也将自己刚刚输入好的、内容完全相同的第二条信息发送了出去:“启动与伊莎贝拉·罗斯团队的紧急谈判。”
又一次,不约而同。
隔着楼层,隔着冰冷的电子屏幕,在两个独立的物理空间里,他们在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基于最专业的判断和本能的风险意识,做出了完全一致的决定。没有争吵,没有解释,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争论了数日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真正的危机面前,瞬间烟消云散,被一种更高层级的、关乎生存与核心利益的共识所取代。
沈清月看着屏幕上那四条几乎同步出现的信息,一种奇异的、从未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那不是胜利的快感,也不是对陆廷渊“错误”的嘲讽,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与安心。在关键时刻,他们摒弃了所有分歧,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思维同步得如同经过无数次演练。那种基于顶尖专业素养和共担风险压力下产生的默契,比任何言语的认同都更有力量。
她拿起内线电话,打给李哲,声音已经恢复了平日的冷静果断:“通知所有相关同事,立刻上线,召开紧急会议。议题:第一,立即发布声明,澄清与林枫先生无任何合作意向;第二,全力推进与伊莎贝拉·罗斯团队的接触。”
而楼上,陆廷渊也正对周铭下达着几乎相同的指令。放下电话,他走到窗边,看着脚下依旧灯火通明的城市,深不见底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波动。或许,沈清月那份他曾经认为过于“理想主义”的坚持,在某些关键时刻,恰恰是规避巨大风险的、最理性的选择。
这一刻,持续多日的对立感悄然冰释。一种新的、更为牢固的信任感,在无声的默契中悄然萌芽。他们依然是两个强势的、可能随时因为理念不同而争执的个体,但经历了这次危机的考验,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风暴来临时,对方是可以并肩依靠、思维同频的战友。这种认知,远比一次具体的决策共识,更为珍贵。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成霸总文里的恶毒女配后我摆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