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备齐,小院里过年的气氛陡然就浓烈起来。外面天寒地冻,屋内却因灶火不熄而温暖如春,空气中更是弥漫着各种诱人的食物香气。
倪丽珍虽然身子越发沉重,但精神头却很好,指挥着三个妹妹,里外忙活,要将这个新家的第一个年过得像模像样。
蒸豆包是头等大事。提前发好的黄米面,掺了少许玉米面,散发着酸甜的发酵味道。倪丽华带着两个妹妹,围着大盆揉面,小手沾满了金黄的面粉,脸蛋红扑扑的。倪丽珍则坐在炕沿上,调着豆沙馅——红小豆煮得烂熟,用勺子碾碎,掺上舍不得多放却足够甜嘴的白糖。
“馅别放太多,不然蒸的时候容易漏。”倪丽珍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收口要捏紧,搓圆溜点,好看。”
一个个圆滚滚、金灿灿的豆包被码放在铺着屉布的笼屉里,摞得老高。大锅里的水烧得咕嘟作响,蒸汽弥漫了整个灶房,带着黄米和豆沙特有的香甜气息。一锅蒸好,揭开来,豆包个个饱满油亮,惹得小妹丽芬直咽口水。
“晾凉了再吃,烫嘴!”倪丽珍笑着拍开她偷偷伸过去的小手,“这一锅留着过年吃,下一锅咱们炸点豆包片当零嘴。”
炸豆包片更是个技术活。凉透的豆包切成厚片,放入温油锅里慢炸,火候不能大,否则外面焦了里面还凉着。倪丽华小心地用长筷子翻动着,直到豆包片炸得外皮酥脆,内里软糯,捞出来控油,撒上一点点白糖,吃起来又香又甜又脆,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年节零食。
除了豆包,还要熬皮冻。曹山林猎回的野猪头和猪蹄派上了用场,仔细褪毛清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咕嘟咕嘟地熬煮。加入花椒、大料和盐,倪丽珍守着锅,不时撇去浮沫,直到将肉里的胶质完全熬出来。汤汁变得浓白粘稠,倒入盆里,放在仓房外自然冷冻一夜,就变成了颤巍巍、半透明、口感弹牙的极品皮冻。吃的时候切成薄片,蘸上蒜泥酱油,是下酒的绝佳好菜。
炸撒子、炸麻花这类精细活,倪丽珍也带着妹妹们尝试着做。和面、搓条、盘花、下油锅…虽然做得不如老手娴熟,有些麻花粗细不均,撒子也偶有炸糊的,但自家吃的是个心意和热闹。厨房里欢声笑语,油香四溢。
曹山林也没闲着。他劈足了过年烧的柴火,垛得整整齐齐。又把院子里的积雪彻底清理干净。空闲时,他就拿出买回来的红纸和金粉,研墨铺纸,虽说字算不上多好,但也一笔一画地写着“福”字和春联。
“山林,咱家仓房贴‘五谷丰登’,院门贴‘出入平安’,屋里贴‘身体健康’…”倪丽珍在一旁念叨着。
“成!”曹山林应着,挥笔写下“六畜兴旺”,写完自己先笑了,“咱家也没畜,就写个‘山珍满仓’吧!”
一家人听了都笑起来。
写好的春联和福字摊在炕上晾着,满屋红彤彤的,喜庆极了。
倪丽华用新买的布,紧赶慢赶地给妹妹们缝制新衣。灯下,她低着头,针脚细密,额前碎发垂落,神情专注而温柔。丽娟和丽芬则围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新衣服一点点成型,充满了期待。
空气中混合着蒸豆包的甜香、炸食物的油香、熬皮冻的肉香、墨汁的清香、还有新布料的棉浆味道…种种味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一无二、温暖踏实的年味。
曹山林看着妻子和妹妹们忙碌的身影,听着她们的欢声笑语,闻着这充满幸福感的复杂香气,心里被填得满满的。这就是他拼尽全力想要守护的烟火人间。忙碌、琐碎,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个年,注定是一个真正团圆、富足、充满希望的新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知青拒绝回城:赶山打猎娶俏寡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